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能力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借助实验能够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可以说,任何层次的生物教学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因此,应重视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下面我将谈谈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开始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视野范围就越小,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像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
  另外,如果镜中有污染的花斑或异物,就会影响对微细结构的观察,清除花斑或异物,也是形成使用能力的一个方面。清除污染物,首先应确定污染物在目镜、物镜还是装片上。因此应让学生了解目镜在镜筒上可用手做圆周转动,装片在载物台上可用手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或用移动器上下左右移动,如污染物在装片上,移动装片,污染物则随之移动而反方向移动,否则,污染物就在物镜上。在清除直镜筒的显微镜目镜和物镜上的污染物时,还应让学生了解先后顺序,应先摘下物镜,然后再摘下目镜,试擦完毕装上时,则应先装目镜后装物镜,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因摘装目镜时与镜筒摩擦下来的尘渣沿镜筒落入物镜的内部。
  在明确学生实验中药品的使用能力方面: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起什么作用? 应让学生了解2%醋酸是染料的溶剂,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而不引起细胞膨胀,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要让学生了解自来水中有许多阳离子,可以将已交换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下来,使蓝色的根变浅,而影响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用蒸馏水冲洗根上的浮色,并且知道整个过程中所用的蒸馏水不能被污染。在提取叶绿体色素中,要让学生了解叶绿体色素是有机物,可以溶于有机溶剂。了解在叶绿素中的一氧化氮易被叶子的细胞液内的有些有机酸的H取代而转变成去一氧化氮的叶绿素,影响对色素的观察,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用丙酮作提取剂,为什么一定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在研磨前要加入碱性盐——少量的碳酸钙。当然,也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它。
  总之,教师要善于把实验仪器及药品性质、使用原理讲清,这对提高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h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
  在实验中,因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指导学生查找原因。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老师可提示:l.是否丙酮用量过多,滤液太稀:2.是否用的新鲜叶,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叶:3.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一些;4.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没及过。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如: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还有的学生虽然质壁分离了却不能复原,教师也询问一下,是否蔗糖溶液浓度自行加高了?
  三、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教学理念的更新,实验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生物学技能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任务。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中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力培养、训练,也是对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的培养和提高。课改之后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这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提高很多,应引起必要的重视。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还要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提高相关方面的素养,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其他文献
一堂课教学效率高不高,要看学生在课堂内是否活跃。这“活跃”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那么,该如何激活课堂呢?笔者就此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激活英语课堂,实现教学双赢的必备条件  1.教师的良好素质是保证。课堂是否活跃,与教师有密切关系。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从容自如地操纵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很难想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示范、启发、训练、辅导,学生的目标是操作、模仿、练习、创造,练习是否恰当有效对师生的教与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发现学生大部分爱学数学,进行数学练习的目的也是积极的,大部分理由都是自己粗心了,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厌倦无休止的作业,喜欢师生之间的互动,讨厌练习时被人打搅,期望教师多分析难题,当然,调查中有学生承认自己有时会抄袭答案……了解学生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体育课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强行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效果不佳,通过长时间的钻研,本人认为要提高课堂效果,需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上下功夫,课堂语言要幽默生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大胆实践,勤于总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现有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技能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大多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强行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体育教学程
期刊
我们都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学到的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用。在学习数学时要选择符合人的思维习惯,为未来的需要做好准备。  一、注重观察,在生活中寻求数学知识  学习数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很自然的数学课堂,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时时与数打交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往往胜过责任感。”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而当前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现实是:考试压力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下降,学习兴趣也在下降。这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对此,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期刊
会听英语,会说英语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众所周知,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相辅相成,其中,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若要实现高效输出,必须要有大量、有效地输入作保证。而且听力不是孤立的能力,它和说、阅读、写作、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以下是我就如何改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以人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听”英语的兴趣  1.激发学生的交际情
期刊
摘要:培养独立探索知识内在规律性习惯的核心是培养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能力,最可贵的思维能力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联系事物  培养独立探索知识内在规律性习惯的核心是培养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能力,最可贵的思维能力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既包括分析思维能力也也括直觉思维能力。西方的科学家与心理学家对直觉思维说得神乎其神、玄妙难测,布
期刊
那是我毕业后第七年接手小学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并兼任六年级的班主任。  当时的那一届学生,还没升入六年级,我对他们就已经有所耳闻了。在上四五年级时,这个班经过了三个回合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可想而知,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新鲜好奇、军心不稳的状态。现在升入六年级,一个班,学生多,调皮生也多,又进入了逆反期,调皮的招也增加了。  通过了解以前的班主任,了解学生,我知道班里有“四大天王”——刘孟伦、刘胜杰、刘
期刊
新课改时期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境—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根据课本内容与要求,创造数学情境,以此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怎样创设数学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我们的
期刊
【摘要】我们历来提倡高效数学课堂,生态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认为生态课堂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级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尤其要关注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指数,小学生的幸福指数高,学习的效果肯定就会好。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近年来,努力打造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极力研究和追求的目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