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任务在中职财会课堂中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任务是“三微”教学理念下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微任务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教师通过微任务的设计,有助于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因此,本文以《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课程中的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知识点为例,谈谈微任务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有效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微任务;中职财会;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125
  在中职财经基础课堂中,微课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新授知识的技能操作任务往往以微任务的形式呈现。微任务以其细化知识点、操作过程相对简便、课堂学习效果好而逐渐被任课教师认可和接受。中职学生由于操作能力的差異,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其对理论理解程度、领悟知识的能力也相距甚远,这就导致完成项目或任务的生成与教学预设相差较大。那么,应该如何设置微任务就是教师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一、微任务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设计策略
  《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是中职会计专业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笔者以该课程中公开课《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为例,详细说明微任务在中职财会课堂中的设计策略。
  1.如何切分微任务
  本课基于教学目标确定总任务为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为了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操作技能,将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微任务。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首先将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的教学任务分解为理解差旅费概念,掌握差旅费报销凭证填制,了解各企业差旅费开支规定。
  2.为微任务设计教学策略
  根据每个微任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课前通过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课中情境导入,结合案例,教师发布微任务,小组讨论加深理解差旅费的概念,小组合作探究布置进阶任务完成当住宿费超过企业差旅费报销制度时该如何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课后拓学,微任务设计分层作业。
  二、微任务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1.课前,依据学情,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微任务
  课前教师先发布微视频在学生钉钉群,布置学生课前微任务——自主观看微视频完成差旅费报销凭证的填制并拍照上传至UMU平台。结合课前诊学单,学生自我检测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落实情况。教师根据课前反馈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再组织课堂教学,做到精准教学。
  课前诊学环节,对于微任务布置的指令性要求非常明确。记得在借班磨课时,课前学习任务未明确让学生自主填制一张差旅费报销凭证的填制上传UMU平台,只是让学生把相关理论知识点进行检测,从课前诊学单上反馈,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是课上让学生合作讨论如何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时,学生一片茫然。显然,课前自主学习,学生未得到清晰指令学什么,而出现抓不住重点来学习。第二次磨课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增加一项要求学生观看微视频后自主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并拍照上传UMU平台。教师根据学生上传作品依次批改回复学生。再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在课中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课前有效学习,课堂讨论激烈多了。可见,对于学生而言,得到明确的任务指令是多么重要。
  2.课中,结合学情,设计进阶微任务深化学习
  (1)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创设情境,播放19会计3班木芊芊暑期实践进入金马纸业有限公司实习的微视频,引学生进入工作场景,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课前诊学单反馈学生自学情况,归纳学生对于自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概念剖析,深入探究
  教师设计导学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差旅费的概念,借助案例采购员刘飞曾去北京参加展销会回来报销差旅费,抛出疑问,这些费用是否都予以报销。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碰到问题要善于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学会查看《差旅费开支规定》学会解读《会计工作基础规范》,从而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环紧扣一环,教师先引导学生落实知识点,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框架,进而转化为能力,最后再提升情感,自然流露出作为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水到渠成,巧妙地将德育教育和课堂融合在一起。紧接着,教师再次将课前收集的问题抛出,在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中,个别学生对于交通费和杂费如何填写会混淆。如何区分呢?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落实本课重点。
  (3)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一案多变,教师设计拓学单,布置进阶任务。如果出差人员出差涉及住宿费超标,该如何填制?小组合作完成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拍照上传至UMU平台。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予以归纳总结填制的要点,突破本课难点。
  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反馈,来设计课中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完成知识落地的进阶微任务。教师结合微任务和其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微任务,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实现知识迁移,或引导学生同伴互助,培养团队意识,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使得知识能呈螺旋式上升,从而深化学习。
  3.课后,微任务作业分层,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况
  课后,教师布置分层作业。课内对于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掌握好的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一张差旅费报销凭证。差旅费报销凭证属于企业的自制原始凭证。每个企业依据自己实际情况而设计。对于差旅费报销凭证填制还未能完全掌握的学生,先完成课后拓展案例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反馈表及课中小组合作的情况来布置分层作业。教师推送个性化微任务助力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内化。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从而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
  三、微任务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实践成效
  实践证明,采用“微任务”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高了,知识点细化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更明确了,教学内容更清晰了,教学过程思路也开阔了。
  参考文献:
  [1]陈景胜.问答式微任务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职成教与成才研究,2019(7).
