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学科特质、认知机制及其社会建构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一直被人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整个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这三大现代特征是造成现代社会心理学踌躇不前的根源所在。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质、社会认知机制以及社会建构等方面,对当前的社会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哲学反思,以期为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当下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红色革命历史小说契合了民族共同体和新政权合法性的认同需求,一出版就受到文艺体制和相关传播资源的青睐。包括文艺报刊、版本修改、教材、文艺丛书等的纸质媒介传播和影视曲艺改编传播与图书馆阅读传播及各种庆典、比赛、征文、会演、观摩仪式和奖励机制建构起“经典化”打造机制与传播策略,从而推动了革命起源和革命意义的有效输出。
庞德对世界文学经典的崇敬和他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感使他从年轻时候起就主张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复活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中恒定不变的“特质”或“基本价值”。以应对现代商业社会中文学和文明的危机,促进文艺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健康发展。庞德的文艺复兴思想体现了他对文学本质的真知灼见和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现代性已成为全球人类生活不可抗拒的生存样式。语言是社会关系的介质。现代性催生语言的急剧变形,一种崭新的现代性话语在支配着人们的精神活动和文化衍生。借意、拟真、舛张和异型成为现代性语言的基本法则,承载着现代性的滋长、涌动和发展。
本文所探讨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行政伦理规范是指“应为”模式的非强制性道德行为规范。儒家行政伦理规范思想在道德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札”为道德规范的独特的结构体系。在现代社会传承这些思想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者道德素质,规范高校教育者的行为,防止行为“道德失范”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随着媒体制作工具数码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特别是网络电影电视的多元化、大众化、开放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已不再只满足单纯的“看”,扛着DV走上街头、走进生活,电影拍摄已不再神秘,于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动态——微电影诞生了,而且从她一问世就倍受人们喜爱,其发展也异常迅速。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需要呵护、需要支撑、需要引导,使她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方面的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提出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发展理念。然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环境产权不清晰:工业经济发展不充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生态保护体制不健全;国民缺乏良好的生态消费观等。为此,我们要加强自身体制机制建设:首先是改革干部考评机制:其次是明确环境产权。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再次是加大“美丽中国”建设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撑力度:第四,进行系统化的全民生态意识教育,培养国民的生态消费理念;第五,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科技,解决“美丽中国”建设中面临的~系列科
欧元区并不完全具备最优货币区的条件,《马约》的"趋同标准"过于简单化,《稳定与增长公约》下的刚性规则使成员国无法实现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相关的惩罚措施也无法真正落实,共同的货币政策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刀切的问题,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分离与不救助原则使欧洲货币联盟面对不可能三角下的政策困境,欧元区注定是不稳定的。推进政治一体化,尤其是建立财政联盟是实现欧元区长久稳定的根本出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自觉地实现了一种"文化转向",从单纯的武装暴力革命转向一种更为深刻的总体性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的"转向"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其一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以反思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表达一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内在超越的冲动,体现为时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其二是将现代性内在所蕴含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内在力量与人类形而上精神相互结合,将其立体放大到人类整个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体现为空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这双重维度及其统一表征了现代性的批判精神与人类理性形而上精神的一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城乡关系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地吸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关于城乡关系和发展的观点,在肯定了城市的出现、城乡功能分离的合理性、必然性和进步性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城乡融合的思想。基于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对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民意的流变性、情绪化、耗散性特征决定了民意的虚妄,而经过过滤、改良后的民意——"公意"却可以作为反映社会情势的晴雨表,附着于刑事政策的价值判断之下,在相对罪刑法定的阈限之内,调和、弱化甚或消解"法"与"情"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平抑刑法体系之逻辑自洽性与功能自足性之间的落差。在域外刑法语境下,民意可经由程序补足与民意→公意→刑事政策→规范体系的机能主义→预防必要性的理论进路实现其规范化;在中国刑法语境下,民意可经由民意→公意→刑事政策→平面四要件体系→定罪情节的法理路径以完成其规范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