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市能级测度与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 :小城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能级是县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文章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为例,构建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测度安吉县城市能级概况,甄别主导优势和劣势因素,最后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1)城市能级水平由服务能级、经济能级、乡村能级等3个主成分因子构成;(2)安吉县城市能级较低,存在经济辐射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合作层次不高等问题;(3)为 提升安吉城市能级,应加强城乡联动效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城际经济合作。这有助于理解乡村振兴和区域一体化下县域能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城市能级;区域一体化;县域发展;空间战略;安吉县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2.004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2-0018-0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unty-scale Urban Function Level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 Case of Anji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ANG Jie, LIN Xiongbin, WU Peijin
  [Abstract] Urban function level (UFL) has been a hot topic of county-scal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the county of Anji County as a case, the research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urban function 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ssesses the UFL of Anji count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dentifi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at affect the UFL, and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of Anji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service capability, economic level, and rural development level are three major components of UFL. Second, the UFL of Anji is relatively low, and some obstacles related to weak economic radiation capacity, low performance in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low level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Lastly,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UFL of Anji,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ffectively promot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o optimize multi-level spatial planning, to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hich will help to strengthen the intercity collaborations.
  [Keywords] urban function level; regional coordination; county-level development; spatial strategy; Anji County
  引言
  城市能级在提升县域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反映一个城市的功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影响能力[1],体现在经济能级(如集聚能力)、潜力能级(如科技辐射能力)和支撑能级(如优质服务)等方面[2]。城市能级较高的地区能加速产品、服务、科技、资金等要素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节点[3]。目前,许多城市都通过多样化途径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从而提升城市能级。随着乡村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在县域规划与建设中积极推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以突出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4]。然而,安吉县也面临城市能级不高、区域辐射能力薄弱等问题。在以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5],县域城市亟需提升竞争力,实现向更高能级的转变。我国城市发展资源的等级性分配导致了城市能级的等级性差异[6]。当前都市圈和城市尺度的城市能级已受到较多关注[2,6-10],但县域尺度城市能级的研究仍较缺乏。基于此,以安吉县这一典型县域为例,测度城市能级的发展概况,明确城市能级对县域发展的借鉴作用,对提升新时期县域经济具有一定价值。
  1 研究区概况
  湖州市安吉县位于杭州经济圈和长三角城镇群的腹地地区,是中国以竹文化为特色的生态休闲目的地、长三角以生态为特色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当前,安吉县积极打造全国首选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生态型先进制造业集聚示范区,以及杭州都市区居住、休闲、产业功能承接地。安吉县户籍人口约为4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190.13亿元增至2017年360.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33%,实现大幅度增长。安吉县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县域快速发展。首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8.9:48.5:42.6,并获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2017年完成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5.2億元和22.8亿元[11]。2018年《安吉县服务业强县培育提升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开始实施,从产业升级突破、空间优化布局、强化主体培育等方面推动安吉县服务业集聚和提质增效。作为浙江省级服务业强县试点地区,安吉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环境,积极实施“优雅竹城”建设,重点发展“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健康服务、养生康老、农村电商”等特色生态服务业[12]。   中心城区对提升城市能级具有重要作用[2]。安吉以推动小城镇向区域性中等城市发展为目标,围绕“东育、南优、西进、北拓、中间提升”的发展路径,推动主城区与各片区协同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2011年的24km2拓展至2017年的32km2。此外,安吉县积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优化城市空间与公共设施布局。2014年安吉县提出“一主三副,X主轴,七大特色乡镇”的县域城乡空间格局[13],并先后编制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2016—2020)》《安吉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安吉县建设中国最美县域行动计划(2017—2021)》。安吉县将提升城市能级这一目标纳入“十三五”规划和“交通强县”行动计划,从多维度探讨安吉与湖州市、杭州都市圈、长三角等区域规划的衔接,以构建复合型交通网络,创新安吉发展路径,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因此,以安吉县为例,在明确县域经济、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测度城市能级发展情况,分析短板要素,从而对县域发展战略提出借鉴,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见图1)。


