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物理高效课堂,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bati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就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STS教育,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 STS教育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的模式已被提出很久,但是应试教育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灌输讲解的方式。灌输讲解方式的缺点是涉及的知识范围偏广,老师讲解的速度较快,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吸收、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这样很难构建高效课堂。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STS教育
  要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提高物理教学效率,STS教育是必不可少的。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相结合为重点的教育方式,它的教育要求是让学生在对这三者有足够认知的前提下,运用正确观念和方式解决社会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模式,它与物理这门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在内涵和宗旨上都有着相似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STS教育在信息环境的支持下,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也不断更新,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STS教育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是一种具有现代特色的教育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人大常委会中指出:“应试教育倾向仍未从整体上得到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扭转”,“教育发展不均衡、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上来说依然步履艰难,任重道远”。STS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革新,要想STS教育收获一定的教学成果,就需要科学的手段和力量,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现代社会中,用信息技术带动STS教育的发展,更收获高质的教学成果。
  信息技术可以将图片、文本、影视、声音等运用于教学中,能改变物理理论教学的抽象性,也可以把STS教育的宗旨和目的融入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的资料中,通过营造一个视听立体化环境,把无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分析表现出来的东西展示出来。比如在初中的摩擦力一课中,传统的讲解方法只适用于理论讲解和力学公式分析,这样的讲解是概括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缺乏对这具体现象的联系,对于教师的讲解,学生思维上只能发挥表层的“记忆”功能,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因此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物体之间摩擦力产生的具体过程和运动轨迹展现出来,也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嵌入具体的公式计算分析,从而营造出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巩固。这样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社会生活中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分析物理现象,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SIS教学实践
  (一)内容的选取
  信息技术STS教育内容的选取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是要注意其适用性,要与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相结合,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与社会和科技相适应。第二要注意信息技术的适用范围,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在动态描述上具有很直观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教学都适用于这种技术,因此教师要注重这种技术运用的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包括多方面的知识,如力学、电学等,因此在运用STS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时,不应局限于对教材的理论分析,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比如在学习力学时,对牛顿如何进行对力学研究,教材中只有只言片语的描述,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通过微博、论坛等各个渠道发表对力学的评论,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展开学习探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科学技术的人文精神,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实践策略
  实践策略的核心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运用的环境中,教学实践要围绕这一核心开展相关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在教学主题的设计上创设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情境,针对专题中各个细节的部署要考虑周到,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情境中系统有效地掌握知识。其次可以运用交互学习策略,实现人机和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互,通过搜索资料、视频对话或是聊天的方式对所学习的信息进行交互认知,并且分享心得,在实现沟通的同时提高自我的科学素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STS教育,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浩.初中物理“密度”三种不同教学思路的比较——兼谈物理概念课教学[J].中学物理,2012,30(10):19-20.
  [2]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7,(12):83.
其他文献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流感病毒的致命后果是宿主肺水肿和广泛的炎性渗出为特点的免疫病理损伤。
不数不知道,新中国邮票上的吸烟画面还真不少。这些邮票中的烟民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多为早期农村题材邮票中的老大爷,几乎都是吸的旱烟袋;另一类多为领袖、名人,吸的是卷烟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已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立枯病的防治是育秧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影响该项技术推广进程的重要因素。目前唯一好的防治方法是用敌克松杀菌剂进行苗床消毒,但立枯病仍
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含量高,不同于常现小麦栽培,在科技和物质投入上要求更高。毫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总结近几年小麦高产攻关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小麦公顷产量825C公斤的十项关
技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活动的活动方式与能力倾向。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为基础,例如,根据气温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判别气候类型要以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特知识作基础,而地理技能的掌握又会大大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例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气温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判别气候类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各种气候类型特征的进一步掌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分析综合、分类编组,将各知识点串接起来,形成科学系统的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全面理解、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及多样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通过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加之对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作者就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体会。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整体思维 多向思维 动态思维  
摘 要: 本文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科学地学习物理知识;指导学生编制思维导图;规范学生的学习程序四个方面,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理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思维导图 学习程序  学生每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新的教材、新的学习任务、新的解题思路,都会在他们面前设下一道道关卡。譬如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升入高中后,学不会,听不懂,对新的教学环境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疾病,是鸡的三大肿瘤病之一。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让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所谓“有效教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的理念,“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都要通过实验完成。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