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通向高质量学生评价的必由之路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然需要高质量的教育评价作为支撑.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和核心要件,事关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全局.建设高质量学生评价,是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
其他文献
学位
二代新居民在融入地方文化时出现认知、思想和行为方面的诸多障碍,以二代新居民融入海宁文化为例,在中职学校二代新居民中开设乡土选修课,通过“云端十体验”路径,开发云端网络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二代新居民通过点播学习、系统学习和体验学习,真正感受海宁文化的魅力,融入海宁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最终从内心认可海宁、扎根海宁、服务海宁,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本课堂是当前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针对中职物理课程教学,借助费兰德斯的课堂互动数据分析系统,对物理课堂师生间的互动模型和数据进行了编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课堂氛围活跃度、授课模式、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课堂互动师生人际关系转换4个维度,发现学习增值的重要性和关键因素,进而发挥FIAS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优势.
现代评价受科学主义影响,以测量为手段,追求绩效的量化和精确性.在德育上,表现为德育测评.德育测评强调指标的量化,评价主体单一,重视评价的工具性.但德育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情感性和内隐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自主性和人文性,使得德育测评陷入困境,如测评到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德育,忽视德育的内在性,德育评价狭窄化,评价成为一种对人的控制.为此,必须改革德育测评,淡化功利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主动权还给师生,强化底线评价标准,创新质性评价方法,使评价回归德育本体,真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课程建设是教学的核心,有特色的“金课”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当前“金课”的建设存在学生学习动因不足、教师教学目标模糊、学校课程模式较单一等现实困境.由此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来探讨“金课”建设的途径.
报纸
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在新发展格局下,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当前阻碍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矛盾即是缺乏在地化意识.遵循当前的“发展”主题,中西部高等教育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重构制度体系、布局体系、目标体系、要素体系和供给体系以凸显其中西部规定性.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应在外向的政策建设的支持下,从办学理念重塑、耦合机制加固以及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等内生型路径出发,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适切性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标示着教育发展要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教育强国,成就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1].要达致这些目标,国家一方面有必要培养21世纪下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促进教师具备互相配合的核心素养和能力[2].根据褚宏启[3]的分析,核心素养具有“关键”的性质,除了反映个体的需求,更加关注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此外,核心素养是高级的素养,例如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社
期刊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时代使命和价值追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就必须致力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质量教育体建设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内在诉求的集中表达,寄托着中国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期刊
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就与不足同样突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扎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较弱;共性发展有不俗的表现,个性发展严重不足等等.“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好的培养创造性人才,构成了对我国教育的极大挑战.能否成功的应对这场挑战关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教育领域的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一个既要努力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更要努力构建高质量的课程的时代,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