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早发型精氨酸血症患儿的AGR1基因变异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ool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早发型精氨酸血症患儿的致病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

方法

应用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基因诊断Panel进行检测,对可疑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法验证。

结果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AGR1基因存在c.560+2T>C和c.811T>C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560+2T>C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811T>C杂合变异。其中,c.560+2T>C为可疑致病变异,c.811T>C为临床意义不明变异,经检索人群数据库gnomAD、疾病数据库HGMD及文献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

结论

AGR1基因c.560+2T>C和c.811T>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AGR1基因变异谱。

其他文献
目的对1个早发性帕金森病家系的PARK7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利用纯合子定位结合cDNA测序对1个近亲结婚的早发性帕金森病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纯合子定位发现先证者基因组纯合区间有1个早发性帕金森病的候选致病基因(PARK7),PARK7的扩增测序结果显示存在c.56C>G (p.Thr19Arg)纯合错义变异,经检索HGMD数据库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错义变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缺陷症患者进行凝血指标与基因水平的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检测FⅦ抗原(FⅦ antigen,FⅦ∶Ag)及一期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FⅦ活性(FⅦ activity,FⅦ∶C)等凝血相关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所有外显子、侧翼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对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增厚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效率及胎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因胎儿NT增厚行CMA产前诊断的病例247例,按NT增厚(NT大于测量时所在孕周的第95百分位)是否合并其他异常分为4组,A组(168例):单纯NT增厚;B
目的对1个中国汉族迟发型脂质沉积性肌病家系进行相关致病性基因分析,确定其致病原因,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肌病检测Panel)对先证者进行变异筛查,发现EDFTH基因可疑致病位点后,应用直接双向测序技术对该家系的两例患者及其父亲进行EDFTH基因变异分析,并在100名正常对照进行新变异验证。结果家系中2例患者均检测出EDFTH基因c.770A>G(p.Tyr257Cys)杂合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抑制性KIR(inhibitory KIR,iKIR)受体及其HLA配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采集26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患者及200名正常女性的外周血样本,应用特异性PCR扩增、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序列分型方法以及TCGA数据库的宫颈癌数据,分别分析iKIR基因及其受配体基因组合、肿瘤组织iKIR转录水平、KIR3DL1等位基因与宫颈癌发
目的在一个中国人先天性厚甲家系中进行致病基因突变鉴定。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疾病分型,并确定候选致病基因;通过候选基因编码区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DNA测序,在先证者中检测致病突变;通过突变区的PCR扩增和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 HRM)分析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分析;通过微卫星标记单
目的明确一个智力低下家系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的情况及发生机制,并探讨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先证者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并用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属的染色体
目的了解同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妇的产前诊断情况及妊娠结局,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3月至2017年8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同型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夫妇603对,应用跨越断裂点-PCR和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行α、β地贫基因诊断,并于产前诊断后1年随访妊娠结局。结果414例α地贫产前诊断标本中,共检出Hb Bart’s水肿胎儿87例(占21.0%);HbH病31例(占7.5
目的对1例多发畸形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为该患儿的诊断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进行tro全外显子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对可疑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POR基因存在c.919G>T和c.1615G>A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919G>T为无义突变,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c.1615G >A突变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结论应用tro全外显子测序明确了患儿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