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童年故事 传乡情记忆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h54g45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的解馋之道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贫困的农村度过的。我跟女儿说,因缺少吃食,我哥哥常伙同邻家男孩去野外解馋,用弹弓打随处可见的麻雀,采摘路边野生的桑葚和酸枣,有时也难免顺手牵羊在地里扒些花生和地瓜。
  女儿露出不解的神情说:“妈妈,你不是跟我说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动’的吗?”我跟女儿解释说那时人们都知道挨饿的滋味,只要孩子们不过分,大家就会予以谅解,情节严重的才会被主人找上门去。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很关心我怎么解馋。我让她猜,她知道了那时东西匮乏,还真想不出来。我就慢慢讲给她听。
  家乡除夕有煮肉的习俗,吃了年夜饭后肉就留起来待客用。煮熟的肉晾干后深埋在盐罐里,即为“腊肉”,可以保存到夏天。独自在家的我馋了,就偷偷撕一小片腊肉尝尝,细嚼慢咽,回味半天;秋天我常获得家中看护晾晒花生的美差,总因吃新鲜花生多而在那段时间胖起来。这是我的解馋之道。
  女儿想起了她偷吃被限制的零食时的情景,这个时候趁机跟我说她也馋,想吃那样的腊肉。一次,在街上看到有腊肉卖,她驻足观望了很久,我便买了一次,没想到平时很少吃肉的女儿也视之为美味,以至于此后对吃肉都有了兴趣。
  孩子都是会嘴馋的,只是嘴馋的时代内容不一样。我想,女儿这次吃的腊肉里面已经加入了“乡情”的味道吧。
  童年的游乐场所
  我让女儿猜我童年的游乐场是什么样子的,女儿说既然那时贫穷就根本不会有游乐场,妈妈别忽悠我啦。我摇头道:“非也非也,我童年的游乐场是广阔的大自然。”女儿催我快快讲来听。
  我说平时跟着哥哥们在家后面的树林里玩游戏,每逢盛夏有月亮的夜晚,还会和邻居们带着席子聚一起乘凉。女儿插嘴问:“什么叫乘凉?”我说那时农村可没有风扇、空调,夏天屋里闷热待不住,人们晚上经常在自家院里和家外的空地上凉快,或坐或卧,三伏天在外睡一晚上也是常有的事。
  女儿惊讶地说:“妈妈,那不怕小孩子睡着被人偷走了啊?”我不由感叹地说:“那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不一样,人们只能固定地待在一个村里,相对安全。不像现在因人口流动情况复杂,要处处小心。”女儿向往地说:“还是那时候好。”我说从安全系数上来看,是那时候好;不过每个时代和每个人一样,都有优点和缺点。女儿便接口道:“我们刚学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意思吧?”我夸她联系得好。
  女儿问我和邻居聚在一起乘凉的情景。我说只是大人们摇着蒲扇拉呱,孩子们在一起玩闹。女儿说很有意思,怪不得妈妈至今不忘。我说除了这些,那时孩子们还都很勤快,女孩挖野菜,男孩去河里摸鱼捉蟹,既能给家里做贡献又能尽情在野外跑着玩。
  上了小学,我喜欢跟同学去家乡大汶河河边的树林里割草或挖野菜,有说有笑,很是热闹。女儿羡慕我背个小筐割草挖菜的情形,说:“妈妈,那时候我要能和你在一起割草挖菜就好啦。”我笑着说:“那不就穿越了?”女儿高兴地说:“对对,能穿越就好了!”说完,却为不能穿越到我的童年而怅然若失。
  童年的快乐时刻
  女儿问我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刻是不是考了满分的时候?我回答童年印象最深的快乐时刻是跟母亲去吃喜宴和过年。
  女儿曾随我赴宴,一听这个很来劲,说:“我知道啦,就是去饭店”。我忙讲解说以前的农村人可不去饭店,都是将附近有名的厨师请来在家摆席。那时喜宴很有讲究,除了至亲必去道贺,主人还喜欢邀请夫妻同在且儿女双全的主妇去家里。我母亲符合这一条件,常被人邀请,我会跟着去。女儿奇怪地问:“不是很亲近的关系,姥姥去干嘛?”我说去陪伴来道贺的客人。那时村里的习俗是邀请专人陪着来宾说话、吃饭,以示主人对赴宴亲友的尊重之情。女儿笑着说这有点像电视节目的特邀嘉宾。
  女儿问那时候吃什么样的宴席,我说当年流行“四八席。”女儿觉得很新鲜,问什么是“四八席”。我说这要看喜宴主人的家境而定,日子紧巴的就简单地摆四个盘子八个碗的菜;家境宽裕的四八席很有讲究,即按八道程序上菜,每道程序里的菜有四大碗四小碗的量。
