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理学在杭州传统建筑及园林中的调查实践研究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jamin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是研究传统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悄无声息生息的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知,延续着历史文化的文脉。如今,越来越多的仿古园林日益兴起,但在色彩使用上却异常混乱,毫无章法可言,这些显然损害了传统园林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本文以杭州传统园林--胡雪岩故居、郭庄为对象,以色彩大师让·菲利普·朗克洛(Jean-Philippe Lenclos)所提出的“色彩地理学”(Color geography)的调查、测色记录、取证、归纳、总结色彩地域性特质等研究路径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尝试用西方的色彩理论知识,用于中国传统园林的色彩调研分析,以期分析总结出胡雪岩故居的色彩特征,同时也为其他城市调研城市色彩改善环境设计提供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园林;杭州传统园林;色彩地理学;色彩特征;色彩分析
  【Abstract】: Col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gardens, but also a carrier of culture. It quietly affects people's visual perception and continu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Nowadays, more and more antique gardens are rising, but the use of color is very chaotic and there is no rules to speak of, which obviously damages the traditional garden and the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Hu Xueyan's former residence and Guozhuang, a traditional garden in Hangzhou, as the object, and takes the "color geography" put forward by the color master Jean Philippe lenclo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investigation, color measurement record, evidence collection, induction, and summary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western color theory knowledge for color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Hu Xueyan's former residence, and provide ideas and schemes for other cities to investigate urban color improvement environment design 。
  【Key words】: garden; Hangzhou traditional garden; color geography; color characteristics; color analysis
  在中國古典园林中,追求园林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天地人的和谐是儒家的理想,而追求自然则是儒家思想框架下使思想暂时超越世界的方向。中国古代文人在儒家中庸思想和江南园林道家自然活泼欢快的装饰色彩下,提倡一种不过分、不苛求园林建筑、植物、岩石、水景色彩的表现状态。中国古典园林在色彩运用上没有极端的反差和简单的沉寂,因此也让人感到亲切和轻松。近代以来,中国古典园林趋于人文主义,柔和包容的色彩观越来越强。色彩的运用有着更加生动的表现,它更喜欢具体的形象思维。另外,色彩的表现不仅要符合园林中建筑、植物的物理要求,还要传达文学、诗画的意义,越是强烈的现实美和艺术美,越是体现了社会美的和谐状态,儒家社会中强调情感表达人工美和自然美。
