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功利 我自“流浪”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学生,似乎就该整日学习;是老师,似乎只能讲授知识……每个人都一定曾被所谓的功利所束缚,每个人都一定曾听到过“这有什么用”的回答。莫被名利的缰绳所束缚,偌大的世界,无尽的自然,值得你去探索,值得你去流浪。
  当今社会日益浮躁,人们过度追求所谓的“有用”,却弃“无用”如草芥。相信“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说法大家一定不陌生,那么,你是否想成为完全的“有用主义者”呢?一味追求名利,却不管不顾身边动人的风景,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绩,但很可能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有些人,没有见过汪洋,认为江河最为壮丽;有些人,却可以通过一片落叶,看见整个秋天。那些只会做“有用”之事的人,他们不会停下来观察身边其他的美好,他们不曾在无尽的自然中流浪。
  追名逐利、不理睬身边无用之事,不仅会导致对社会的冷淡,同时也会造成自己内心的空虚。
  不做无用之事,满心追求功名利禄。没有新鲜趣味,没有特长爱好,没有书香沉淀,没有自然探索,这样的人眼里只有成功。他们过分追求功利,即便最终得到了功利,却不曾拥有其他。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可悲吗?
  学会做无用之事吧,走出功利的包围圈,也莫被逐利之人那愚昧的话语所束縛。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有些人一心追求功利,他们只是冷冰冰的机器人。但我们不是,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是有思有想、有血有肉的人。那些把“这有什么用”常挂在嘴边的人,只是被功利所支配的木偶罢了,真的很可悲。
  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证生老病死,千年可探王朝更替,万年可观斗转星移,人类以一天的视野,去窥探亿万年的自然,是否也如同井底之蛙?
  生命与自然如此广阔,何不去“流浪”?遵从本心去探索吧,去学习你爱的舞台剧,去无尽的书海漫游,去发现自然的奥妙吧!
  世界、自然、生命如此深不可测,不要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功利,去探索,去你的心之所向“流浪”吧。
  高山变成深谷,沧海化为桑田,春秋的荣枯,国家的兴衰,以及人的生死,冥冥之中总有什么力量在指引着。去做无用之事的人也一定被这种力量所指引。而所谓无用之事,或许正是能给他们带来欢乐与满足的事。
  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在“无用”与“有用”之间,在本心与他言之间,我选择做我自己。
  莫做功利之下的青蛙,跳出“无用”之井,方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流浪”。
  雨淋湿了天空,请给鸟儿唱一首歌的时间。
  简评
  此文紧紧围绕“有用”与“无用”这两个核心概念,以自己的体验为基础,再做适当的拓展与生发,酣畅淋漓地阐释了“无用”之大用、“有用”之短视与功利。开篇化繁为简,快速切入中心论点。然后从一味追求名利的人,将会“错过美景”“内心空虚”等角度进行深入阐释。接着,以富有气势的排比、反问等句式层层推进,以清丽传神的语言重锤敲打,文章一气呵成。收尾部分再次点题,富有文采,贴切而有意蕴。所以,文章既是切题的,又是灵动的。
  评分:55
其他文献
博尔赫斯有一个短篇《镜子与面具》,讲的是国王与诗人的三次约定,国王希望诗人能够写出极致的诗歌来。  诗人曾经是个艺匠,他深通韵律学、寓言,隐喻、讽刺……然而,他的杰作并不能感动人心。一年后,他带来几乎颠覆了自我的诗篇,原先的陈套消失了。然而,国王要的是不朽的诗篇。于是才有了第三年的会面,诗人这次空手而来,没有手稿,他念出来的诗篇只有一句,却一下子让国王大惊失色。因为这首诗触及了“禁止人们问津”的“
期刊
扉页  “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新闻频道和政治课本上,我们常听到或看到有这样一句话去定义中国共产党。这既是对党的定义,也是对党的要求。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着中国人民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不畏艰难。但新时代的我们大多只知道党的辉煌,而鲜少了解党史背后那些惊心动魄、赤诚忠贞的故事。  今天,让
期刊
导读设计:读朱光潜先生的书,是从这本书到那本书的跋涉,那光景有时也确乎可以让人忘记这其实不过是端坐书斋在想象中游目骋怀。“绿水青山任逍遥岁月,欧风亚雨听诸儿扩展胸襟。”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先生暮年的心血之作——《谈美书简》,潜心阅读美学理论的“山水风雨”!  设计意图:简要了解朱光潜先生的著述特点及《谈美书简》的核心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一  明文体,定读法  冯骥才说:“一个人
期刊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批判物欲折断人类的理想之翼,亦有人以“面包与水仙花”之类的比喻来告诫人类应追逐心中的圣地。  窃以为,若无面包,又怎能上九天揽月,追寻那一片璀璨的星光?面包所代表的绝不仅是人类肤浅的口腹之欲。悠悠进化之路,人类携着粮食一同摆脱那心智未开的蒙昧时代,向更高的光明处前行。  诚如古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所言,人类祖先敬畏粮食、奉粮食若神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早已明
期刊
风雨兼程,浩浩荡荡。从波诡云谲的至暗时刻,到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正是由于一位位英雄胸怀天下,一代代国士奋不顾身。风云变化,不老的是拳拳之心;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奋斗之志。时代的车轮滚滚而去,但先辈崇高的精神,永远指引我们砥砺前进!  夫国士者,国之基也。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数先辈志士以血铸剑,奋勇捐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百废待兴。彼时,朝鲜战争的战火已燃到了眉鬓
期刊
编者按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扬帆启航,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来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童年、少年、青年,是生命的花季,也是最佳阅读季;读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抉择。以下从我刊“阅读季·我心向党
期刊
高考作文是考生这一特定的作者,在高考这一特定的写作环境下,给在特定的阅卷环境下的读者所创作的文章。鉴于上述特殊性,故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心中应始终有“读者”,时刻要有与阅卷老师隔“屏”对话的意识。然而从阅卷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在行文时只顾“自我倾诉”“唱独角戏”,根本不考虑特定的阅卷环境这一因素,更不考虑这一特定读者的阅读感受,故文章很难得高分。其实,考生在行文时只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就可以巧妙地向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普天同庆,万民共祝。在这样盛大的日子里,我们有必要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走过的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辉煌离我辈甚近,不必多说。1949年国庆前的28年腥风血雨,却需要我们以虔诚而悲壮的心灵去体会。南湖上,红船启航。其后,在国共合作、白色恐怖、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不知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情。然而,历史不可能展示所有瞬间。而即使已经被文字、图片
期刊
群山永恒地沉默在亘古的时光之中,它们是这片大地的哲人。  我的使命,是“采访”大地。  他很喜欢攀登。可是他既不是一位专业的登山运动员,又不是普通的登山爱好者。他是一位自然保护摄影师。攀登的结果不是他所留意的,因为壮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中途——在山麓远眺山势嵲,峭壁悬崖如槊戟般横贯天地,自一线罅隙中极目高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赫了。”“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  假如这里的“我”就是你,听到这样的回答,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