  女儿又问我最喜欢吃席上的什么东西,我说最喜欢四喜丸子,那是我记忆中最好吃的东西。女儿听了,也盼着能吃到那样的丸子,于是让我做给她吃,尽管我做得很不地道,女儿还是大赞好吃。
  女儿强调和妈妈一样喜欢赴喜宴和过年,非让我说说小时候怎么过年。我回忆说除夕上午家里大扫除,父亲写了春联和福字,我帮着到处贴,贴福字成为我过年的一大乐趣。已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自豪地说:“妈妈,我没上学就会写福字了,过年我自己写了自己贴,这样更有趣。”我表示支持。
  女儿要求我继续讲下去。我说到了下午,家里做炸货、包水饺,用草纸叠供神用的锞子。傍晚来临,先敬神和祖宗,下水饺时放鞭炮,家人拜神、拜祖宗牌位,礼毕后才能全家围坐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点着煤油灯打牌,草房里充满欢声笑语,一家人直到公鸡打鸣时方睡。女儿听完若有所思地说:“我明白了,那时没有电视,不能看春晚。”
  女儿把听过的事都记了在心里,希望按旧例过年。今年春节,8岁的女儿果然自己写了福字自己贴;已经不再放鞭炮的她,也放了一小挂。我想,她可能是把自己想象成当年的妈妈了吧。
  我的童年和乡情记忆,就这样伴随着年夜饭的欢声笑语,融进了日渐长大的女儿的心里。
其他文献
素描基础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但是,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我们只有改革创新素
当前教育过程中加强舞蹈教学中的表情训练一直是舞蹈教学的弱项。本文主要通过对舞蹈日常训练进行重点分析,找出舞蹈表情训练弱项的问题所在,探究舞蹈表情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
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较详细地阐述了在计算机教学中采取按企业生产
本文以人才成长相关理论为理论支撑,通过分析有关文献资料,探究高层次人才的特征及分类,影响高层次文艺人才成长的因素,总结高层次文艺人才的成长规律,并由此得出加强高层次
唐山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解决唐山经济发展面临的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和层次的问题,实现当前环境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
周末在商店,乔森看中了一款玩具,非要让我给他买,我只好说:“妈妈的钱用光了,买不了了。”没想到,小家伙却说:“那你去银行取钱啊!”敢情在他眼中,银行是自家仓库,没钱了直接去拿就好了
中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孩子的学习能力难以提高。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  其实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的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舞台是表演者向观众群体进行艺术展示的重要媒介。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整体效果与灯光、音响、舞美、表演者状态等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经过分析后可以得出,在舞台表
这份行程表属于一个小姑娘,她叫步璠。虽然只有9岁,但她的小脚印已经踩过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半年前,在一次和几个同事家庭的自驾游中,我发现十岁的女儿表现得非常自我。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说,而且任性固执、根本听不进他人的意见。结果,导致上路没多久,一起来的几个孩子,就自动把她屏蔽在外了。  说起来这也不能全怪她,因为之前的教育都在不断要求孩子克服内心的胆怯,战胜自我并自信地表现出独特的自己。所以,那时候的她就希望能够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成为焦点。一次次的强化,也更促使她在心里关注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