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及意义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zd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意义。
  结果:6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中,58例(96.67%)患儿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50例患儿心律失常,9例患儿伴ST改变,4例患儿伴T波低位,4例患儿伴T波倒置,5例患儿伴Q-T间期延长;11例患儿ST改变,6例患儿T波低位,6例患儿T波倒置,7例患儿Q-T间期延长。
  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主要以心律失常为主,少数患儿表现为ST改变、T波低位、T波倒置、Q-T间期延长。心电图改变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62-02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属于儿科一种获得性的心血管疾病[1]。在临床上的表现具有不典型性,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原发性疾病掩盖,且患儿的表述不清等原因,极易造成对疾病的无助和漏诊[2]。由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速度快,病情变化大,少数患儿可能病发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的发生[3]。但如果及早的诊断确诊,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儿的预后良好。心电图改变对于确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度相对较高,是早期发现小儿心肌病变的重要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29例。年龄最小的患儿8个月,年龄最大的患儿13岁,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5±5.5岁。患儿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症状表现,如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叹气呼吸、晕厥等。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4]。
  1.2方法。使用心电图仪(日本光电ECG-9130P)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使用心脏多普勒超声仪(美国GE-VIVId7)进行心动图检测;使用DR机(日本岛津)进行胸片检测。
  2结果
  2.1心电图改变特点。6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中,58例(96.67%)患儿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50例患儿心律失常,9例患儿伴ST改变,4例患儿伴T波低位,4例患儿伴T波倒置,5例患儿伴Q-T间期延长;11例患儿ST改变,6例患儿伴T波低位,6例患儿伴T波倒置,7例患儿伴Q-T间期延长。患儿的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18例患儿为窦性心律不齐,其中11例患儿为窦性心律不齐,3例患儿为窦性心率过缓,3例患儿为窦性心率过速,1例患儿为窦性停搏;14例患儿为早搏,其中10例患儿为室性早搏,2例患儿为房性早搏,2例患儿为交界性早搏;8例患儿为心动过速,其中6例患儿为阵发性的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患儿为室性心动过速;1例患儿为心房扑动;5例患儿为房室传导阻滞,其中Ⅰ度患儿3例,Ⅱ度患儿1例,Ⅲ度患儿1例;1例患儿为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患儿为心室内传导阻滞;1例患儿为预激综合征。
  2.2实验室检测。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后发生改变的患儿48例(80%)。40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48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CEA级,择期剖宫产18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麻醉方法为CSEA,腰麻分别给等容量、近似相对密度布比卡因:A组10.0mg,B组7.5mg,C组6.0mg,观察效果。  结果:A、B组麻醉效果相近,但A组低血压发生率高,运动恢复慢,C组麻醉效果
期刊
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们基层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其来势猛、发展快、死亡率高,因此必须争分夺秒的抢救,有机磷中毒的有效对抗药物是阿托品,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笔者认为阿托品的应用是否得当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成败的关键,本文将结合临床体会,具体谈阿托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
期刊
摘要:本文就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时念珠菌病感染口腔的可能机制、致病念珠菌的特征和种类,以及其防治方法三方面展开,介绍一些国内外研究的结果和值得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51-01  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25%~50%健康人的口腔、消化道、阴道可带有念珠菌,但并不发病,当宿主防御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4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  方法:2003年~2011年收治甲状腺癌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44例,其中乳头状癌42例,滤泡性癌1例,髓样癌1例,合并桥甲炎9例,合并原发性甲亢1例,二次手术5例,病理证实4例为炎性肉芽肿,残癌1例。  结论:通过总结资料,旨在提高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关键词:甲状腺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预后情况。  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羊水过少)和对照组50例(羊水正常),对两组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产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兩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率与羊水Ⅲ度污染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方法。通过B超检测AFI
期刊
摘要:目的:根据对在本院妇科进行诊治的宫颈炎患者,通过实施临床观察、检测,依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对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此次妇科医学研究活动所抽选的对象为我院2011年01月份至2012年01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共计88例,根据其原始病例资料作为本次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医护人员通过对这88例宫颈炎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发现急性宫颈炎48例,慢性宫颈炎40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切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3
期刊
摘要:老年肺部感染起病隐匿,并发症多,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应早期、足量、联合、适当延长疗程,并注意真菌类感染,厌氧菌感染;本文采用小剂量的氟康唑与抗生素合用,疗程结束后停用抗生素及氟康唑后,病情亦无反复。氟康唑对人类肝毒性小,不影响肝功能,小剂量氟康唑短期应用不良反应少;老年肺部感染症状,体征有的不典型,因此,对于老年人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应予重视,及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有助于老年肺部感染的
期刊
摘要:目的:根据对患有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肺功能检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展开分析和研究。  方法:此次肺部病症医学临床试验活动所抽选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04月份至2012年04月份期间,来院进行诊治的获得性肺炎患者共有84例,以其肺炎原始病例资料作为此次医学实验活动的基础数据来院。通过对这84例获得性肺炎的患者进行病症观察,主要表现为出现发热症状41例,慢性咳嗽3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37),两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扩容、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0.15PNA/天,7~14天为一疗程。评定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并进行30天及90天随访,统计脑梗死治疗统计致残率及接近完全恢复率的比例。  结果: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64.9%,治疗组为88.4%,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