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价值导向下的产业型乡村规划设计策略

来源 :小城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核心,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解决村民贫穷落后是这一轮乡村振兴规划关注的重点。文章以农业主导型产业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外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农业主导型产业村规划建设的创新策略和方法,探讨多元价值理论对未来乡村发展的理念启发和实践指引作用。最后,以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东三棚乡村规划建设为例,结合该村产业特点,充分挖掘苗木产业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文化等多元价值,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多彩苗木”品牌、拓展“花木体验”旅游、打造“深氧宜居”环境及营造“树上村庄”风貌等产业规划策略,以期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多元价值理论;产业型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唐陵村东三棚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5.007?中图分类号:TU984.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5-0040-09?文献标识码:A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Village under Multiple Values: A Case Study of Dongsanpeng Village
  XU Xiaodong, LIU Zi’ang, XU Ning, ZHANG Wei
  [Abstra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 to re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olve the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of villagers is the focus of this 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This study takes 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ial villa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advanced ideas and successful cases of foreign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study further summarizes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agricultural-led industrial village plann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spiration and practice guidance of multi-value theory for future rural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with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 Jurong City, Tianwang Town, Dongsanpeng Village, this study fully evaluates the economic, eco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seedling indust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 industry. Finally,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targeted strategies for industrial planning to achieve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brand of "colorful seedlings", expanding "flower and tree experience" tourism, creating "deep oxygen livable" environment, and creating "tree village" styl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planning; multi-value theory; industrial village; characteristic pastoral countryside; Dongsanpeng Tangling Village
  引言
  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1]。振兴产业、兴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与难点,乡村改革40年的发展历史告诉人们,产业振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从根本上提升乡村对人才与资金的吸引力。国外乡村发展的大量成功经验同样表明,推进乡村发展的关键是打造满足村民需求及与农村现状条件相匹配的多元化乡村产业[2]。
  2017年6月,江苏省率先全力投入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活动中来,围绕“特色”“田园”和“乡村”三个关键词展开,引导村民创造美丽村庄、特色产业、自然生态、和谐乡风、村民富强的幸福生活愿景[3]。特色田园乡村不是单纯的固守传统、照搬复制,而是挖掘“乡村特色”,延续乡村文脉,传承乡村精神,以乡村现有的生态空间为载体,探索当下乡村发展的产业模式,重塑乡村吸引力[4],句容市天王镇东三棚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解决村民贫穷落后是此番乡村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需要展开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相应的规划编制。下文将在总结国外乡村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农业主导的产业村规划建设的创新策略和方法,并以东三棚乡村实践为例,探索并践行多元价值理论对农业主导型乡村发展所起到的理念启发和实践指引作用。   1产业村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产业型乡村主要聚集于村镇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此类村庄集体经济基础好,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当地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高,“一村一品”已初具规模并取得突出成绩。目前,产业村主要可分成“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主导型”和“较为均衡的综合型”几种类型[5]。其中,农业主导型乡村(下文简称“产业村”)仍然是国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村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农业种植型”“渔业捕捞型”“畜牧养殖型”“采伐业与林业型”“矿产资源型”等类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一些农业型主导的产业村依托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服务体系,可进一步发挥其资源特点,以农为本,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聚集效应。