  传统园林色彩既是自然环境的呈现,又是历史人文的体现。本文以色彩大师—让·菲利普·朗克洛(Jean-Philippe Lenclos)所提出的“色彩地理学”(Color geography)为基本研究方法,以杭州传统园林--胡雪岩故居、郭庄为对象,结合实地的色彩调查及分析,总结出胡雪岩故居与郭庄的色彩特征。
  一、研究背景
  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背景,在不同年代修建的建筑都会具有一代人特有的心态,我们可以将一座城市的历史纵向分解,以一段时间为单位进行研究。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密布,物产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从而孕育除了白墙黑瓦绿树碧水的园林色调。
  本文选择的两处园林皆为明清时所建,这一时期的园林为江南园林造园巅峰时期,由于受儒家学说的影响,“经世致用”成为了中国先辈的行事准则,仕途文人正式成为一个阶层出现,官场文人这一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喜欢将生活与才情相结合,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主人力求将生活品质推向极致,才有了这些恰似园林的宅邸。本文选取郭庄和胡雪岩故居内著名景点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让·菲利普·朗克洛(Jean-Philippe Lenclos)在其著作《色彩地理学》中,按照城市色彩规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本文延续此方法,将从胡雪岩故居与郭庄微观—园内建筑、建材、涂料、门、窗、窗棂、栏杆、屋顶等;中观以园内色彩氛围为主要对象—亭台湖畔、内院等;宏观以建筑形象为主要对象,如园林正立面、鸟瞰图等;标本以植物、石头、土壤等,这几个方面进行色彩的调研与分析总结。   2.1微观色彩分析
  2.1.1胡雪岩故居
  因为人的视角原因,所以人对微观层面的色彩感受最大,本节将对微观层面的色彩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微观调研对象为:园内建筑、建材、涂料、门、窗、窗棂、栏杆、屋顶等。详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主色调是由低彩度的灰色系与黄色系为主,而在建筑上带有鲜艳的亮色作为点缀色,体现窗户玻璃的颜色与灯笼,挂画等物品上;周围自然景观则带有季节性的特殊色彩作为园林的點缀,使其四季各有特色富含自然特征。
  2.1.2郭庄
  由上表可得出郭庄园内的门、窗、屋顶主要为木头、石头、砖瓦等自然材质,整体颜色为中低明度以无彩色系为主,中明度的红色为辅。中低明度不至于在整体中显得太过抢眼,既彰显了园林主人的身份地位又做到了与院内植物的完美融合。
  选用的自然材质本身也有着纹理与微妙的颜色变化,各种颜色之间还有丰富的明度变化,在空间的营造上使得门窗上的装饰等更加立体,即使色系本身比较单调,也能产生更多的色彩效果。
  由上表可知,郭庄园内的建筑材料也都是木石材质为主,色彩总体以中低明度无彩系为主,以中明度的红色、绿色为辅助。也是做到了与园内的花草山水融为一体。
  由上表可得出郭庄园内的自然景观整体颜色以中低明度的有彩色系为主,高明度的黄色紫色为辅。园内虽然有着大量的荷花为主的观赏性植物,但山石、树皮、树叶仍为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整个园林奠定了一种中低明度的基调,大自然清净平和体验在人工园林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这即避免了大量使用人造色的艳俗,又使高明度高艳度的花朵得到了更好的衬托。
  2.2中观色彩分析
  2.2.1胡雪岩故居
  以园内色彩氛围为主要对象,主要交代景观基本特征。
  由上表可清晰的看出园内空间关系中色调与明度的关系。其中主色调为黄色系的灰色调,占了主体的60%以上,点缀色主要以高艳度的红色为主;明度为中低明度占了整体的70%左右。
  2.2.2郭庄
  由上表可清晰的看出园内空间关系中色调与明度的关系。其中主色调为黄绿色系的灰色调,占了主体的70%以上,点缀色主要以中艳度的蓝色为主;明度为中低明度占了整体的70%左右。
  中观层面的取景最能体现季节色彩的变化,大量的植物与园中池水相映,色彩较丰富。
  静必居中心湖算是郭庄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处景观,也是进门后几乎第一个开阔的景观,植物与湖水环绕着建筑物,外圈的颜色艳度低、明度高,中心颜色艳度高、明度低,很好得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色彩关系。
  2.3宏观色彩分析
  以建筑形象为主要对象,如园林正立面,鸟瞰图及其他角度照片。
  由上表可知胡雪岩故居主要以中低明度的无彩色系为主,中明度的绿色为辅;明度中低明度占了主体的80%以上。
  由上表可知郭庄主要以中低明度的无彩色系为主,中明度的黄绿色为辅;明度中低明度占了主体的70%以上。