  2 城市能级及其测度
  2.1 城市能级测度指标体系
  城市能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完善城市集聚功能、创新功能和扩散功能,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方向[14],且城市能级辐射效果与城市间距离、交通网络化程度和发展质量密切相关[15]。此外,优化现代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的融合,是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动力[16-17]。参考城市能级的评价思路[2],在相关成果的基础上[8-10,14,18-19],确定了三个级别的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一级指标为3个,包括城市经济能级、潜力能级和支撑能级;二级指标共9个。此外,通过高德地图抓取了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增加了公司企业数量(X12)、购物服务数量(X19)、金融保险服务数量(X20)、科教文化服务数量(X21)等4个指标,最终共获得21个三级指标(见图2)。
  2.2 城市能级评价结果
  为分析湖州市各区县城市能级,利用SPSS软件,对21个指标建立相关矩阵,开展主成分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大于2.0,累积贡献率大于90%的原则,得到矩阵特征值及3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见表2)。因子旋转后的三个主成分对指标体系的贡献率分别为40.49%、38.47%和12.18%,累积贡献率达到91.14%,能较好地反映各区县的城市能级。


  随后,将初始指标体系矩阵进行正交方差最大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与得分系数(见表3)。由此将21个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因子。F1主成分因子在科教文化服务数量(X21)、金融保险服务数量(X20)、购物服务数量(X19)、公司企业数量(X12)和社会消费总额(X5)等指标上载荷权重较大,这些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社会服务的规模和质量,可称为服务能级因子;F2主成分因子在固定资产投资(X8)、企业工业产值(X13)、地方财政收入(X4)和第二产业总值(X14)有较大载荷值,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区域发展的经济水平,可命名为经济能级因子;F3主成分因子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X10)的载荷值较大,反映了乡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可称为乡村能级因子。
  最后,根据各个主成分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可以计算湖州市各区县各主成分因子的得分情况和排名(公式1)。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主成分因子的得分系数和所占权重,得到城市能级总得分情况及其排名(公式2)。


  由此可得出湖州市各区县城市能级总得分情况,吴兴区城市能级最高(0.65),其次为长兴县(0.62)和德清县(-0.04 ),南浔区(-0.55)城市能级位列第四,安吉城市能级排名最低(-0.68)(见表4)。其中,安吉县的服务能级因子(F1)位列第三,经济能级因子(F2)位列第四,乡村能级因子(F3)位列第五。总体上,安吉在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工业产值等指标上列于湖州市末位,限制了安吉城市能级的提升。
  3 基于城市能级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新型城鎮化和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理解安吉县在服务能级因子、经济能级因子、乡村能级因子等方面的差异,确定城市能级的优势和劣势要素,能为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提供参考。总体上,安吉经济能级、区域合作水平和区域交通可达性相对较弱,成为城市能级提升的制约因素。
  3.1 经济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体上,安吉优质的自然景观资源与现代服务业缺乏有机联动,由于产业布局缺乏有机整合,降低了现代产业体系对城市能级的塑造作用。安吉县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在浙江省区县中分别位居第33位、第36位和第31位,所占比重分别为1.25%、1.12%和1.55%。第二产业以椅业、竹业为主,工业小型化特征明显,新兴战略产业的基础较为薄弱,存在主导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2017年安吉县第二产业投资总额为93.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8.6%,在湖州县区排名最低;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销售总额增长率为16.8%,低于德清县(53.8%)、长兴县(35.7%)和南浔区(23.9%);安吉县第三产业投资总额为108.82亿元,低于长兴县、吴兴区和德清县。此外,安吉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产业空间拓展的集约程度有待提高。安吉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相对集聚,但园区性质趋同,产业关联度弱,且物流配套不足。一些工业园主要在中心城区外围散布,且受土地指标紧缺的影响,产业空间的利用效益和经济产出效率不高。   3.2 区域合作和交通联动水平有待提升
  安吉县一直践行“融杭接沪”政策,注重与上海、杭州的一体化。但无论在城市尺度还是区域尺度,安吉与长三角其他区县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程度较低,未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安吉虽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但受制于自然地貌、产业发展等因素,相比德清与杭州的“一体化”,在长三角经济体中呈现边缘化趋势。加强综合交通创新供给能推动空间协同和经济增长[20-21]。目前安吉对外交通建设相对滞后,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尚未形成网络化,也缺乏与杭州及其他核心城市的互联互通,降低了对发达城市产业转移的承接,阻碍了城市能级提升。
  4 基于城市能级的空间发展策略
  城乡空间规划能引导区域辐射提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22]。基于主成分分析下的安吉城市能级测度结果,以及制约城市能级的要素分析,安吉县需要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以进一步推动安吉县域发展向城市经济转型,以提升城市能级,相关策略包括强化乡村振兴与城乡联动效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以综合交通建设提升城际合作效果等。
  4.1 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乡联动效应


  乡村能级是城市能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充分发挥安吉县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优势,强化“中国最美县域”建设,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定位,推进中心城区与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提升旅游生态圈能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方面,坚持生态优先与文化传承,实现主要景点与特色乡镇的有机串联,促进“文化—旅游—城镇”一体化,打造安吉绿色生态休闲圈。另一方面,促进城市中心区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实现“乡村—城镇、生态—经济、旅游业—服务业”的联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中心区对乡村的辐射作用。尤其借助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加快天使小镇、两山创客小镇、影视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
  4.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绿色发展
  培育安吉中心区的核心功能,强化“一主三副”空间结构,促进主轴与圈层的联动。首先,在提升城市能级的目标下,树立“两山”“精明增长”和“紧凑城乡”等理念,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县域城乡空间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高等院校、医院、文化、体育场等设施建设,强化与湖州市其他区县的合作,协同建设和共联共享市政设施体系。再次,在县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土地利用管理与空间布局,按照“市场共享、产业共兴、设施共建、交通共连”等思路,加强“交通—土地—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安吉县域城乡经济与空间环境的一体化发展。
