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了解核心素养产生的背景与进展,把握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核心素养下化学教学的策略,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化学实践能力素养形成复习课、理论课、化学实验教学等方面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1121”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4-0009-02
  【Abstract】The core of the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quality,the first thing to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core accomplishment and progress,grasp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clear the meaning of the research,content,goal,u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core quality of chemistry teaching strategies,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 chemical formation of recit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ability literacy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strategy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Chemistry teaching;Strategy;Core literacy;“1121”classroom teaching
  时代呼唤人才辈出,同时也对行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中化学应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进行变革,确保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来推动时代的发展。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后,教育部据此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从此,“核心素养”便成为我国教育界的高频热词,这一概念的提出彻底颠覆了长期以来的“知识本位”,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将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重大责任。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势必要把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作为我们首选的研究项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笔者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核心素养产生的背景与进展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质的鉴定与遴选”,它首先提出“素质”这一概念。2002年,欧盟发布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第一次使用了“核心素养”一词。之后,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纷纷开展核心素养的有关研究。2013年,北师大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2016年,北师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能够应对复杂要求的能力,是能够满足要求、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学的发展,指明了的指向。核心素养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立德育人——發展学生的品格与能力。
  2.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不单纯指知识与技能,它更多指向“品格”与“能力”。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那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这就要我们学会透过宏观现象审视变化的微观本质,同时要我们关注学习化学的社会意义,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3. 研究的意义
  在当前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时代语境下,有效课堂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基本价值维度,而有效课堂的实现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宏观命题,涉及到诸多层面的内容。本研究紧密围绕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这一特定命题,希望对实践层面上学科有效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本研究有利于提高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语言素养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评价,使教师的教学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本研究对于一线教师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系统化,促进教师教学认识和评价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
  4. 研究的内容
  在化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借助2011年德州一中“1121”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化学教学策略研究。“1121”就是“一个目的——在减轻学生不合理的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原则——先学后教;两种课型——自主课、互动课;一个载体-导学案”的简称。在德州一中现有的“1121”教学模式下,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针对复习课、理论课、化学实验教学等方面教学策略。   5. 研究的目标
  (1)就教师而言:使教师可以摆脱个人经验、定式思维的束缚,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另外,主要是为年轻老师寻找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年轻老师在平时上课时随意性很强,无法正确地把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无法适时的引导学生参预互动、学习的过程。本课题将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模式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2)就学生而言: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3)就学校而言: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能够学有所得,那么学校将会真正的呈现出和悦的氛围,真正成为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一片乐土。
  6.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并学习有关化学核心素养与教学策略的论述,进行文献分析,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方向,为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课堂和教学策略结合起来,注重过程和发展,不断调查,改进措施。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实施更好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
  (3)经验总结法。在听课和评课的活动中采纳一些对自己的研究有帮助的意见、建议或方式方法。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实践方法,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7.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策略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核心素养。化学教学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明确化学课堂中,自己是组织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化学课堂主体,应尊重和鼓励学生,使其积极分析和探索人类与化学的相互关系。化学课堂足够民主,允许学生探索和质疑,师生关系就会变得和谐,学生会因为亲其师而对化学课产生感情,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还能加深对化学认知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化学教学中必须重新确立师生地位,教师在課堂中需要通过引导,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去分析和思考,而非灌输化学内容。教师应引导中需循循善诱,从简单向着复杂过渡,使其思维逐渐深入,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最终依靠自己智慧和思维完成认知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化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结构与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其发展化学思维。化学学科和生活联系紧密,化学课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也有助于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思维素养培养中教师要充当思维牵引者,通过上述方法,或者是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问题,调动学生,使其在主动分析与探讨中,获取认知,促进综合思维发展。
