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波动差分进化算法

来源 :计算机应用研究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lypi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差分进化算法在处理复杂优化问题时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求解精度低的缺陷,提出了混合波动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预先设置两组配置参数,并依据混合系数的区分,依次选择每组中的交叉因子和相关参数构成波动算子生成变异率用于新算法中;同时为了加快收敛速度,采用选中随机向量中适应度值最优的向量作为基向量,避免算法寻优的盲目性。对一系列经典Benchmark函数的测试,并将实验结果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本算法的收敛速度与优化质量均显著改善。
其他文献
Subolesin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蛋白,在蜱类传播病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subolesin对于蜱的繁殖、发育、病原感染与传播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评价其作为传播阻断疫苗
在基于网络化协同设计的工作中,对新产品开发设计任务进行协同设计优化管理,能极大地加快新产品开发的进程。针对多项目协同计划编制与设计资源在不同需求、不同时段、有无冲
滁州市委、市政府南大院住宅区4幢职工住宅楼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1999年8月竣工,已投入使用三年.现将水泥搅拌桩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实录如下.
提出一种能量有效的优化覆盖算法。该算法利用贪婪算法和几何图形学相关理论知识,将目标覆盖区域节点能量构建成正态分布的网络模型,通过采集和检索数据选择最优子集以及对节点状态调度机制动态转换,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能耗,在提高节点覆盖性能的同时优化了节点的数量。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周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011年4月22—24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中国热带医学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在北京召开,该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会。
针对人脸表情时空域特征信息的有效提取,提出了一种CBP-TOP(centralized binary patterns from threeorthogonal panels)特征和SVM分类器相结合的人脸表情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始图像序列进行图像预处理,包括人脸检测、图像截取和图像尺度归一化,然后用CBP-TOP算子对图像序列进行分块提取特征,最后采用SVM分类器进行表情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蠊缨滴虫是一种寄生于白蚁和蟑螂肠道内的寄生虫,以往认为该虫对人类无致病性,但自1992年首次报道人体蠊缨滴虫感染以来,相关报道日益增多。蠊缨滴虫感染通常导致呼吸系统的炎症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分别以雌、雄大白鼠为供血动物饲养猫栉首蚤,收集并记录猫栉首蚤每日产卵量,同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便排放量,分析产卵量与排血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猫栉首蚤
分别通过对DC2.4细胞白介素-12(IL-12)和IL-10的ELISA检测,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的基因表达和丝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p44/42的磷酸化来观察Der f I对DC2.4细胞的作用及其诱发哮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