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g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来源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阅读素养的测试项目,一般由不连续的元素组成,由图表文字、数据表格、凭证单、地图、清单、目录、对联、短信、时刻表、广告词、颁奖词、演讲词、结束语、开场白、宣传标语、推荐语、网络跟帖、使用说明书等组成的文本,呈现出直观、概括性强、容易比较等特点,与获取、评价、处理信息的目的相吻合。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非连续性文本,常常是一种综合性文本,包含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文本的因素,文本之间互相配合,一起传递某种观念或信息。与连续性文本相比,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与途径,可以说,“非连续性文本”是评价学生把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运用的最好范本。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
  1. 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基本认识
  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离不开对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不少老师承认“非连续性文本”在传递海量信息的同时还起着生活指南的作用。也有部分教师认为“非连续性文本”的缺陷在于信息素材多样化、“碎片化”,没有连续性文本的直接单一,缺乏语文的味道,缺乏深层次阅读等,只要把一般的文体(如小说、散文、故事等)学好了,其他文本学生就能无师自通,没必要再创设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
  2. 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施情况
  以语文版小学教科书为例,12册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有:每册书开头都设有目录、结尾有生字表,写信封,制作“名人小档案”,帮中奖者设计锦旗,为产品设计广告语,写调查报告等。有些非连续性文本则是出现在课后的学习链接、交流平台、习作等板块,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呈现,不是作为正式的课文出现,教学参考书对这类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也很少。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目标不明,将“非连续性文本”上成了分析课文内容和读背积累课,完全忽视了利用“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用。如第11册第二单元的百花园要求写一份“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有一部分老师认为这么难操作的调查报告一般考试不会涉及,要么直接忽略不教,要么就是随便应付了事,流于形式,这将导致学生学习方法的缺失。
  3. 学生缺乏独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意识与能力
  由于教师忽略了连续性向非连续性文本的知识过渡,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了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面对非连续性文本就显得力不从心。加上现在的孩子事无巨细多由家长一手包办,偶得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机会容易被长辈的善意爱心剥夺。长此以往,孩子们不会留心周遭的信息,更谈不上培养独立观察的意识。笔者发现,现在的小学生毕业水平测试中普遍使用数码答题卡作答,可不少学生手持准考证,却不会先认真阅读填答题卡的各项要求,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乱填一番,更有甚者直接称不懂,这个问题在好几届学生中一直存留。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1. 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将两种文本相互转化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对于图像所表达的信息能够记得更深刻,而“非连续性文本”一般多以此形式呈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结合起来教学,将两者进行互相转化。
  (1)利用好现有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渗入“连续性文本”教学因素
  如第11册百花园二要求完成一份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表。笔者就利用国庆长假,组织学生做一次家乡变化的实地调查,可以通过询问长辈、采访别人等,也可以通过看新旧照片、找资料作前后对照,了解家乡的变化,填好梳理的表格后,再图文并茂地写出一篇完整的调查报告,让学生在练习和写作中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开展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写作训练,是搞好“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关键。
  (2)从现有“连续性文本”教材中挖掘“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拓宽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六年级的《陆羽与〈茶经〉》一文中第十自然段陆羽如何撰写茶经时,让学生将这段话改成图表型“非连续性文本”。如下表:
  通过两种文本的相互转化,学生就不难理解陆羽为撰写《茶经》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并能间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形式、语言等基本特征,实在、实用等基本功能,为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积累经验。
  又以《詹天佑》为例,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第五、第六自然段,画一项工程示意图并练习解说;再请学生上讲台用简笔画的箭头简单表示詹天佑是如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开凿不同隧道的,演示火车怎样走“人字形”铁路。通过图文转化,学生更易于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2. 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文段的言语相互比照
  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连续性文本的信息——“通过现象看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师生言语比照”,使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提高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再以《詹天佑》为例,在指导学生画詹天佑开凿隧道示意图时,笔者抛出了疑问:“为什么八达岭隧道用了竖井开凿法,不用居庸关的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两处隧道的不同特点,多读几遍,將文段的言语信息相互比照下,学生明白了八达岭隧道的长度是居庸关的三倍多,居庸关从两个工作面施工,而八达岭采用竖井开凿法的好处是可以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同的隧道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开凿,才能缩短工期。
  3. 多渠道挖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
  (1)建立班级“非连续性文本”读书角
  不少学校每班都设有图书角,笔者建议语文老师将“非连续性文本”列入阅读的范围。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书若干册,包括不同类型的绘本、报纸、期刊等,阅读材料按难度分低、中、高三个等次,让学生自主选取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注意利用报纸期刊搜集新鲜的阅读资源的师生就越来越多了。   (2)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生活就是教科书。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把有用的广告宣传单张等作为共同的学习资源,互相阅读,以便及时了解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情,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开学之初,老师可以利用商场派发的开学季文具促销传单,设计一道“假如你用100元帮助新入学的一年级的一个小朋友购买一批入学文具(列出清单)”的这样生活题,让学生根据传单的商品种类、价格等进行有意识的比较、选择、统筹等,这样的作业,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4. 开展一系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活动
  (1)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举行绘本读书分享会,春节时以家庭为单位举行春联赏析亲子交流会,或者讨论时下的热点新闻,开启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这样不仅可以感受阅读学习的乐趣,而且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如笔者在班上展开了一场辩论会,就一家快递公司的广告“今天寄,明天到”来谈谈如何选择合适的快递公司。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性空前高涨,无形之中锻炼了孩子对生活的思辨能力。
  (2)举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比赛
  语文教师多举行各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比赛,内容可以涉及如何坐公共汽车、看药品说明书等,真正提高孩子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一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比赛中出了这样一道题:小红同学不但会学习,而且也很会安排时间干好家务活,煲饭、炒菜等样样都行,是爸妈的好帮手。一天放学回家后,她完成各项家务活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问:小红同学完成以上四项家务活,至少需要( )分钟。
  (注:各项工作转接时间忽略不计)
  比赛结果显示,能填至少需要33分钟的学生只占三分之一,填至少需要58分钟的则占三分之二,我们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可见一斑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连续性文本以越来越高的频率融入我们的生活。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指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使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語文教师,应有意识地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习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在生活中逐渐培养提高他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丰富孩子多元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体验,让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美好的愿景。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在英语课堂上关注和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科学课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的是通过评价主导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客体(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评价活动,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建筑企业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异军突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建筑施工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中标等内部控制缺失现象给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
社会在飞快地发展,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学生拥有“能说会道,提笔成文”的语文能力,相信能助他们未来飞得更高更远。但在平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他们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不大,虽然教师在堂上已传授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但布置下去的作文,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只好随便写写,甚至抄袭。受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家里没有合适的课外书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铅浓度与产妇铅暴露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检测了143例新生儿的脐带血铅含量,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产妇铅暴露情况并予以量化,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所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活动。学习中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接受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生本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以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自主、质疑、探究中获取知识与能力。  一、前置作业,激发潜能  前置性作业是开展生本教育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组织课堂的基础。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