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谈戒烟感受:我就觉得自己还挺牛的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非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节目主持人,黄磊是受邀的点评嘉宾。二人因工作结缘,且成了生活中的好朋友。
  2015年年初,由于档期关系,黄磊要暂别节目组。孟非在节目中忽发感慨,说:“黄磊在节目组的半年时间,对于我,无论是从工作还是生活上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他帮我戒了抽了二十多年的烟。”
  原来,黄磊早几年也吸烟,烟龄也长达二十几年。后来不知何故,突然开悟,很主动地就戒了。戒烟后,他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戒烟的诸多好处,于是便劝说身边的朋友也戒。当初他劝孟非戒烟,采用的是激将法。他对孟非说道:“也不需要戒太久,只要二十一天就行,你敢不敢跟我打赌?”孟非是个血性汉子,当即把手里的烟往烟灰缸里一扔,说:“不就戒二十一天吗,行,我答应你!”
  不知孟非在无烟的日子里是怎么苦熬苦受的,反正他成功地戒掉了抽了二十多年的烟。对此,他还不无感触地在微博上说:“到今天,我戒烟已经一个月了,没出现黄磊说的‘神清气爽’的感觉,也没有其他人说的‘各种不爽’的感觉。看来戒烟根本不需要看什么励志的书、科普的图,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非要问我有什么感觉的话,我就觉得自己还挺牛的。”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话题》系列主编,阅读邻居读书会创始人之一。“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近年主要关注中国近现代舆论史与文化史、当代文化研究等。  关于《三打白骨精》,之前朋友圈和微博豆瓣上的两极评论你们都看到了。两边都挺有卤的,我都不知道该信谁。最后我本着该死一闭眼的精神,花六十大洋看了一场。  无论如何,豆辩上59的评分,
期刊
王爷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人。  王爷爷坚持用纯天然的植物靛蓝,以传统手法制作蓝印花布。  王爷爷的蓝印花布多次获奖,并远销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等地。  王振兴老爷爷,今年75岁,18岁开始印染蓝印花布。  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二甲印染厂出口产品检验负责人、生产技术科科长、经营科科长。1990年退休后,受南通市旅游工艺品研究所、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聘请开发蓝印花布产品。1
期刊
大哲学家冯友兰在生活中是坚持“君子远庖厨”的。妻子对此丝毫也不计较,还经常笑着对人说:“我家老冯在家里不给我添乱,就算是烧高香了。”  一次,妻子包了一盘饺子,转身工夫就没了踪影,妻子遍寻角落也没找到。冯友兰坐在椅子上全不关心,妻子推了他一下,说:“看来,你是不打算吃饭了!”过了许久,老冯抬头问妻子:“你为何要剥夺我生存的最基本权利?”当他获知事情的原委后,又问道:“饺子跑到哪里去了,和我有什么联
期刊
3月25日,第十二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成都揭晓。俄罗斯摄影师波诺马尔维斯的作品《欧洲难民之“彼岸”》夺得年度新闻照片大奖。其他8个大项、16个类别的金银铜奖,分别被数十个国家的摄影师夺走。  图为获得年度新闻照片大奖的《欧洲难民之“彼岸”》
期刊
1950年冬天,我作为文工团女兵的一员,跟随炮兵部队踏过舟桥,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旋律激荡在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时小小的我仅13岁。  1951年夏天,我们文工团女兵在驻地附近的合影,后排左一为我。  1952年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与战友的合影。  1955年回国受奖后,在正规照相馆拍摄的纪念照片,这一年我18岁。 
期刊
稀疏的银发,连睫毛也被岁月染得雪白。温和充满书卷气息的面孔,清瘦“娇小”的身体,不疾不徐、温软的南方普通话。这就是儒雅的行吟诗人余光中。  余光中称自己“这一生很不幸”,前半生遭遇了两个战争,这个痛苦是个人的也是整个民族的,是小我的也是大我的,由不得你做主,不得不经历。国家不幸诗家幸!因为战争离开故乡,余光中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乡愁》。  从此,他被冠以“乡愁诗人”或“望乡的牧神”的称号,文学史家则
期刊
余光中与李敖曾经是合作伙伴和朋友,后因种种原因分道扬镳。李敖在做电视节目和写文章时,经常对余光中揶揄讽刺。对此,余光中从不回应。有人问余光中:“李敖天天在不同场合找您的碴儿,您从不回应,何故?”余光中说:“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从不搭理他,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期刊
有一次,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到萧劲光家串门,看到萧劲光保存着几本军事书籍,就回去告诉了毛泽东。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就来到萧劲光的窑洞:“听说你这儿藏了宝贝。给我看看怎么样?”  自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至1945年抗战胜利,萧劲光跟随毛泽东留守延安,先是任军委参谋长,继而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工作达十年之久。这期间,毛泽东、萧劲光根据抗日战争和反摩
期刊
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早年间在京连日挂牌上演《黄金台》,很是辛苦,于是他想在出场前打个盹休息,谁知过于劳顿睡了过去。突闻鼓点云锣,蓦然惊起出场亮相,仅束纲巾,忘了加上纱帽。台下座无虑席众目睽睽,开始有人起哄叫倒好。  话说常在河边走,怎能不粘泥,再大的腕儿也有一时失误、马失前蹄的时候。早先的观众可是很严格的,不管你是谁,哪怕是谭鑫培、马连良、梅兰芳,你出错了,崴泥了,也照样叫你的倒好,大师也有尴尬的一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许多新鲜事物,比如各单位举办的交谊舞舞会。后来又出现歌厅,人们可以用麦克话筒放音歌唱,还可以用录音机随心所欲录放自己唱的歌曲。  当年,我喜欢歌唱跳舞。我家有台夏普录音机,于是我买来TDK磁带,不光自己录音唱歌,还到朋友家串带子录什么邓丽君、凤飞飞、谭咏麟、张学友、罗大佑等港台歌星的歌曲,回来听了再学会了自己唱。记得,80年代初邓丽君所有的歌我都会唱,而且,当时电视放映的港台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