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一门语言最终的目的就是应用,想要熟练应用一门语言,就需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学生在语文课上要学到的并非只有词汇、句子、写作手法等,而是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而这能力的最终体现就在于学生的言谈和写作水平。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作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
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锻炼,很多学生与教师不愿付出如此之多的努力,因而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另外高学生年纪毕竟还小,从来没有走出过校门,体验外面的世界,因此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而繁重的课业也剥夺了他们大量的阅读时间,导致他们能够积累的作文素材有限,这就造成了我国高高中生写作水平偏低。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语文作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教学,提升写作教育的质量。
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问题
1.对作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一时半会无法获得提升,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功夫,因此作文教学的“性价比”不高,花费同样的时间学习成语或是病句、文言文,可以获得分数上的提升,从而提高班级平均分,因而对于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还有些教师认为作文水平高也不一定会获得高分,这其中偶然因素太大,一次审题失误就可能导致作文文不对题,哪怕水平再高,写出来也不会获得高分,因此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作文教学用处不大。
2.缺乏正确的方法,不能读写结合
目前有很多教师教阅读就是阅读,教写作就只教写作,然而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不可以分割开来进行教学。我国目前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
读而不写:重复性阅读的确能帮助学生记忆、背诵文章,但是有些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这些老师过于注重阅读而忽略写作的作用,会使学生缺乏应用语文的能力,空有满腹经纶,却无法表达,这样的教育方式就缺乏实用性。学生或许记住了大量名家篇章,但没有通过写作的练习与升华,他们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为己所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文这种工具,若是过分依赖课文、不进行写作训练,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只能是个观望者,学不会实践应用。他们在面对一道“请写出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文”题目时会填写他们背诵的名篇名句,可当他们身临其境,当他们真正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色,他们只能发出无意义的欢呼,却无法将其与自己背过的诗句结合,让他们写一篇游记,他们脑海中浮现的永远是别人的文字,无法进行创作。
写而不读:阅读为写作提供基本素材、提供精美句式、提供灵感思路,很多时候人们萌生出写作的想法是因为读到了别人的文章而受到启发,灵感的火花是可以经由阅读的碰撞产生的。因而足够的阅读量是创作优秀文章的基础,而写作则是应用在阅读中所学习到的技能。一个人必是先学会走路再学会跑步,水平能力是循序渐进逐步上升,想要学会写作,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然要有广泛的阅读量做支撑,有些高中语文老师们跳过阅读的必要训练,不给学生吸取别人经验的时间,直接给学生布置繁重困难的写作任务,于学生而言只是徒增负担,在能力范围之外进行写作,学生也很难获得水平上的提升。
(二)学生问题
1.学生对作文教学态度不端正
无论语文水平高低,高中生的作文总能写出几百字,许多学生认为“有话可写”就已经是足够的写作水平,不考虑润色自己的文章,应用多样的词语和巧妙的手法、整齐的句式来提高文章的水平,尤其是一些理科生,其本身对于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就不够,热衷于数理化生的困难题目,对于作文教学不能秉持端正的谦虚的态度,不思进取。而在教育改革后,虽然取消了文理分科,但语文仍然不是最能拉开分差的科目,作文更是不会差出太多,因此学生们不愿将时间花在提升写作技巧上。
2.学生阅读量达不到
我国教育现状仍然是学生为了应付定终身的高考而拼命刷题,学校和教师也抢占各种时间进行授课,素质教育并未得到全面深入推广,很多高中仍然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浏览新闻,学生不能与社会时事接轨,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读的文章少了,自然无法学习成名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无缝衔接的段落布局,无法汲取当中的知识,无法静下心来体味文章的深邃内涵,没有了阅读量的支撑,自然无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社会问题
目前作文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是一定的,而且阅卷时有规定大致分数范围,只要学生认真研读所给材料,能够明白出题人的意图,顺应他们的心思定下中心思想,做好点题,稍微润色开头结尾,便能获得不错的分數,无论语言文字是否优美。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分数都会在某一个特定的小范围,学生不出大问题,不会获得低分,但无论如何努力润色文章,也很难获得满分,学生在作文学习方面下苦功夫,可能也提高不了几分,因此他们往往会将这些时间花在其它项目。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
(一)提升作文实用性的措施
1.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艺术源于生活,写作也同样如此,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大家都以自身经历为模本,创作出蕴含深刻哲理、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积累生活经验与阅历,能够在写作时用自身的事例来增加作文的真实性,而不是去编造一些故事。此外,应当鼓励学生在发生趣事时将其记下,在写的过程中能够锻炼组织语言描述事实的能力,提升作文的实用性。
2.引导学生养成练笔习惯
写作水平是可以通过不间断的练习来提高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练笔,养成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的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中学生学习任务已经较重,若是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较重,很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应付写作,甚至为了完成任务而免不了编造谎言、甚至抄袭文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应当布置比较轻松的写作任务,难度较低,字数适中,并鼓励学生应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将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并在其中蕴藏真情实感。例如,课文后经常有小练笔,有对课文中故事的续写延伸,有对其中人物事物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写一二百字,并且不将其作为必须的作业,而是选做的有奖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踊跃练笔,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不会引起学生方反感,一举数得。 3.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法
前文中已经论述了读写分家的弊端,因此教师想要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就必须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化积淀,通过写作将其应用。若想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推广,必定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思想,让他们明白读写不可分家,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另外老師需要以身作则,自己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为学生作出表率。