  [2]万晶影.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微任务”的设计和应用实践[J].职业,2017(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25000)
其他文献
肉品腐败变质给人类的食品供应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据统计,每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肉品浪费和损失高达2.63亿吨。由于肉品营养物质丰富、水分含量大,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同时肉品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工序繁琐、肉质与外界物质接触机会多,交叉污染导致其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居高不下。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延缓肉品腐败变质已成为本领域国内外面临的共同挑战。目前已经证明气调包装(CO2/N230%/70%)可以有效抑制冷鲜肉中微生物的生长。综合考虑成本和保鲜效果,应用气调包装是目前冷鲜肉推广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大趋势。因此
植酸通常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植酸盐难以被入和单胃动物消化利用,造成动物体内营养元素缺乏。运用种子发芽激活内源植酸酶方法降解植酸盐,可以提高矿质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同时形成的低级肌醇磷酸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压以及调控细胞代谢等生理作用。在豆类种子发芽过程中,植酸降解产生的磷酸基团在芽苗生长中参与能量代谢,肌醇参与细胞壁的分化与发育,由此调节芽菜生理生化变化和抵抗逆境。无机盐、有机酸等外源调节物质均能调节豆类芽菜生长,促进植酸降解,提高其营养品质。多胺既是一种植物激素,又是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
叶黄素(lutein)是一种具异戊二烯结构的含氧类胡萝卜素,有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但其水溶性差,且结构不稳定,在强光、有氧、高温等条件下,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法从南瓜皮中提制叶黄素,并对高比例反式叶黄素提取物进行亲水改性,表征其形貌、物化结构性能,评价其贮藏稳定性、体外胃肠道消化特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采用超声波法从南瓜皮中提取叶黄素,发现超声功率对叶黄素提取量的影响较大,高功率超声波能
聚酮化合物(Polyketides)是一类由PKS催化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聚酮化合物,其中,微生物是聚酮化合物的最主要来源。研究发现,环境中可培养微生物只占微生物总量的1%,高达99%的不可培养微生物才是微生物的研究主体,这提示尚有巨大的微生物资源至今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培养微生物研究的宏基因组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绕过传统的实验室纯培养方法,直接提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理念也从温饱型需求转向营养型需求,膳食营养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肉类食品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加工肉制品种类繁多,典型的加工方式有乳化、腌制、煮制和烟熏等,相应的肉制品有乳化肠、咸肉、红烧肉和水煮肉等。不同加工方式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进而可能影响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营养价值,但相关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研究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论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加工肉制品蛋白质摄入后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规律及其对肠道微生物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探究膳食、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细菌之一,它通过分泌肠毒素作用于肠道细胞受体,产生恶心、呕吐、痉挛性疼痛、腹泻、休克综合征和心内膜炎等食物中毒症状。由S.aureus污染引起的食物性中毒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传统的检测方法基于选择培养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这些方法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并且涉及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严重限制了S.aureus的检出和报告。因此,开发出一种快速、灵敏的S.aureus检测方法对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日常检测
茄子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具有降血脂、预防Ⅱ型糖尿病、保肝等多种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茄子常温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冷链流通和冷藏保鲜是目前商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的贮运保鲜技术。但茄子作为冷敏性果实,不适当的低温环境,极易出现冷害症状,从而失去食用品质及商品价值。冷激处理是物理方法,具有无化学残留、操作简易且与采后预冷结合使用等优点。目前,有关冷激处理减轻采后茄子冷害及相关生理机制的研究仍鲜有报道。为此,本文以“大龙”茄子为试材,研究冷激处理抑制茄子果实冷害的效果,对活性氧代谢和膜脂代谢相关酶及膜脂
黄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C,是一种大众喜爱的果蔬,低温是黄瓜保鲜的有效方式,但黄瓜是一种冷敏性果蔬,贮藏温度低于7-10℃就会发生冷害,出现表面凹陷和水渍状斑点直至霉变腐烂等冷害症状,从而降低黄瓜的商品价值,限制了黄瓜的冷链流通。因此,急需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减轻黄瓜采后冷害问题。热激处理是一种无毒、无农药残留的物理处理方法,在果蔬贮藏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热激处理对减轻黄瓜冷害作用的研究虽已有报道,但热激处理的条件及其减轻冷害的作用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水果黄瓜为试材,先用响应曲面法得出减轻黄瓜冷害的最
低温贮藏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产品采后保鲜技术,但西葫芦是一种冷敏性果蔬,对低温较为敏感,在低温环境下长期贮藏极易发生冷害而失去商品性,同时限制了冷链的流通。近年来,有关物理或化学等保鲜技术对西葫芦冷害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处理对减轻西葫芦冷害的作用尚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研究了5、10、15和20mmol·L-1GB处理对西葫芦果实冷害的影响,筛选能够减缓果实冷害的最佳处理浓度,并进一步探讨最佳浓度处理对减缓果实冷害的可能机理。为西葫芦果实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
摘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从命题方向到命题形式都有了变化。唯有认清变化,追寻变的依据,明确导向,转变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依托教材,为学而教,精准设计,精准分析学情,扎实落实,才能达到精准备考之效果,决胜2021年中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统编教材;精准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117  2020年中招命题突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