新时代背景下“红色+”项目式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按照黨中央的战略判断及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全国上下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党建工作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围绕高校党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的重要课题,探索建立“红色+”项目式党建模式,将红色教育融入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之中,助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关    键   词]  “红色+”;党建;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114-02
   一、“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模式构建背景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018年11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颁布,条例强调要更加突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作为高校党支部,更应该凸显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确保新时代大学生是热爱党、拥护党、忠诚于党的优秀人才,确保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并不是只是意味着一个项目结束就终止,而是将经济学领域思维模式引入党建工作之中,构建“1+N”党建工作思维模式,探索建立长效的、可复制的党建模式。
   二、“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支部在推进党建工作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围绕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如何培养“始终跟党走”的“四有”幼师两条主线,积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运用相结合的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体系。
   (一)有力地推动“三全育人”落实、落细、落小
   支部将充分立足“支部建在年级上、支部建在专业上”两大特点,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重大课题,以培养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和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为“红色+”项目式党建新模式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将红色教育融入年级教育的各个方面,将红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让红色教育进年级文化活动、进年级管理、进学生社团,着重突出该项目的育人功能,全方位推进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营造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有力拓宽“三全育人”途径,推动“三全育人”落实、落细、落小。
   (二)有效地探索“红色+”项目式党建育人模式
   “红色+”是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也是一种成体系的、可复制的党建新模式。主要是在年级建设范围内,构建“红色+年级”的模式,推动党支部全面引领年级建设、浸透年级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建设“红色+年级管理”“红色+年级文化”“红色+公寓管理”“红色+实践服务”等模式,全面融入年级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加深入推进红色教育,构建“红色+”党建工作模式新、“红色+”党建育人氛围浓、“红色+”党建工作机制长效、“红色+”党建工作方法可复制的育人模式。
   (三)有力地促进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是在党支部以往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基础上,综合考虑支部建设过程中培养政治意识的功能不够凸显的主要不足,立足党支部各项建设能够实现全面性、有效性、长期性的目标,探索建立的新模式,将立德树人与党建育人相结合,促使党支部“红色”特征更加凸显,促使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红色信仰更加清晰。这种模式是一种体系化的工作模式。“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是对支部建设工作的一次创新,能够推动支部党建工作水平更上一层台阶。
   三、“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构想
   “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结合推进形成“红色+年级建设”的形式,将红色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四项基本工程,推进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形成。“红色+”项目中四项基本工程主要通过不同维度推进红色教育落实落地,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构成一种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一)“红色+年级管理”——“红色基因培养工程”
   大学生是富有朝气、充满青春的青年群体,在大学校园中的经历对大学生成长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将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红色基因植入的重要阶段。“红色+年级管理”就是打造红色基因工程,主要是在新入校的学生中积极培育红色基因,让学生接触红色教育,对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等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将红色基因植入新生校园生活中、植入新生年级管理之中,在年级管理中实施红色教育,在年级管理中培育红色信仰。通过开展学习新思想、学党章、学党史活动,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实践,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优秀党员事迹分享会、红色故事会、观看《厉害了,我的国》《辉煌中国》《大国外交》等纪录片、举办美丽中国行、青春践行十九大等活动,将红色教育、信仰教育融合到新生年级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促进红色教育普及呈现出拉网式、全覆盖式的特点。这样就能够让大学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第一次全面接触党组织、第一次深入了解党组织,增强大学新生对党建工作、党组织的关注和重视。    (二)“红色+年级文化”——“红色文化培育工程”
   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绚丽多彩青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应该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要能够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红色+年级文化”就是要加强红色文化培育工程建设,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将红色教育与年级文化培育相结合,将红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打造红色特征明显的文化,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引领年级文化,让红色文化成为年级文化建设的主流文化;红色文化培育工程主要是通过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作用,坚持“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将文化与育人相结合,潜移默化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培育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充分营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浓厚氛围,着重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如开展红色文化月、12·9红歌赛、红色知识讲堂、红色英雄事迹展、红色中国行、红心闪闪等活动。
   (三)“红色+公寓管理”——“红色到家服务工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落实到高校校园之中就是要服务好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成长的重要阵地,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宿舍也是大学成长的主要阵地。“红色+公寓管理”就是要让红色文化覆盖面更宽、更广,让红色文化覆盖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任何角落。“红色+公寓管理”就是红色到家服务工程,主要是将红色教育渗入学生宿舍生活之中,将红色教育与年级公寓管理相结合,凸显服务型党组织特点,突出党组织服务育人的功能,同时突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红色到家服务工程主要是充分体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个先锋”的理念,从学生群体中选拔优秀群体,从优秀群体中选拔党员;设立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践工作站、学生宿舍红色文化长廊等,将党员工作站建立在群众当中,党员服务群众,党员带动群众,让党组织成为年级学生的“家”;进一步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作用,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在实践中提升宗旨意识;积极在公寓宿舍中构建红色文化长廊,提升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公寓生活中的存在感。