4.认真批改作文,细致分析学生问题,并接受学生的评价反馈,及时整改
教学评价环节是学生获取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重要时机,教师应当注重评价工作,从作文中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惯用的写作手法、内心的思想,据此对学生作出客观、中肯、全面的评价,而不是单单凭借语文考试的分数来断定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帮助其整改,并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含蓄内敛的学生,不能采用太过直接的教育方式,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而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应当严肃地指出,防止其飘飘然。还有,作文是一种自由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对待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没有两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同作文又会体现不同的水平,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不可将某一类型一笔带过,而是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情况,不能厚此薄彼。另外,教师也应当接受学生的评价,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及时收取来自学生的反馈,发现自身写作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提升作文创新性的措施
1.传授多样化写作技巧
唯有进步才是对努力最好的回报,学生在发现自己的进步时就会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陷入良性循环。若想让学生在作文分数上获得进步,教师就应当传授他们一些新的写作技巧,能够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在千篇一律的文章中脱颖而出。例如,首先要注意卷面问题,在隐形中提高作文分数。还有,题目必须精妙,既能点出主题又不能落了俗套,要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分别在开头的结尾点题,可以两次凸显主题,又形成呼应,体现学生对于中心思想的把控能力。题目后可以写一个题记,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自己创造一个精妙的句子,开篇点题同时又能彰显写作者的文学水平,正文采用小标题形式则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能够方便读者将其分层。
2.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针对某一观点,能够使用的经典案例是有限的,但是从不同角度看,同样一件事就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多角度思考的练习,例如让他们写下一件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件事的启示,并将其简单写下,然后根据内容拟定不同题目,选取其中自己认为最有新意的一个写成作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定题目让学生写作文大纲、梗概的方式锻炼他们多角度思考和观察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直接提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教师必须提高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让他们的作文具备实用性、创新性,使其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石成芳.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2]郭钦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05):184.
[3]赵震.谈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A].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4]朱玲玲.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探赜[J].成才之路,2019(05):22.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
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锻炼,很多学生与教师不愿付出如此之多的努力,因而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另外高学生年纪毕竟还小,从来没有走出过校门,体验外面的世界,因此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而繁重的课业也剥夺了他们大量的阅读时间,导致他们能够积累的作文素材有限,这就造成了我国高高中生写作水平偏低。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语文作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教学,提升写作教育的质量。
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问题
1.对作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一时半会无法获得提升,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功夫,因此作文教学的“性价比”不高,花费同样的时间学习成语或是病句、文言文,可以获得分数上的提升,从而提高班级平均分,因而对于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还有些教师认为作文水平高也不一定会获得高分,这其中偶然因素太大,一次审题失误就可能导致作文文不对题,哪怕水平再高,写出来也不会获得高分,因此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作文教学用处不大。
2.缺乏正确的方法,不能读写结合
目前有很多教师教阅读就是阅读,教写作就只教写作,然而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不可以分割开来进行教学。我国目前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
读而不写:重复性阅读的确能帮助学生记忆、背诵文章,但是有些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这些老师过于注重阅读而忽略写作的作用,会使学生缺乏应用语文的能力,空有满腹经纶,却无法表达,这样的教育方式就缺乏实用性。学生或许记住了大量名家篇章,但没有通过写作的练习与升华,他们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为己所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文这种工具,若是过分依赖课文、不进行写作训练,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只能是个观望者,学不会实践应用。他们在面对一道“请写出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文”题目时会填写他们背诵的名篇名句,可当他们身临其境,当他们真正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色,他们只能发出无意义的欢呼,却无法将其与自己背过的诗句结合,让他们写一篇游记,他们脑海中浮现的永远是别人的文字,无法进行创作。
写而不读:阅读为写作提供基本素材、提供精美句式、提供灵感思路,很多时候人们萌生出写作的想法是因为读到了别人的文章而受到启发,灵感的火花是可以经由阅读的碰撞产生的。因而足够的阅读量是创作优秀文章的基础,而写作则是应用在阅读中所学习到的技能。一个人必是先学会走路再学会跑步,水平能力是循序渐进逐步上升,想要学会写作,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然要有广泛的阅读量做支撑,有些高中语文老师们跳过阅读的必要训练,不给学生吸取别人经验的时间,直接给学生布置繁重困难的写作任务,于学生而言只是徒增负担,在能力范围之外进行写作,学生也很难获得水平上的提升。
(二)学生问题
1.学生对作文教学态度不端正
无论语文水平高低,高中生的作文总能写出几百字,许多学生认为“有话可写”就已经是足够的写作水平,不考虑润色自己的文章,应用多样的词语和巧妙的手法、整齐的句式来提高文章的水平,尤其是一些理科生,其本身对于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就不够,热衷于数理化生的困难题目,对于作文教学不能秉持端正的谦虚的态度,不思进取。而在教育改革后,虽然取消了文理分科,但语文仍然不是最能拉开分差的科目,作文更是不会差出太多,因此学生们不愿将时间花在提升写作技巧上。
