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以为器 无之以为用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舞台剧有何用?读小说有何用?弹巴赫、辨认楝树有何用?一言以蔽之,我们业余兴趣所学之事,到底有什么用?当这些问题被抛掷于面前,我想引用老子的名言来回应: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
  学习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在于一些实用的技能,使你可以在朋友面前来一段剧本,或弹一曲巴赫。而大学,则指向精神感悟,你可以经由一本小说感悟似水年华的岁月,也可以爱上一棵楝树来提升对自然生命的认知。我们活在求取物质的世界上,需要一些爱好或技能,来帮助我们以有入无,从日常的小事中找寻生命的自我。
  叩问业余爱好者的意义,不妨直接叩问生命的意义,因为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我们的生命如同登山,那么灵魂便是攀者,而一切日常的喜乐,一切我们真心喜欢的爱好,便是这攀者的扶梯。生命之修行虽立足于无形的心灵,却需要我们通过有形之物来引导。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哲学批判的要点。海德格尔将物质世界定义为用具的集合,并指向我们对生存的操心。列维纳斯却认为,日常生活的要义在于超越与享受,而超越必经由享受来实现。他认为,恰恰是常人认为的“无用”之事,才是生命的根本“大用”。
  如果只关心所谓的“正事”,那么人生将缺少光明;但是如果过分关心业余之事,反而会陷入法相的深渊,最終使我们所爱之物毁于己手。当你决定倾情于舞台剧和巴赫时,可以先问自己:这正是我所热爱的事,还是我被炫耀与痴迷所左右?在回答他人“这有什么用”的问题前,请先叩问自己,免得自己走上反向的极端。我们对于生活的无形之爱才是这些有形之物存在的意义。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立足于一颗清静的本心,我们才能驾驭纷繁芜杂的物质世界。无之以为用,这个“无”就是本心。似无,因为它不夹杂任何纷扰与妄念;似有,因为它里面生长出四季常青的心境。本心即佛性,《庄子·应帝王》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我们面对日常生活的喜好,要留一个出世的心境,不将迎,不内外,放下平日里的焦虑,走入当下这个无穷尽的世界。无论是看小说还是识别植物,都将生命之光聚焦于一点,进而迸发出天国般的光明。
  现代社会日益浮躁,人们将生命沉湎于日复一日的辛劳与享受。日益加大的竞争压力、日益纷繁的短视频之类,正在汇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席卷中华大地。人们逐渐成为尼采口中无历史的、周而复始的、可怜的蚊群,活生生地被大数据异化为行尸走肉。我们的社会需要清流来洗去尘网,不光需要大量高端的算法工具,还需要无形的清静心灵。
  愿我们放下浮躁与焦虑之“有”,深潜至心灵之“无”;愿我们守护好单纯的“无”,来驾驭世间千万之“有”。
  简评
  此文观点明确,从人们习惯性的错误认识入手,明确提出文章的观点“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干脆利落。接着,简要阐释“学”的不同境界与层次,为下文论证的展开张本。主体部分,作者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透彻剖析“有用”与“无用”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结合当下的现实,发出呼吁和号召。全文条理清晰,有详有略,例证得体。文章语言厚实、思想厚重,这得益于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和不懈的思维锤炼。
  评分:53
其他文献
导读设计:读朱光潜先生的书,是从这本书到那本书的跋涉,那光景有时也确乎可以让人忘记这其实不过是端坐书斋在想象中游目骋怀。“绿水青山任逍遥岁月,欧风亚雨听诸儿扩展胸襟。”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先生暮年的心血之作——《谈美书简》,潜心阅读美学理论的“山水风雨”!  设计意图:简要了解朱光潜先生的著述特点及《谈美书简》的核心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一  明文体,定读法  冯骥才说:“一个人
期刊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批判物欲折断人类的理想之翼,亦有人以“面包与水仙花”之类的比喻来告诫人类应追逐心中的圣地。  窃以为,若无面包,又怎能上九天揽月,追寻那一片璀璨的星光?面包所代表的绝不仅是人类肤浅的口腹之欲。悠悠进化之路,人类携着粮食一同摆脱那心智未开的蒙昧时代,向更高的光明处前行。  诚如古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所言,人类祖先敬畏粮食、奉粮食若神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早已明
期刊
风雨兼程,浩浩荡荡。从波诡云谲的至暗时刻,到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正是由于一位位英雄胸怀天下,一代代国士奋不顾身。风云变化,不老的是拳拳之心;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奋斗之志。时代的车轮滚滚而去,但先辈崇高的精神,永远指引我们砥砺前进!  夫国士者,国之基也。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数先辈志士以血铸剑,奋勇捐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百废待兴。彼时,朝鲜战争的战火已燃到了眉鬓
期刊
编者按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扬帆启航,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来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童年、少年、青年,是生命的花季,也是最佳阅读季;读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抉择。以下从我刊“阅读季·我心向党
期刊
高考作文是考生这一特定的作者,在高考这一特定的写作环境下,给在特定的阅卷环境下的读者所创作的文章。鉴于上述特殊性,故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心中应始终有“读者”,时刻要有与阅卷老师隔“屏”对话的意识。然而从阅卷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在行文时只顾“自我倾诉”“唱独角戏”,根本不考虑特定的阅卷环境这一因素,更不考虑这一特定读者的阅读感受,故文章很难得高分。其实,考生在行文时只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就可以巧妙地向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普天同庆,万民共祝。在这样盛大的日子里,我们有必要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走过的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辉煌离我辈甚近,不必多说。1949年国庆前的28年腥风血雨,却需要我们以虔诚而悲壮的心灵去体会。南湖上,红船启航。其后,在国共合作、白色恐怖、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不知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情。然而,历史不可能展示所有瞬间。而即使已经被文字、图片
期刊
群山永恒地沉默在亘古的时光之中,它们是这片大地的哲人。  我的使命,是“采访”大地。  他很喜欢攀登。可是他既不是一位专业的登山运动员,又不是普通的登山爱好者。他是一位自然保护摄影师。攀登的结果不是他所留意的,因为壮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中途——在山麓远眺山势嵲,峭壁悬崖如槊戟般横贯天地,自一线罅隙中极目高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赫了。”“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  假如这里的“我”就是你,听到这样的回答,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
期刊
是学生,似乎就该整日学习;是老师,似乎只能讲授知识……每个人都一定曾被所谓的功利所束缚,每个人都一定曾听到过“这有什么用”的回答。莫被名利的缰绳所束缚,偌大的世界,无尽的自然,值得你去探索,值得你去流浪。  当今社会日益浮躁,人们过度追求所谓的“有用”,却弃“无用”如草芥。相信“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说法大家一定不陌生,那么,你是否想成为完全的“有用主义者”呢?一味追求名利,却不管不顾身边动人的风
期刊
你了解的是什么样的科学?是各种各样数学符号组成的玄妙深奥,还是无际无涯宇宙空间呈现的深邃浩瀚?乔治·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从数学中最为神秘的“无穷”开始讲起,讲到三维时空观念与四维时空结构,并以在微观世界及宏观世界人们的科研成就收尾。他简简单单地为读者勾勒出现代科学的大致轮廓,赋予“科学”别样的魅力。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从一到无穷大》或许没有那么“普通”,其中所提到的科学术语、论证思想与论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