  2.4色谱总结
  2.4.1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故居内主要有石料、木材、玻璃与少量金属材料等材质。
  把整个区域调研内容的色彩进行概括,并总结出园内整体呈中低明度的无彩色系;并且因为调研时秋季的时令特殊性,整体以中高明度的蓝绿色系与黄红色系为辅;以少量高艳度的彩色玻璃、琉璃等装饰为点缀色。
  2.4.2郭庄
  郭庄内主要有石料、木材等材质。
  把整个区域调研内容的色彩进行概括,并总结出园内整体呈中低明度的无彩色系;并且因为调研时夏季的时令特殊性,整体以中高明度的蓝绿色系为辅;以中明度的红色木材建筑与少量高艳度的植物为点缀色。
  整个园林中占比最多的是黄绿色系,主要是植物以及木制建筑的颜色,点缀色非常丰富,总体明度与艳度居中,一定程度比例的灰色系中和掉高艳度颜色的甜腻感,整体营造出“小家碧玉”式的精致,不是开门见山的一览无余,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一种欲拒还迎的烟雨朦胧感,常年湿润的江南里氤氲着丰富的水汽,色彩也更多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从建筑来说,园中建筑物的颜色变化较少,基本固定,只受光源的影响。江南地区多采用白墙木质家具,颜色普遍为木质黄色系,不同木料呈现颜色不同,目测郭庄使用木材为金丝楠木,经过后代修缮等,色泽鲜亮。建筑内部色彩总体的颜色呈现暖色棕黄、棕红调,环境影响色稍冷,艳度低,另外室内人为增加了一些艳度较高的蓝色调作为点缀色,各种颜色之间是很和谐舒适的对比互补的关系。
  但是江南的植物颜色一直都是非常绚丽的,尤其是在秋季,色彩的变化更加细腻,在整个环境中还有大面积的池塘,其中倒影与实景互相映衬,层次丰富。庭院池塘作为江南园林中一大重要布景,其作用在于贯通山水,色彩变化丰富,尤其地处杭州江浙一带,随四季更有鲜明变化,整体色彩的纯灰对比非常和谐,同时也有亮眼的精彩之处。
  在园林中同一处湖景,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主要影响还是周围植物的环境色彩,不同的角度上拍摄到的一边是紫红、橙红的植物,一边是清淡的黄绿色,还留存了一点夏季末尾的影子,充分体现了江南地区由夏转秋的季节过渡,再加上相机角度倾斜,使光源效果也不尽相同,颜色的变化也更为丰富,在颜色的调和与过渡中自然掺入了很丰富的冷色调,同时比例和艳度、明度控制得当。
  三、色彩分析总结
  通过对以上三个层面的综合分析,将样本对象的主体色与辅助色综合分类成六个色系 (见表3),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出胡雪岩故居色彩倾向分析的结果分析表。
  从整个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体色的使用多以灰色系居多,而辅助色的使用则是 以灰色系与黄色系居多;在主体色与辅助色的使用上我们可以看出彩度较高的色彩使用率基本为 0。通过提取色彩结果统计,可以假设灰色系为主体色的使用倾向,而低彩度的黄色系作为辅助色的使用倾向。
  综上,传统园林的色彩有着强烈的情感与代表性,人们通过颜色可以判断建造者的心情和建筑的功能。在近代,随着建筑技术的革新,城市中的建筑是愈发的具有科技感,但在泛着金属光泽的城市色彩中,似乎少了一些属于城市的特殊配色体系。我们在学习西方的色彩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将目光回溯到中国的本土的文化上,我们只有在清楚了解色彩的演变脉络与历史后,才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每一处建筑与景观所蕴藏的气韵,从而达到一种高度的人与环境结合的状态。通过色彩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才能帮助色彩回到原先的重要地位,且是任何其他民族都无可替代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当代国民审美,帮助当代设计师的工作,且能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法)让·菲利普·朗克洛,色彩设计在法国[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黄木村,色彩再生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黄斌斌,城市色彩特色的实现:中国城市色彩规划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
  [5]郭红雨,蔡云楠,城市色彩的规划策略与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15.
  [6]王艳辉,张新燕,袁书琪,色彩地理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0,03:333-337.