  与一般乡村不同,产业村也存在或面临自身的发展问题和困境。近年来,市场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产业村遇到了土地、资金、技术等门槛的限制,在向更高层次发展时,遭遇较难突破的瓶颈;另一些产业村则面临自然资源耗损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乡村空间布局混乱等诸多现实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乡融合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城市外溢功能的补充来满足民众的多元化需求。除了农产品供应外,乡村地区还需要增设休闲、度假、教育、疗养等新功能。综观国内产业村发展的现状,以下几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1.1产业发展未摆脱指标考核的窠臼,发展模式不具可持续性
  一些产业村过于关注经济发展,以提升经济价值为首要目标,产业发展模式单一,再加上村民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导致农产品呈现低端化和同质化现象,缺乏创造力,产品发展的后劲不足。迄今乡村生产仍在沿用传统技术,没有形成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效率不高。此外,乡村物流体系有待完善、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人才较为缺乏、电商网络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使得乡村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1.2 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下,产业结构仍显单一
  人们对产业村发展普遍存在片面认知,觉得“农业是乡村的唯一产业类型”“提供农产品是农业的唯一功能”等。在类似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结构单一、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链不完善及抵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现有农业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农业发展带来的乡村资源开发不充分,农业基础产业与其他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长此以往,乡村产业发展综合效益较低,经济活跃度相对不足,农民增收困难。
  1.3乡村环境盲目开发,原有生态格局遭破坏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人们经常会忽视乡村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池塘、林地、湿地、山地等原有生态基底逐渐被蚕食,从而导致这些村庄正逐步失去其较之城市最为突出的自然环境优势,居住环境变差(见图1)。不少乡村仍在重蹈“先发展后治理”的历史覆辙,后续环境治理费用将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一些村庄则依靠产业,在有了一定经济条件后,却盲目开发,大拆大建,缺乏系统规划;还有一些旅游项目没能结合现有产业、地方性特色资源,造成乡村原有自然格局的破坏和资金浪费,后续发展乏力。
  1.4公共配套不够完善,乡村风貌有待提升
  大部分产业村在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居住条件也随之改善,但仍无法完全达到村民的预期。一方面,给水排水、用电用网、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存在不小差距;另一方面,教育、医疗、商贸、娱乐等服务功能不完善,如公共活動中心、医疗站点、学校等服务设施不足。随着乡村三大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交通、通信、文化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科学指导,照搬城市的发展思路,一些已建成的配套设施存在设计不合理、乡村风貌破坏严重等问题,导致乡村地域特色式微,“千村一面”的现象日益凸显。
  2农业多元价值理论与实践探索
  2.1农业多元价值理念
  1988年,在欧盟《乡村社会的未来》中“多功能农业”的概念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该报告明确指出了除生产功能外,农业的其他多功能性,如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非商品功能同样重要[6]。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为保护“稻米文化”,将其他功能进行了开拓发展。1992年,“农业多功能性”的理念在国际上被正式采用。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杨至臻等提出挖掘农业功能的多样性对农业推广具有积极作用[7]。不少学者开展多功能农业村的实践探索,如莫干山红枫农业公园等典型开发项目已经形成积极效应[8]。房艳刚等探究了国内乡村多元化发展的目标、路径及对策等[9]。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2007年中央一号指出“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正式确立了现代农业发展体系[10];2018年的文件继续强调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总目标。
  学界对“农业多元价值”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大多学者对以下核心观念已基本达成共识:单一的以耕作为主的传统农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所以联合生产是实现农业多元价值的关键,也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差异所在。现今,乡村既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居住场所和农业生产地,还包含发展产业的经济价值、建立生态网络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价值,以及稳定城乡关系、传承乡土文化、建设和谐乡村的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
  综上所述,农业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构成,除了提供经济价值外,还在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存在多元价值,多元价值的叠加整合,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见表1)。未来,现代农业在多元价值的导向下将会承载更多的功能和责任。
  2.2以农业多元价值为导向的乡村规划策略
  2.2.1优化乡村产业基础,提升地方品牌效应