   (四)“红色+实践服务”——“红色信仰实践工程”
   实践课堂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红色+实践服务”就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将听到的与看到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就能够增强红色育人的有效性。“红色+实践服务”就是红色信仰实践工程,主要是将红色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红色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志愿服务活动付诸实践,提升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红色信仰实践工程就是立足福建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前往红色基地开展党日实践活动,如缅怀先烈、清明祭扫、纪念革命烈士纪念日活动等,让学生群体能够现场感受红色文化,近距离体验美丽中国,感受党领导下的欣欣向荣的美好时代,在实践中体验红色信仰的力量、在实践中体会新时代的美好,提升红色实践育人功能。
   四、“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预期效果
   “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新模式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重大课题,进一步充分贯彻党中央教育方针,进一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支部的育人功能,同时充分结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精神,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幼师。
   支部建设红色特征更加凸显,红色信仰更加坚定。红色育人功能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推进红色教育是党支部的主要职责。培育红色信仰是党支部各项工作的目标。“红色+”项目式党建工作模式,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对马列主义信仰更加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度更加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党、对国家的领导更加认可,对走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有信心。
   年级建设红色特征更加凸显,年级管理与支部建设融合度更加高。探索建立以“党员为核心”的年级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党支部对年级的全面领导,加强党支部对年级学生会、自律会、团组织、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强化“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党支部建设融合度提升,支部建设促进年级管理更加扎实,年级管理助推支部建设。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理念下,全国各地学校纷纷开启了线上课程,虽然在此之前各个学校也都在进行在线教育的尝试,但均以“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而今年大多数学校均采用了完全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师生双方来说,无疑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天府文化课程为例,从教学平台搭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资源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总结。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提升学生政治素质是高职院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前提。思政课和共青团政治引领目标一致,依托第二课堂,创新工作载体,在面上开展成长、比学、实践三大行动;在点上建设展陈馆、讲好公开课、指导理论社,可以优势互补,协同推动新思想引领高职学生。  [关 键 词] 新思想;第二课堂;时代新人;协同创新  [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溶盐于水”的过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政之间的“契合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专业课程之间的“生成性”关系是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的关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以文化自信培养为契合点,在专业核心课程内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职业教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师需要寻求更为创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制药类的课程教学中,只依赖于线下的教学方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始探寻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基于此,从高职高专制药类课程出发,以GMP实务课程为例,对如何进行制药类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探索,希望促进混合式教学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室内设计专业课授课模式下师生互动不多,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课堂进行翻转,将课程的线上自学与线下互动紧密结合,更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师生互动;线上教学;餐饮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48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
期刊
[摘 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之栋梁,肩负着国家发展的重任,应是有著强健体魄和丰富学识的结合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当代大学生应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  [关 键 词] 强健体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教务工作模式,为远程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使应急大规模在线教学情况下教务人员的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务工作,服务线上教学,通过平台搭建、资源输入、系统测试,初步完善了优学院教学平台,配套建立了运行反馈机制。保障了教学质量,随时跟踪教学情况,为初步探索思政课线上教务管理工作运行模式积累了实践经验。  [关 键
期刊
[摘 要] 陕西省开展了一百多所高等院校结对帮扶一百多个贫困县区的“双百工程”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活动。三年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通过这项“双百工程”牵线搭桥,与渭南市的临渭区和汉中市的洋县分别结成帮扶的对子,根据帮扶县区的具体需要需求,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智力帮扶、教育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信息帮扶、文化帮扶、民生帮扶和志愿帮扶等“八大帮扶”工程,同时依托渭南临渭
期刊
[摘 要] 基于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理念和目标,以教师课程教学设计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职业教育如何体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教、学、做”如何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探索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以期助力职业教育教学结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体化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在分析邮政业务类主要课程的特点及思政元素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探究邮政业务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的路径并实施,制定考评办法,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有效性评价。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邮政业务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106-03   一、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