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秋天,由于身体不适,我请了假,直到十月份才正式上班,“老师,你是我们班的新老师吗?”“老师,你教我们什么的?”“老师,我们欢迎你。” ……我才一迈进课室,孩子们就把我围得团团转,七嘴八舌地问开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一下子打消了我怕学生因陌生而难以接受我的顾虑。正当我与一大群“粉丝”聊得起劲时,不经意地与一双忧郁的眼睛遇上了——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她没有簇拥我,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水汪汪的大眼睛怯怯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当时我并没多加注意,心想:这也许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慢慢就会适应的。
第二天的一大早,我接到一个家长打来的电话:小宝不肯来上学,暂时请一天的假。我心头一紧,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难道是她吗?回到学校,一了解,果然是她:李小宝。我马上找到九月份代我班的谢老师了解情况。原来李小宝自从九月份以来就经常不肯来上学,即使来到学校门口也总要哭闹一翻才进校门,有时勉强到了学校上课,也会假装肚子痛、手痛而让家长早早接走。
凭着近几年教低年级学生的经验及一些自学而来的心理学知识,我觉得李小宝是比较典型的新生适应困难症。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往往由于不适应周围的新环境,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适应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性格转变,更有小孩出现恐慌、焦虑、哭闹的状况,更有甚者将焦虑、紧张情绪转化为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帮小宝摆脱“适应不良”症状,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我想起了昨天孩子们簇拥着我的情景,心中忽然有了主意:对,我就利用这个亲和的第一印象打动她,让她信任我。说干就干,我马上打电话给她的家长,约好下午家访。
来到李小宝的家,经过妈妈的一番开导,小宝才同意打开房门,让我进去。这是一间布置得很温馨的儿童房,粉红的墙壁,毛茸茸的大公仔,一家人的欢乐合照就摆在小小的书桌上。我在小宝的对面坐下,她一直偎依在妈妈的怀里,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充满了怯意。“小宝,”我轻轻地唤着她,“你知道吗?我很喜欢你的房间,你的房间让人感觉很舒服。”她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我,默不作声。“小宝,别怕,昨天你已经见过老师了,难道你觉得老师是个可怕的人吗?”这次,她终于摇了摇头。“对啊,老师对其他的同学都很好,老师也会很疼你的,像妈妈一样。”我继续说。“对啊,在家有妈妈疼小宝,在学校有老师疼小宝的。”妈妈也鼓励说。“真的?”小宝问。“是真的,老师一定会像妈妈一样陪着你,帮助你,有困难来找老师。”我给小宝保证。听了我的话,小宝脸上开始露出笑容。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小宝渐渐放下了戒心,我们聊得很愉快。临走时,我邀请小宝第二天回到学校,小宝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小宝果然准时回到学校,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并希望她做得更好。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小宝的腰坐直了,甜甜的笑意在红扑扑的脸上漾开了。
后来,小宝没有再请过假。但我发现她太过依赖我。经常会跟我说:“老师,我手疼。”“老师,我肚子疼。”“老师,我的眼睛疼。” ……“哦,小宝的肚子疼,让老师来摸一摸,摸一摸就不疼了。” ……每一次,我都会给她抚摸一分钟,再问还疼不疼?她说不疼了,便咯咯地笑着跑开了。这样过了两个星期,我觉得是时候放手了。我找来了几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请她们主动跟小宝玩。刚开始,她们也会闹些小矛盾,但经过我的悉心引导,小宝学会了一些与人相处的小技巧,渐渐地她们就黏在一起,形影不离了。小宝有新朋友了,来找我的次数少了,只是偶尔在操场上碰到,她会大声地喊:“冯老师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小宝终于摆脱了新生适应困难症,融入了新集体,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了心理上的紧张与恐惧。
