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看中国古诗词译者的素养培养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mini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于它的翻译研究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从生态视角解读翻译现象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译者的中心地位。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出发,论述了翻译的中心--译者在古诗词翻译中的素养培养。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古诗词翻译;译者素养
  一、引言
  “翻译适应选择论”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他将翻译过程从生态角度进行解读,提出翻译过程是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进行选择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多维度适应。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他的选择与适应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翻译结果的成败,因此译者的素养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而由于古诗词的独特性与难译性,对其译者的要求和培养相较其他文体而言应该更为关注,但相关研究并不多见。笔者认为,从适应选择的视角,可以很好地解释古诗词译者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讨论古诗词译者的素养应该从哪些维度进行提升。
  二、古诗词翻译的难点
  1.时间与空间的阻隔
  中国古诗词历史悠久,自《诗经》起历经千百年语言的变迁,流传至今,即使对于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国人而言,恐怕对古诗词的品读也无法做到如同阅读现代白话文一样顺畅、自然。所以将古诗词翻译成外文的过程就是冲破阻隔的过程:译者不仅要跨越语言地域上的差别,更要经受古文带来的时间上的考验;必须要有深厚的汉语功底作为基础,才能完成这样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跨越,将中国古诗词成功地传达给异国的当代读者。
  2.字词与韵律的取舍
  古有诗人贾岛为求精准,反复“推敲”,可见一首诗词的形成,不全是诗人灵光闪现、信手拈来,古诗词译者更是深谙其中的字斟句酌、用心之深。中国古诗词语言简洁精炼,又极具韵律之美,可诵读、可吟唱,但这无疑给译者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在难以两全时,是要保持原诗词本身的意韵还是以忠诚为根本;是要保持原诗词的节奏还是忽略音律上的美感以更好地传达诗词内容,这些都是译者在翻译古诗词时必须要做出的考量。
  3. 情感与意象的传递
  中国古代诗人借由诗词抒发内心情感,以詩言志、借诗喻情,而且所传达的情感通常内敛含蓄,所用意象也时常暧昧不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在表达为了自己所求的事业鞠躬尽瘁还是为了所思之人肝肠寸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是在传达难舍难分的感情还是在暗示自己的政治立场,如果是后者那么译者是否应该或该如何通过翻译向读者说明。
  三、培养古诗词译者素养的必要性
  鉴于上文所述,中国古诗词有自己的独特性和难译性,想要在中国古诗词翻译方面有所建树,译者就必须要培养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翻译素养。乔曾锐曾在《译论:翻译经验与翻译艺术的评论和探讨》一书中写到:“不懂诗的人不要译诗。。。对某专业只具有一些皮毛知识的人,最好不要接受翻译该专业著作的任务,勉强去做,是收不到好效果的。”也就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从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我们可推知,古诗词的翻译过程可以描述为:译事前,以古诗词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进行选择,可以适应诗词翻译特点的译者被“留下”,不能适应的译者即被“淘汰”;译事中,以诗词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生态环境从主要的三个维度进行选择性适应,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译事后,译品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继续接受读者、市场等因素的“选择”,译者也在“事后追惩”机制下,优胜劣汰。因此,古诗词译者如果要在这样一系列的选择适应中“留存”下来,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古诗词翻译素养。
  四、古诗词译者的三维度素养培养
  胡庚申教授在适应选择论中提到翻译的方法论,即译者主要从三个维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原文进行多维度适应,从而做出选择,产出最为合适的译文。以此为依据,我们亦可得到类似的结论:如果古诗词译者可以在这三个维度中应对自如,那么他产出的译品在质量上一定是过关的,是可以接受住考验并留存下来的。因此,这三个维度不仅仅是翻译过程中的方法论,也是古诗词译者必须具备的三个主要素养。
  1.语言维
  身为译者,较高的外语水平自然是必备条件,但是仅仅外语水平优于他人不足以使他在古诗词翻译中脱颖而出,扎实的中文功底更是必不可少。古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被誉为诗译英法第一人,他对于英法语言的驾驭能力,尤其对于古文的理解水平都是值得现代有志于从事古诗词翻译的青年一代不断学习的。
  2.文化维
  古诗词的翻译,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文化的输出--翻译的过程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向外输出的过程,译者诗词文化储备程度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化输出能力。因此,古诗词译者必然要对诗词有深厚的文化储备,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通晓诗词中的文化意象、理解中外诗词文化异同。
  3.交际维
  古诗词的翻译不似科技类的说明文--以客观、忠实地传达信息为第一原则,古诗词的翻译不只是字词的翻译,更是意韵的传达--在诗词中传递情感、表明志向,它所具备的交际功能和其他文体所谓的交际功能是更加丰富的。这也就要求古诗词译者意识到它独特的交际功能,并在选择与适应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与诗人“交际”,与读者“交际”,与翻译生态环境“交际”。
  五、总结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译者从生态角度解读了其适应与选择的全过程,考虑到古诗词的独特性与难译性,培养和提高古诗词译者素养势在必行,尤其有志于专门从事古诗词翻译的译者至少应该在三个维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译者有责任把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 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庚申. 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7).