  乡村发展首先需要产业兴旺,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建立完善“产业—生产—经营”的关联体系,保障乡村产业的健康发展(见图2)。首先,增强龙头产业的带头作用,产生品牌效应拉动其他产业发展,提高创新力,提升市场竞争力[11]。其次,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创新,走精品化生产之路。第三,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强化与周边村镇的协作,兼顾区域发展,精细化分工,实现精准定位。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乡村产业还需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电商发展,实现农副产品的多渠道营销[12]。   2.2.2从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农业多元价值实现的核心抓手,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培育前中后环节的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在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13]。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途径,大力扶持“信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农业”等创新型业态。以“观光农业”为例,此类产业村应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基本要素上有所体现,满足游客多方面需求,将观光过程串连起来,围绕主题与核心吸引力进行资源配置[14]。
  2.2.3延续村庄生态格局,创造宜居宜业环境
  乡村产业发展要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指针,产业发展须将自然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通过规划技术手段,建立生态保护红线,为乡村持续活力的维系提供坚实保障。为此,需延续原有的乡村生态格局、生态网络和自然肌理[15]。此外,乡村环境整治需要分步骤、有重点进行,诸如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及垃圾分类处理等,逐步改善乡村面貌。通过上述努力,创造宜居宜业环境,让更多的人留驻乡村,实现良性循环。
  2.2.4完善公共配套,构建城乡联动的“社区共同体”
  产业村首先应保证产业配套设施完善,并提升交通、通信、电力等市政基础设施;在可能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相关农产品的专业市场、展览会场、研发中心、质量检测机构等。其次,还应重点打造生活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村级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提高村民及从业人员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积极完善旅游配套,为游客优质的游憩体验提供物质基础,也为发展二、三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现有土地资源的局部调整、流转和安置,保障配套设施用地[16]。相关配套设施尽可能做到商服一体,对内服务村民,对外吸引游客,村民是“社员”,顾客是“会员”,积极打造“社区共同体”,推进城乡互动,提升乡村的社会、经济活力。
  3农业主导型产业村的规划建设与实践
  3.1东三棚特色田园乡村概况
  2018年4月,东三棚被遴选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第二批试点村,该村位于句容市天王镇东、南京1小时都市圈内,区位优势明显。东三棚是唐陵村下属的自然村,由丁棚、王棚与东棚三个自然村构成,占地面积55hm2,常驻村民105户。
  东三棚属于典型丘陵坡地,全村呈西高东低,远处茅山山脉绵延。村内池塘众多,水系丰富,土地肥沃。该村依托苗木产业发展起来,林木资源丰富,总体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远处山峦起伏,近有碧水清渠,风景宜人(见图3)。然而,局部环境仍有待整治,如池水较为浑浊,堤岸建造粗糙,略显生硬,视觉效果欠佳;局部河流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暴露问题严重;村内道路及沟渠荒废,环境杂乱。
  村民住宅主要呈组团式布局,树林环抱[17];村庄道路结构清晰,路面材料以硬质为主,伴有少量的尽端路。村内配套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组团层级的公共交往空间,停车场数量不足。另外,村里建筑风格较为单一,部分建筑日益荒废,庭院及立面缺乏精心設计。
  3.2东三棚特色苗木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苗木产业是东三棚的立足之本,是现代农业的重要部分。总体上,该村属于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东三棚苗木产业迅速发展,享有江南“绿色银行”的美誉。目前,大型花木市场——木易园工程已建成,位于东三棚北侧,在其带动下,实现年销售额近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6000元,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近几年,大量村民回乡就业,积极投身到与苗木相关的产业中去。
  东三棚在发展苗木产业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步显露出来。一方面,苗木种植空间布局有待优化提升,村庄外围部分路段因运输量巨大,常造成交通拥堵、扬尘污染及停车难等问题;另一方面,村内已有一些旅游配套设施,但与观光旅游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缺少成熟的旅游产品,游客参与体验度不够。
  3.3多元价值导向下的东三棚产业发展策略
  3.3.1强化“多彩苗木”品牌,夯实产业基础
  基于多元价值导向的农业产业化延伸,充分挖掘东三棚的苗木产业多元价值,强化“多彩苗木”的特色品牌,提供到从生产、销售、包装、运输到售后的综合优质服务,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针对上述目标,规划设计时需具体明确东三棚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定位,与周边村镇联动,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在生产方面,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丰富花木品种,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能突显当地特色的中高档观赏苗木(见图4)。进一步规划花木研发中心、花木展览中心等带有研究和宣传功能的产业设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东三棚苗木产业的竞争力。在物流运输方面,升级现有运输道路,避免与村内生活道路交叉,产生干扰;以东三棚为核心初步完成苗木物流配送基站和网络的建设。此外,在销售方面,进一步加强木易园的市场影响力,打造花卉苗木销售线上平台,融入智能技术,不断收集行业内信息,提供给行业用户,以引领产业发展。
  3.3.2拓展“花木体验”旅游,形成综合多元的产业链
  随着东三棚苗木产业的多元发展,苗木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已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成为产业链整合的重要环节。在新一轮规划设计中,针对“花木体验”旅游的发展目标,围绕“绿植观赏”“缤纷花海”“乐活休闲”“文化体验”“深氧健康”等不同主题展开(见图5)。


