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宋诗词中田园作品的特色体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yz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说,我国诗歌的源头有多长,田园作品的源头就有多长,从《诗经·幽风·七月》开始,田园作品就以自己的朴素、率真、清新、恬淡,在千姿百态的文学阆苑里,争得了一席之地。
  我国唐宋时期的文人,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田园诗作。这些作品,除了因其中表现的闲适自在的情感吸引读者之外,更因为作者独具个性的表现,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为我国诗歌留下了一串串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文字。
  一、语言、趣味的不同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
  农村同样的天光云影,丽日和风,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韵味。
  比如同样写山村景象,王维笔下就是一幅牧歌式的静穆情调的图画,具有高雅的诗意。比如他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在这里,诗人描绘了夕阳余辉中辋川附近的秋景。这首诗,再一次印证了苏轼对王维诗评价的精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们感到诗人分明又是一个高明的画家:他远远地望着山村,先是画上了一抹微红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然后又画上逐渐变得苍翠的群山,画上了缓缓流动的清澈的溪水,画上了山村中第一缕袅袅生起的炊烟。轻柔的风送来远处的蝉的叫声,想必在那看不见的地方还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吧。这里,诗人把所有的景物都置于离自己较远的地方,以便观赏。而且,整首诗语言清新,取景典雅,恰是符合了这位隐居的士大夫此时悠闲宁谧的心境。
  而较王维来说,苏轼的《浣溪沙》则更多了一些世俗烟火,少了一些“小资情调”。看看他的这首词吧:“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整首诗平凡入俗,诗人似乎是在不经意地向读者叙述自己的见闻,他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选取的每一处景物都让读者感受到了亲切和平凡,而“敲门”“试问”两个词更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平易与随意,情味深厚。
  二、色彩、环境的不同彰现地域特色
  田园作品,往往在描写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上是相似的,但同样是写农村,江南和朔北的肯定各不相同,作家的作品,就应该显示出各地特色,而这往往需要通过色彩和环境来完成。
  比如唐词人孙光宪的《风流子》,描绘的是一幅典型的水乡农村风俗画:“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这里描写了槿篱掩映着几间茅屋,碧绿澄清的溪水中,菰叶生长,水葓开放,屋外有鸡犬往来觅食,屋内有纺车声响轧轧传出。这里,“溪水”、“菰叶”、“水葓”都表现出了水乡的风味。
  而杨万里的一首《闲居初夏午睡起》却向我们展现了色彩和情调不同的田园风光。“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在这里,黄色的梅子,翠绿的芭蕉都让我们想见了春意的盎然和春光的明媚;而且,你看,这里的每一种生灵都是不甘寂寞的:柳絮因风起舞,漫天飘散。轻盈的柳花,惹得一群儿童笑啊闹啊,这就使画面更加生动,春意更加喧闹了。如果把上首诗比为一幅水墨画,那么这更像是一幅水彩画了。
  三、风俗、形象的描写使作品别具一格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使田园作品异彩纷呈外,各地不同风俗习惯的描写也可以使它别具一格。唐代诗人王建的《雨过山村》,写得就大有山村风味。“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这里除了写出山村的“幽”、“深”之外,还写到了此地的一种农事——浴蚕,即用盐水选蚕种,这一活动的描写既向我们表明了时节,又渲染了农家生活气息。另外,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诗句和苏轼的《浣溪沙》中“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诗句,都写到农村的另一种风俗——迎神赛会,不过一个写的是“春社”,一个写的是“麦社”而已。
  而在刘禹锡的《竹枝词》里面,除了写当地特殊的劳动生活外,还通过对特殊服饰的描写,使诗歌的地方色彩更加浓厚。“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舍。”“烧舍”是山地少数民族的一种耕作方式,是春耕时节,把地里的草木烧成灰作肥料,然后播下种子。春天到来,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前去放火烧荒,而带着金钗银钏的少数民族妇女则负水做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她们衣服上的银佩发出的悦耳声响,作者恐怕就是循着这种声音,才看到在花木掩映中升起的袅袅炊烟,发现了这一“世外桃源”的吧?而杨万里的《插秧歌》也写到了农民的形象: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鸡鸭。”诗歌运用白描手法,除了刻画“笠是兜鍪蓑是甲”的当地农民形象外,还写到了他们的语言,俚语的使用,充满了热闹的市井生活的活力,使诗更具特色。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描写更加细致:“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甚至还写到了当地人的口音。
  当然,诗歌特色的表现方式不一而足,比如苏轼的《新城道中》还有这样的诗句:“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写到了当地人的饮食;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有“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的诗句,写到了当地人的农具等等。
  总之,这独具特色的田园作品,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体现出一定的民俗学、社会学的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文学的表现领域,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文学更加“接地气”,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有人曾说,“不入流”才能成为“第一流”,这话虽然夸张了些,但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只有具备个性的作品才能广为传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唐宋时期的田园诗词作家大概都已深谙此理,所以在创作时都努力突出这一点,注意细致深入地观察生活,融入自己特有的感受,写出自己眼中的“这一个”。 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者来说,恐怕仍还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吧!
  
其他文献
摘要: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由此可见,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本文针对高职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高职数学分层教学实施途径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基本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业及院校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
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在调节和控制多巴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或PET显像可以灵敏而直接地反映中枢多巴胺系统完整性,评价中枢多巴胺系统功能
摘要:德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灵魂。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是靠班主任落实。那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怎样才有效开展呢?作者通过自身做班主任的经验,对德育工作进行积极摸索后,总结出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爱二勤三信”的良策。   关键词:中职德育良策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1]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开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中职学生接
摘要:笔者在对高职教育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数学改革的想法,其中包括有教学思想、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安排等。目的是提高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职教学;教学改革设想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是高职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不外是理论性强,实用性弱之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轻视心理。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把数学学好,其实是意味着
目的:观察内源性硫化氢(H2S)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内病毒复制的影响,探讨内源性H2S在VM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通过腹腔接种组织培
该研究将GR拮抗剂RU3848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小梁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超微结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图像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探索GR拮抗剂降低眼压
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到职业高中求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无法踏入普通高中的大门才不得已“屈就”的。而这类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和对周围环境的不满感。同时,职业高中的学生与一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比,还要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从而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据笔者对5所职业高中1000名不同专业职高生学习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66.7%的学习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障碍,,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学生约占学
期刊
该研究拟通过视网膜形态学观察与测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探讨视
摘 要: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素养不高,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校职高学生信息素养现状问卷调查分析,提出培养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是应用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所特有的能力,是通过教育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十分必要,紧扣时代主旋律,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关键词】时代主旋律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紧扣时代主旋律加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任务。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