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特别舒服,当我正站在操场值日的时候,身后响起熟悉的声音:“老师,我送您一颗糖。”哦,是小宝,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依旧扑闪扑闪的,但没有了怯意,有的只是可爱与灵巧。“哦,谢谢你,小宝。”小宝低下头想了想,说:“老师,您会一直教我,一直陪着我吗?”“是啊,小宝放心,别怕,老师陪着你。”我亲切地回答。小宝又咯咯地笑着跑开了。看着小宝活泼的身影,我欣慰地笑了。
第二天的一大早,我接到一个家长打来的电话:小宝不肯来上学,暂时请一天的假。我心头一紧,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难道是她吗?回到学校,一了解,果然是她:李小宝。我马上找到九月份代我班的谢老师了解情况。原来李小宝自从九月份以来就经常不肯来上学,即使来到学校门口也总要哭闹一翻才进校门,有时勉强到了学校上课,也会假装肚子痛、手痛而让家长早早接走。
凭着近几年教低年级学生的经验及一些自学而来的心理学知识,我觉得李小宝是比较典型的新生适应困难症。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往往由于不适应周围的新环境,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适应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性格转变,更有小孩出现恐慌、焦虑、哭闹的状况,更有甚者将焦虑、紧张情绪转化为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帮小宝摆脱“适应不良”症状,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我想起了昨天孩子们簇拥着我的情景,心中忽然有了主意:对,我就利用这个亲和的第一印象打动她,让她信任我。说干就干,我马上打电话给她的家长,约好下午家访。
来到李小宝的家,经过妈妈的一番开导,小宝才同意打开房门,让我进去。这是一间布置得很温馨的儿童房,粉红的墙壁,毛茸茸的大公仔,一家人的欢乐合照就摆在小小的书桌上。我在小宝的对面坐下,她一直偎依在妈妈的怀里,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充满了怯意。“小宝,”我轻轻地唤着她,“你知道吗?我很喜欢你的房间,你的房间让人感觉很舒服。”她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我,默不作声。“小宝,别怕,昨天你已经见过老师了,难道你觉得老师是个可怕的人吗?”这次,她终于摇了摇头。“对啊,老师对其他的同学都很好,老师也会很疼你的,像妈妈一样。”我继续说。“对啊,在家有妈妈疼小宝,在学校有老师疼小宝的。”妈妈也鼓励说。“真的?”小宝问。“是真的,老师一定会像妈妈一样陪着你,帮助你,有困难来找老师。”我给小宝保证。听了我的话,小宝脸上开始露出笑容。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小宝渐渐放下了戒心,我们聊得很愉快。临走时,我邀请小宝第二天回到学校,小宝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小宝果然准时回到学校,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并希望她做得更好。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小宝的腰坐直了,甜甜的笑意在红扑扑的脸上漾开了。
后来,小宝没有再请过假。但我发现她太过依赖我。经常会跟我说:“老师,我手疼。”“老师,我肚子疼。”“老师,我的眼睛疼。” ……“哦,小宝的肚子疼,让老师来摸一摸,摸一摸就不疼了。” ……每一次,我都会给她抚摸一分钟,再问还疼不疼?她说不疼了,便咯咯地笑着跑开了。这样过了两个星期,我觉得是时候放手了。我找来了几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请她们主动跟小宝玩。刚开始,她们也会闹些小矛盾,但经过我的悉心引导,小宝学会了一些与人相处的小技巧,渐渐地她们就黏在一起,形影不离了。小宝有新朋友了,来找我的次数少了,只是偶尔在操场上碰到,她会大声地喊:“冯老师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小宝终于摆脱了新生适应困难症,融入了新集体,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了心理上的紧张与恐惧。
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特别舒服,当我正站在操场值日的时候,身后响起熟悉的声音:“老师,我送您一颗糖。”哦,是小宝,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依旧扑闪扑闪的,但没有了怯意,有的只是可爱与灵巧。“哦,谢谢你,小宝。”小宝低下头想了想,说:“老师,您会一直教我,一直陪着我吗?”“是啊,小宝放心,别怕,老师陪着你。”我亲切地回答。小宝又咯咯地笑着跑开了。看着小宝活泼的身影,我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