  首先,打造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深氧慢行道串联起村内主要景点,游客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等环保方式领略整个乡村风貌(见图6)。结合优化后的种植结构,重点建设樱花园、梅花园、紫薇园、葵花园、海棠园、桂香深氧区及彩叶种植园等一系列主题园区,四季特色各异(见图7)。在不同园区间设置人行步道,实现互通。在园区制高点设置生态景观塔,使游客能亲近树木的树冠层,一览整个村庄的全貌,多角度接近大自然。其次,将五彩缤纷的花卉苗木产业与婚庆产业相结合,将多种多样的观赏花卉作为大地景观,打造一个充满七彩浪漫童话氛围的花卉婚庆休闲园区。依靠各大主题园区的生态资源,定期举办“樱花节”“梅花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加强文化体验,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第三,改善水系生态,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拓展水植苗圃产品,开发陆上传统采摘与水上创意活动,结合泛舟、赏荷、采菱及垂钓等项目,吸引年轻人群。利用村庄南侧集中河塘资源,设计亭台楼榭,滨水花海,形成良好對景关系,美化滨水空间,也为滨水活动广场创造优质的休闲环境。
  3.3.3延续东三棚“水、林、村”生态格局,打造“深氧宜居”环境
  东三棚总体呈现出“水、林、村”的生态格局。规划设计时应重点针对村庄形态进行优化提升,将其改造为花园组团式结构,并借此发挥苗木产业的生态价值。大面积林地可以美化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同时,村内沟渠池塘水系丰富,景观良好,因此东三棚拥有打造“深氧宜居”乡村环境的天然禀赋与优势。针对东三棚水系分布现状,采取贯通现状水体、扩大较小水面及恢复水体自然形态等一系列措施,既保证了水系统的良好循环和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丰富了滨水空间[18]。同时,选择乡土水生植物、地方石材和木桩等对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塑造更加自然的水岸景观。此外,还能通过雨污分流、河道清淤、设立污水处理站、设置生物净化池和生态浮岛等措施进行水污染整治(见图8、图9)。
  鉴于目前东三棚林地的分布状况,在控制苗木种植面积的同时,结合村庄的开放空间布局,保留天然林地和绿地,以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在村庄外围的公路两侧种植高大乔木,可起到一定的防风、防尘、防噪作用;针对村庄内部环境,对主要道路、广场进行升级改造,路面尽可能使用环保可渗水材料;同时清除杂物,增植绿化,优化铺装,以增加乡土趣味[19]。宅间道路采用地方特色石材、碎石拼花或青砖来铺设。通过以上一系列策略,创造生态宜居的环境,让更多人愿意在此驻留。
  3.3.4满足配套设施需求,塑造“树上村庄”风貌


  针对东三棚村民生活设施的改善,首先,应提升现有的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配置水准;其次,重点打造村内公共空间节点。活动广场及停车场宜采用渗水性较强的透水混凝土、地方石材来替代传统混凝土,在适当的区域使用嵌草砖、碎石铺地,有利于增强地表渗水性,减少夏季热辐射,避免内涝发生。在滨水广场旁,规划乡村大舞台,在丰富村民文娱活动的同时,也为文化节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第三,选用水缸、陶罐、磨盘等回收的旧物件来增强乡土景观特色,增加主要节点绿量。同时,进一步清除宅前屋后的杂树乱草,采用青砖、毛石、篱笆等乡土材料对围墙门头进行改造,并选用爬藤等立体植物装饰村民住宅的墙面,既可遮挡阳光降低温度,也能从整体上美化农宅,且与东三棚花木景观相结合,共同营造“树上村庄”风貌(见图10)。


  进一步完善东三棚旅游服务功能,结合东三棚“花木体验”的总体规划,增加住宿、餐饮、接待等旅游服务设施,并在村庄入口处按需求增设停车场。避免大拆大建,将有条件的农宅改造为特色民宿;深氧木屋拟建于绿色深氧区,在优美的环境之中为游客提供停留休憩之地,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对现有公厕进行改造,改善卫生设施,提升乡村形象。在村核心位置,结合新四军交通纪念馆等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可为村民及游客提供便利,营建和谐田园社区。
  4结语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核心,其中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乡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农业产业村常常着眼于短期利益,产业规划基本被简单的乡村旅游规划所取代,往往导致乡村产业发展模式过于单一。论文以农业主导型的产业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以农业多元价值为导向,总结了产业村规划设计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句容市天王镇东三棚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建设为例,结合该村产业特点,实现苗木经济价值提升,挖掘生态、社会、文化领域的多元价值,针对性提出强化“多彩苗木”品牌、拓展“花木体验”旅游、打造“深氧宜居”环境及营造“树上村庄”风貌等规划策略,以有效解决该村产业发展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可为相关产业村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2]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技推广,2017, 33(12):69-71.
  [3]彭锐,杨新海,芮勇.“陪伴式”乡村规划与实践——以苏州市树山村特色田园乡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0):27-33.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10.005.
  [4]徐小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N].光明日报,2017-11-19(5).   [5]李玉恒,陈聪,刘彦随.中国城乡发展转型衡量及其类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9):1595-1602.
  [6] CEC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The Future of Rural Society[M].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1988.
  [7]杨至臻,陈薇宇,李泽兰.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农业推广发展研究[J].農村经济与科技,2012(7):96-102.
  [8]高宁,胡迅.基于多功能农业理论的都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以莫干山红枫农业公园为例[J].南方建筑,2012(5):82-86.
  [9]房艳刚,刘继生.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J].地理学报,2015,70(2):257-270.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7-01-30(1).
  [11]李燕,徐北静.“岸—城融合”视角下的沿边口岸城镇产业规划思考与实践——以内蒙古自治区甘其毛都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0):92-98.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 10.015.
