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讨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讨论是老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是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政治;有效讨论;讨论策略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传授有关知识。《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课堂讨论教学法与这一要求相适应,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
  然而,在当前的课堂讨论中,有些讨论无法开展,也有一些讨论,场面上很热闹,学生说说笑笑,而实际上,学生没有认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笔者以为,只有充分做好选题、准备、调控、总结诸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讨论。
  一、科学选题是有效讨论的前提
  首先,讨论的题目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讨论的题目应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知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本身比较关注的或认识上存有困惑疑虑的知识。例如,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初二教材的重点,也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讲到自我保护时,我以“怎样看待网络”为题组织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言异常踊跃,通过相互补充,对上网的利弊逐条罗列,比我原先设想的还充分。而后,我趁热打铁,提问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网络,学生很轻松地得出了答案。
  其次,讨论题目的难易要适度。论题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过于艰深,学生难以把握,讨论容易冷场;过于简单,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讨论无法展开。有些理论问题枝节太多,老师一时半会很难讲得清楚,不能作为论题让学生讨论。
  再次,讨论题目要有新鲜感。青少年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但只有论题合他们的“胃口”才能让他们乐于探究。有好几次,我在备课时,设置了讨论题,但上课效果却不理想。反思时才发现我设置的讨论题枯燥乏味,连自己都缺乏讨论的激情,何况未成年人。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正确结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主动、热情地进行讨论,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二、精心预设是有效讨论的关键
  首先,老师要充分估计学生讨论时可能提出的看法和问题,事先做好引导的准备。老师要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答案有个大致的判断,并做好分析评判的准备。有的老师课前不精心预设,遇到学生提出的新的见解,自己也说不清楚,敷衍塞责,这既不是科学的态度,更会严重损害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形象。唯有精心预设,才能准确解答课堂讨论中的生成性资源,使“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
  其次,要指导学生自学与讨论题目有关的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观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的。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集思广益,讨论政府在环保方面该如何作为。我事先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上网调查,实在没有条件的,进行家庭调查,问问父母,了解一些做法,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因学生准备充分,发言相当活跃。
  再次,要事先进行恰当的分组。我一般把学生按五到六人分成一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设一组长,负责召集、协调和记录,在发言时,每组至少有一名代表发言。由于是大家自由组合,所以各组之间竞争意识很强,讨论气氛很热烈。
  三、调控过程是有效讨论的保证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当然,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而应该是讨论的参与者。教师直接参与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使学生畅所欲言。但如果教师仅仅是参与了讨论,而忽视了对整个讨论过程的调控,就可能会使讨论的秩序出现混乱。
  讨论时,有些学生偏离论题,高谈阔论,争论不休,还有部分学生会完全离开命题,自由闲话。如果我们只是追求表面气氛的“热烈”,对某些胡侃闲聊、借讨论机会乱说闲话的行为不加约束,甚至对讨论中出现的一些违纪现象也视若无睹,就会导致纪律松散,甚至失控,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所以,在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应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并注意其他组讨论的情况。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既要亲切关怀,贴近指导,直接参与到一些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又要注意巡视,及时观察各组的讨论动向,对一些讨论中偏题跑题的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导,而对那些以讨论为名相互嬉闹的学生要及时加以制止。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全局,调控整个讨论过程,这是讨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四、科学总结,是有效讨论的条件
  讨论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老师要善于做好总结工作。
  教师要肯定学生认真参与讨论和积极发言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尤其要及时发现和鼓励闪耀着创造性思维和闪光思想的发言,对那些优良思维品质的嫩芽要精心呵护和培育。要千方百计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保护他们探求新知的创造精神,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的观点作总体的分析评判,就讨论的论题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促进学生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进行课堂讨论教学必须精心准备、周密筹划、有效组织、科学总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恰当运用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多地使用这一方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上蔡县杨屯初级中学463800)
其他文献
当前,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公共政策的主流价值导向。在城市管理领域,这一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老旧小区的管理问题既影响城市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为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田径课程新的教学形式,通过对娱乐化教学的探索、总结和思考,初步总结出中学田径课程娱乐化教学的发展思路。对中学田径课程娱乐化教学对课程实施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 田径运动 娱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作为强身健体的游戏项目和挑战人体极限的竞技运动项目而存在和发展的。竞技篮球运动追求的是挑战人体极限,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健身篮球运动的目标是普通人的“身心两健”。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分析,明确篮球运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身价值以及提高内心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论述篮球运动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文献资料法对钦州地区的二县四区57个乡镇全民健身点的居民小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钦州市乡镇居民的科学健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居民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等现状,为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钦州 乡镇居民 健身  《全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校园足球文化是具有自身独特结构和功能的文化系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及发展进行研究,依托学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足球文化生长的土壤。  关键词 高校 足球文化 持续性发展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环境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体育器材是多数体育实践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安全、合理、有效地利用器材,一线体育教师都会对器材的领取、分发和收回有过不同的困惑,因为任何一个环节上如果安排不当都会造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浪费教学时间,甚至会导致损坏器材或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海关监管保税货物的特殊工具和地方政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载体资源,在中国急需经济转型,产业优化升级的当下,通过整合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带
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三权分离”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土地流转,对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流转水平,推动土地流转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