  (3)依靠真实案例,提高化学实践能力素养。高中化学教学重在让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这个方面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课堂中依靠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要可组织化学实践活动,或者是布置化学课外实践作业,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渐强化化学实践能力。在化学实践活动情境交融中,积极思考和解决真实案例相关问题,在此期间充分调动化学知识体系,在综合思维的支持下,高效应用化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要围绕着核心素养推进,坚持以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原则,构建生本课堂,使学生在积极分析、思考、探究中,形成核心素养,提高认知品质,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8. 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明晰了导致目前我校化学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是学科教师没有积极跟进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课堂教学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实验课课程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学科实验的机会有限,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科积极性。三是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习题和课后练习课偏难,而学校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差,这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复习课教学策略。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例。在备考阶段,尚没有可供参考的学案。我采取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备课。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活动探究。复习课教学策略:备课时,认真阅读课本、课程标准、完成学案、完成教学设计并准备相应的课件。我们收集各种网络资源,好的资源可以直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善用、认真研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在教学活动探究阶段,对本章内容进行核心素养解读,并通过提问、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考点,做到心中有数。将近五年的全国各省市的相关高考题做一遍,了解每一章的具体考点。
  (2)理论课教学策略。理论课教学策略: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扩大了课容量,从而使课堂更高效。教师充分备课、掌握并分析教材,根据教材中知识的难易程度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二是高效完成预习案、互动案、巩固案和习题。学生阅读课本,完成预习案。互动课上师生互动,完成互动案和巩固案。练习课,完成《一遍过》的习题、巩固提高。《一遍过》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依据“刻意练习”学习理论精心设计的一本教辅资料,学生的训练题很多选自这本书。
  (3)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实验课教学策略:准备实验——实验操作——练习提升。根据“刻意练习”理论,让学生完成实验相关的创新实验习题,不断加深认识,提高学习成绩。事实证明,采取“准备实验—实验操作—练习提升”的教学策略,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实验,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开展本研究能够快速实现有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花国兵.立足教学之本、应对高考改革—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4(08):6-7.
  [2]陆益鑫.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四种主导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2):18.
  [3]蒋树龙.巧设“262”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施化学有效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6(01):68-69+75.
  [4]茹玉英.“选考学考”背景下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7):51-55.
  [5]廖淑芳.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06):38-40.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农村偏远地区加大了劳务输出的力度,因此造成了农村大量留守学生的产生。到了初中阶段,这些留守学生必须寄宿在学校里,因此他们既是寄宿生又是留守学生,如何让农村初中留守寄宿生健康成长,是农村初中学校急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寄宿生;心理健康;沟通;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4-0003-02
期刊
摘 要:随着中、高考各科卷面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小学各科也紧跟时代变革,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卷面阅读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阅读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尝试制定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习惯与策略,以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困生积极转变,这是提高班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教学条件受到限制,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效率,学困生在学习中更是困难重重。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表现以及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就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转
期刊
摘 要: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作文入门的关键阶段,如何让学生找到一把开启作文之门的钥匙,顺利地迈进作文的大门呢?首先,从训练学生写片断作文入手。写片断作文与整篇作文相对说,较容易一些,而且所要写的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件、一处景的一部分,学生易观察、易说写,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他们学习语文、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也易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为到高年级写整篇作文奠定“我能写”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根据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以脑科学为理论导向,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所存识字课堂教学问题及成因,从而提出精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组织和丰富教学手段等三种问题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脑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5-0183-02  Discussion on literacy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它成为英语教学当中的主要手段,它融合了图文声像等多重功能。并且其使用和普及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则增添了知识的趣味性,二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变得更加容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英语;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5-0171-02  Some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发展下,生活化教学方式与高中生物教学的结合,可以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课堂教学水平。学生日常生活中包含很多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问题,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學生的有效引领和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引导性和实验性相结合的学习探究中,提升主动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生物科学的奥秘,强化学生对生物利用价值的全面认知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抽象素养是小学阶段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在中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初步形成抽象思维,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为例,在创设的情境抽象出条件和问题、数形结合从直观走向抽象、建立模型提升抽象素养、注重教学反思,为自身选择情境四个环节中,凸显抽象思维的层次,提升学生的抽象素养。  关键词:抽象素养;创设情境;数学符号;模型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家长是幼儿的启蒙教师。要想健康发展幼儿,不仅需要加强幼儿园内的知识教育,还需要强化家庭教育。因此,幼儿园方面需要开发家长资源,和家长一起进行家园共育,通过家园共育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与发展。文章分析了家园共育视角下家长资源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了家园共育视角下家长资源开发的
期刊
摘 要:隨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现阶段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不丰富,缺乏认知能力,因此小学阶段要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和反思,让学生能够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完成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