2.学生阅读量达不到
我国教育现状仍然是学生为了应付定终身的高考而拼命刷题,学校和教师也抢占各种时间进行授课,素质教育并未得到全面深入推广,很多高中仍然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浏览新闻,学生不能与社会时事接轨,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读的文章少了,自然无法学习成名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无缝衔接的段落布局,无法汲取当中的知识,无法静下心来体味文章的深邃内涵,没有了阅读量的支撑,自然无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社会问题
目前作文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是一定的,而且阅卷时有规定大致分数范围,只要学生认真研读所给材料,能够明白出题人的意图,顺应他们的心思定下中心思想,做好点题,稍微润色开头结尾,便能获得不错的分數,无论语言文字是否优美。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分数都会在某一个特定的小范围,学生不出大问题,不会获得低分,但无论如何努力润色文章,也很难获得满分,学生在作文学习方面下苦功夫,可能也提高不了几分,因此他们往往会将这些时间花在其它项目。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
(一)提升作文实用性的措施
1.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艺术源于生活,写作也同样如此,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大家都以自身经历为模本,创作出蕴含深刻哲理、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积累生活经验与阅历,能够在写作时用自身的事例来增加作文的真实性,而不是去编造一些故事。此外,应当鼓励学生在发生趣事时将其记下,在写的过程中能够锻炼组织语言描述事实的能力,提升作文的实用性。
2.引导学生养成练笔习惯
写作水平是可以通过不间断的练习来提高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练笔,养成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的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中学生学习任务已经较重,若是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较重,很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应付写作,甚至为了完成任务而免不了编造谎言、甚至抄袭文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应当布置比较轻松的写作任务,难度较低,字数适中,并鼓励学生应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将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并在其中蕴藏真情实感。例如,课文后经常有小练笔,有对课文中故事的续写延伸,有对其中人物事物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写一二百字,并且不将其作为必须的作业,而是选做的有奖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踊跃练笔,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不会引起学生方反感,一举数得。 3.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法
前文中已经论述了读写分家的弊端,因此教师想要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就必须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化积淀,通过写作将其应用。若想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推广,必定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思想,让他们明白读写不可分家,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另外老師需要以身作则,自己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为学生作出表率。
4.认真批改作文,细致分析学生问题,并接受学生的评价反馈,及时整改
教学评价环节是学生获取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重要时机,教师应当注重评价工作,从作文中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惯用的写作手法、内心的思想,据此对学生作出客观、中肯、全面的评价,而不是单单凭借语文考试的分数来断定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帮助其整改,并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含蓄内敛的学生,不能采用太过直接的教育方式,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而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应当严肃地指出,防止其飘飘然。还有,作文是一种自由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对待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没有两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同作文又会体现不同的水平,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不可将某一类型一笔带过,而是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情况,不能厚此薄彼。另外,教师也应当接受学生的评价,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及时收取来自学生的反馈,发现自身写作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提升作文创新性的措施
1.传授多样化写作技巧
唯有进步才是对努力最好的回报,学生在发现自己的进步时就会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陷入良性循环。若想让学生在作文分数上获得进步,教师就应当传授他们一些新的写作技巧,能够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在千篇一律的文章中脱颖而出。例如,首先要注意卷面问题,在隐形中提高作文分数。还有,题目必须精妙,既能点出主题又不能落了俗套,要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分别在开头的结尾点题,可以两次凸显主题,又形成呼应,体现学生对于中心思想的把控能力。题目后可以写一个题记,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自己创造一个精妙的句子,开篇点题同时又能彰显写作者的文学水平,正文采用小标题形式则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能够方便读者将其分层。
2.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针对某一观点,能够使用的经典案例是有限的,但是从不同角度看,同样一件事就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多角度思考的练习,例如让他们写下一件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件事的启示,并将其简单写下,然后根据内容拟定不同题目,选取其中自己认为最有新意的一个写成作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定题目让学生写作文大纲、梗概的方式锻炼他们多角度思考和观察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直接提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教师必须提高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让他们的作文具备实用性、创新性,使其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石成芳.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2]郭钦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05):184.
[3]赵震.谈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A].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4]朱玲玲.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探赜[J].成才之路,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