  [12]侯静珠.基于产业升级的村庄规划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0.
  [13]王京海,张京祥.资本驱动下乡村复兴的反思与模式建构——基于济南市唐王镇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J].国际城市规划,2016(5):122-127.
  [14]朱哲.全域旅游视角下农业型特色小镇案例研究——以美国纳帕谷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0):106-112.doi:10.3969/ j.issn.1009-1483.2018.10.017.
  [15]史莹,金质佳,曹仁勇,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18,36(10):39-45.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10.007.
  [16]刘志超.较高发展水平地区乡村规划路径探索——以盐城市东台市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0):34-38.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10.006.
  [17] Xiaodong Xu,Jingping Liu,Ning Xu, et al.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Evolution Trend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ypical Rural Spatial Morphology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18,10(7):2392.
  [18]徐小东,沈宇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水网密集地区乡村空间结构转型与优化[J].南方建筑,2015(5):70-74.
  [19]徐小东,王建国.绿色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需要找到新的支撑点。面临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能源产业正处于升级和创新的关键时期。特色小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对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有重要推动力。文章通过总结新能源特色小镇发展特点与困境,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于镇的空间、功能及风貌方面的影响展开叙述,结合江西省新余市水西光伏小镇的规划实践,为解决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从产业布局、空间构筑、特色风
期刊
摘要:风景名胜区作为资源保护区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着自身特别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景乡矛盾逐渐突显,本文以景乡协调为目标,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4条主要路径——从资源价值角度坚定保护大局,加强乡村建设管控与人口调控;从民生角度结合资源利用,促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从人文角度控制好乡村景观,提升风景名胜区吸引力;从管理角度加强规划政策研究,促进规划建设实施落地。最终使得建设美丽乡村与保
期刊
摘要:文章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以“古苗疆走廊”中的报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村落空间格局进行量化分析,以探求空间形态与村民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方法及思路上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句法;空间形态;量化评判;报京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5.012?中图分类号:TU984.2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建成区快速蔓延,自然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远,城市的地域特色快速丧失,城市在发展中逐渐趋于均质化,自然与文化在城市中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大。如何将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融入城乡空间规划建设中从而维护城市的地域特色需要深入探讨。本文以安徽省黄山非遗文化园规划为例,运用麦克哈格的因子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的规划方法,首先提取当地自然特色景观如山、塘、林、田及文化特色景观如“水口园
期刊
20世纪90年代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我国开始推行乡财县管财税制度。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乡镇基层政府组织乡村发展的能力被进一步弱化。在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应该继续弱化还是逐步强化乡镇的统筹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县级政府作为统筹乡村规划建设的主体,要求2020年完成县域村庄布点规划
期刊
摘要:2013年以來,党中央国务院开始逐步推进“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工作。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正式全面展开。空间规划是政府加强空间管控、协调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构建市域层面空间管控体系,切实发挥空间规划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总结我国市域空间管控体系现状主要特征
期刊
摘要:文章以北京市昌平區香堂村、下苑村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京郊宅基地流转的现状、效益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京郊宅基地流转的形式以出租和买卖为主,宅基地出租多沿村庄道路集中分布;宅基地买卖表现为地上房屋的买卖,出售后房屋闲置现象突出;宅基地置换导致老宅基地废弃,置换后的建筑空间对村庄布局产生影响;流转后使用主体以非村民为主,房屋功能以居住、商用为主。宅基地流转带来了一定的经
期刊
摘要:城市能级是县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文章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为例,构建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测度安吉县城市能级概况,甄别主导优势和劣势因素,最后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1)城市能级水平由服务能级、经济能级、乡村能级等3个主成分因子构成;(2)安吉县城市能级较低,存在经济辐射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合作层次不高等问题;(3)为 提升安吉城市能级,应加强城乡联动
期刊
摘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镇村联动发展机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本研究以J省A通航小镇为例,基于“中心—腹地”理论视角考察特色小镇“飞地”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外发型产业培育机制使得特色小镇与腹地村镇难以形成高度关联的产业生态并导致其“脱域”运营;而小镇运营的社会脱域机制也进一步导致社会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和创新要素的“飞地”式集聚。研究最后指
期刊
摘要:以规划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马栏村村庄规划实践探索发现,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底线思维有助于落实空间管控目标,协调各部门利益需求,实现村庄资源统筹配置。本文在综合分析马栏村村庄规划编制的突出问题基础之上,构建基于底线思维的马栏村村庄规划编制总体框架,提出了底线思维导向下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规划思路和相关参考。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