其他文献
摘要:设计学习的通常是由简至繁,从几何图形绘画开始学习,直至大量的临摹、写生,最后才到创作,人类的创新能力通常是源于世界上现有的已知事物,将其变形、转换从而得出新的形态,部分学生经过学习之初的大量临摹或是固有几何形体的拼接绘画,导致他们对建筑空间造型设计失去创新能力,设计之美在于创意的日新月异,每栋建筑的别具一格、风格迥异才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降低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设计
期刊
说起特摄剧,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但若说奥特曼、假面骑士与铠甲勇士类都属于特摄剧,大部分人都会恍然大悟,进而流露出一股讥讽的表情,言语:“这不是小孩子的东西吗?打打闹闹的电视有什么好看的?”倘若他得知你喜欢特摄剧,便可能会变本加厉地说道:“你都多大了!还喜欢这种给小孩子的东西,成熟一点行不行?”  一开始被人觉得喜欢特摄就是幼稚的时候,我会脸红,然后跟他争执,想办法拿出证据证明喜欢特摄不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文房四宝为载体,将航空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其中以不同的形式展现,探讨其收藏价值。意义在于论述了文房四宝的文创价值与航空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航空文化;文创产品;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最终的体现是优秀的产品。便以文房四宝为载体,将航空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其中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具有航空校园文化的文房四宝有着意义不同的收藏价值,具有特殊地纪念意义,既方便大众认识和熟悉校园,也随着时间的递增,加深了对
期刊
主旨:新闻要在宣传为人良善及安徽、江西人的善良,正文写作之初未作它想,仅为感叹,早晨上班地铁而就。  正文:  鄱阳凰岗徐安徽佬者,生不知其溯,死知其有归。杂处乡野,祉善一地,殆四十年矣!  其相削,而形骨立;衣衫浊,而戴风气。方其入也是乡,卒服厥生。多忆少时踵其欢乐,更思百门求食之际慈抚啼儿。有为善之乡民,长夺口食,忍给生养之饭,同度时艰;有悼亡之少年,悲起穴地,善择福宅,亲送黄泉;有一乡之教者
期刊
摘要:试图从朱自清的《春》的文本出发,根据文章最后三段排比的意象反观文本,对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的内涵加以新的阐释。  关键词:文本细读  当我们谈起春天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什么?在对语言加以分析的过程中,罗兰·巴特提出了“二级符号系统”,他发现一个词语拥有多层的含义,当我们运用“玫瑰”这个所指的时候,能指看似是现实中的玫瑰,但又不仅于此,我們往往用玫瑰寓指美丽。而美丽这个属性并不是玫瑰本身所有的,之
期刊
摘要:学界内曾有一种轰动性的说法被引入进来,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提出过这样一种说法,即“翻译从业者的翻译过程就是一次创造性的叛逆”,在国内学界引发热烈讨论,一度得到人们的肯定,当然也有受到抨击指责。教授谢天振分析了文章的观点,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反思,深入浅出对“创造性叛逆”理论进行分析讨论,对该理论的本质及内涵深度挖掘,点明其在业界研究的重要性及价值。  關键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绘画充满个性和多样性,艺术语言极大丰富,每一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创作,而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每位艺术家在对待自己的创作都有主观意识的把控,主观意识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支撑,而其中的灵魂语言就是主观性色彩的表达。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主观性色彩的运用在不同程度的表达着艺术家们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主观情感,也是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的自我认知的表达。  关键词:主观意识;色彩;个性;客观
期刊
摘要:摄影技术的发明被公布,从早期摄影对绘画图式的模仿到后来绘画对摄影的借鉴,摄影的出现使得绘画重新定义自己并不断设定自己的边界。同时,摄影术的发明也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而大量充斥于日常生活中的图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摄影的诞生,使得视觉文化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人们对绘画也产生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绘画艺术;摄影艺术;图像时代  摄影与绘画,自始至终都有着一定
期刊
摘要:宋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下层生活的普通人群成为了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描绘对象,这一时期的艺术杰作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叙事的手法及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复杂精湛的内容和技巧,在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关键词:风俗画;艺术风格;美术鉴赏;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北宋画家张择端唯一保存下来的清明
期刊
摘要: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長也导致了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成倍增长,目前针对老年痴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对海马功能的有益作用,研究运动对认知和记忆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以为老年痴呆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策略,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近期关于运动在大脑中的积极作用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老年痴呆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运动;老年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再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