  [4] 乔曾锐. 译论:翻译经验与翻译艺术的评论和探讨[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5] 代婧.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J].考试周刊,2016(9).
  作者简介:代婧(1985—),女,沈阳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生态翻译学与笔译研究。
  吴敬辉(1975.8-)女,沈阳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
  注明: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外语人才的文化溯源与视野融合养成研究”资助  项目编号:L19BZX003
其他文献
摘要:学界内曾有一种轰动性的说法被引入进来,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提出过这样一种说法,即“翻译从业者的翻译过程就是一次创造性的叛逆”,在国内学界引发热烈讨论,一度得到人们的肯定,当然也有受到抨击指责。教授谢天振分析了文章的观点,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反思,深入浅出对“创造性叛逆”理论进行分析讨论,对该理论的本质及内涵深度挖掘,点明其在业界研究的重要性及价值。  關键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绘画充满个性和多样性,艺术语言极大丰富,每一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创作,而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每位艺术家在对待自己的创作都有主观意识的把控,主观意识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支撑,而其中的灵魂语言就是主观性色彩的表达。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主观性色彩的运用在不同程度的表达着艺术家们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主观情感,也是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的自我认知的表达。  关键词:主观意识;色彩;个性;客观
期刊
摘要:摄影技术的发明被公布,从早期摄影对绘画图式的模仿到后来绘画对摄影的借鉴,摄影的出现使得绘画重新定义自己并不断设定自己的边界。同时,摄影术的发明也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而大量充斥于日常生活中的图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摄影的诞生,使得视觉文化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人们对绘画也产生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绘画艺术;摄影艺术;图像时代  摄影与绘画,自始至终都有着一定
期刊
摘要:宋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下层生活的普通人群成为了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描绘对象,这一时期的艺术杰作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叙事的手法及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复杂精湛的内容和技巧,在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关键词:风俗画;艺术风格;美术鉴赏;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北宋画家张择端唯一保存下来的清明
期刊
摘要: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長也导致了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成倍增长,目前针对老年痴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对海马功能的有益作用,研究运动对认知和记忆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以为老年痴呆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策略,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近期关于运动在大脑中的积极作用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老年痴呆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运动;老年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再生  
期刊
摘要:色彩是研究传统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悄无声息生息的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知,延续着历史文化的文脉。如今,越来越多的仿古园林日益兴起,但在色彩使用上却异常混乱,毫无章法可言,这些显然损害了传统园林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本文以杭州传统园林--胡雪岩故居、郭庄为对象,以色彩大师让·菲利普·朗克洛(Jean-Philippe Lenclos)所提出的“色彩地理学”(Color geo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于文艺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新时期文化馆发展群众文艺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馆在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大潮中,扎根沃土,说唱百姓,积极作为,越来越体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越来越被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为了保证我国文化事业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进行发展,注重文
期刊
摘要:插花是一门有生命力的、非常强调动手的课程,让学生与花亲近,感受花艺之美。插花教学中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在学习插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插花教学;艺术魅力;审美教育  在学习插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劳技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现实主义绘画兴起于十九世纪的欧洲,艺术家将绘画创作的意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们认为现实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题材,他们提倡赞美大自然,歌颂劳动者,批判或揭露黑暗的社会底层生活。在他们的笔下,广大的劳动者成为了绘画的主题,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被搬进了画面。  关键词:现实主义;米勒;真实;本质  一、米勒现实主义绘画的产生  现实主义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古典主义精神占据绝对上风的法国。比较有
期刊
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人们纷纷进入了新时代的快节奏里。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新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了营销的一种特别手段。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新媒体市场的营销策略,能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掌握消费市场,提高营销的能力。本文以《上新了故宫》这款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媒体营销策略为例,探析新媒体营销策略,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营销分析,提高所产文创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关键词:营销策略;传播学视角;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