  4.3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联动和“产城融合”,能有效提升城市能级[23-24]。安吉可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和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突出优势产业,实现错位发展。首先,优化产业主体培育机制,整合“技术、人才、平台”等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发挥现代产业的辐射作用。其次,发挥县域生态和景观资源优势,强化绿色生态型服务业强县战略,推动特色服务业发展。再次,面向信息经济和共享经济,落实智慧设施建设与管理,提升城市支撑能级和潜力能级。最后,完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安吉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构建功能融合的“环安吉旅游圈”。
  4.4 推进综合交通建设,提升城际合作效果
  深度融入经济网络有助于提升城市能级[7]。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对空间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安吉与杭州、上海等大都市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日益重要。在区域层面上,对接长三角、浙江省综合交通规划,推进安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形成对接湖州、杭州和上海的快速交通圈。例如,加快安吉至杭州的城际铁路,安吉县与德清县的铁路联络线等建设,提升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强化“融杭接沪”实施效果。在县域层面上,落实安吉“交通强县”行动计划,优化县域内部交通布局,构建复合型交通网络,提升县域各级中心区的交通可达性,形成网络化、同城化、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5 结论与讨论
  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快速转型和重构的新时期,理解县域尺度的城市能级、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对构建更融合的城乡关系日益重要。文章以安吉县为例,在测度县域城市能级与空间差异的基础上,甄别城市能级的优势和劣勢要素,明确其对县域发展战略的借鉴。研究发现,在县域尺度上,城市能级水平由服务能级、经济能级、乡村能级等主成分因子构成;安吉县城市能级总体较低,经济辐射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合作层次不高;为进一步提升安吉城市能级,应加强城乡联动效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城际合作。该研究对乡村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县域能级提升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尽管当前城市能级和城市层级定型的矛盾仍然存在[25],但在乡村振兴与区域一体化等发展趋势下,一些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仍有机会通过政策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建立,实现城市能级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俊成.基于多中心与区域共生的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150-158.
  [2]韩玉刚,焦化富,李俊峰.基于城市能级提升的安徽江淮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7):1101-1106.
  [3]张颢瀚.提升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能级[J]. 社会科学, 2003(4):17-21.
  [4]杨超.“特色小镇”理念的湖州实践与经验[J].小城镇建设,2017,35(6):88-92.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7.06.021.   [5]张奕.挺起乡村振兴的“龙头”——浙江省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乡村振兴样板[J].小城镇建设,2018,36(2):5-8.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2.003.
  [6]陶聪,陆邵明,李佳芯.我国不同行政等级城市发展力差距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浙江、云南两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11):25-34.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11.005.
  [7]姚永玲,董月,王韞涵.北京和首尔全球城市网络联系能级及其动力因素比较[J].经济地理,2012,32(8):36-42.
  [8]刘江会,贾高清.上海离全球城市有多远?——基于城市网络联系能级的比较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1):30-38.
  [9]陆相林,马凌波,孙中伟,等.基于能级提升的京津冀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4):98-103.
  [10]吕拉昌,谢媛媛,黄茹.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创新能级体系比较[J].人文地理,2013,28(3):91-95.
  [11]安吉县人民政府.安吉县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8.
  [12]安吉新闻.我县夺得全省服务业强县综合评价第一名[EB/OL].(2019-01-09)[2019-01-15].http://ajnews.zjol.com.cn/ajnews/ system/2019/01/09/031388780.shtml.
  [13]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吉县域总体规划研究(2012-2030)[Z],2014.
  [14]赵全超,汪波,王举颖.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8-32.
  [15]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1):76-81.
  [16]魏守华.产业群的动态研究以及实证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2(3):16-24.
  [17]甄峰,刘慧,郑俊.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研究:以南京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1):24-31.
  [18]刘鹏发.浙中城市群城市能级提升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19]叶雷,焦华富,曹贤忠.港口能级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沿江5市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2):76-84.
  [20]林雄斌,杨家文,孙东波. 都市区跨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空间协同发展——理论、案例与反思[J].经济地理,2015,35(9): 40-48.
  [21]林雄斌,杨家文,陶卓霖,等.交通投资、经济空间集聚与多样化路径——空间面板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视角[J].地理学报,2018,73(10):1970-1984.
  [22]赵辉,陈玲.全国重点镇规划编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J].小城镇建设,2013,31(5):52-53.doi:10.3969/ j.issn.1002-8439.2013.05.009.
  [23]毛润泽.会展业的发展与城市的能性、能级及能位[J].城市问题,2010(4):7-10.
  [24]李江龙.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能级提升[J].理论探索, 2007(2):90-92.
  [25]何雨.巨变与定型: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城市能级与层级态势研究[J].城市观察,2017(5):73-79.
其他文献
摘要: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住宅建筑是小城镇空间建设的主体。本文聚焦小城镇特色风貌营造,结合江苏省仪征市铜山体育小镇的设计实践,从居住用地的规划设计入手分析,探讨落实理想空间高度模型与满足土地出让强度的双重背景下,设计方案的调整历程与困扰。文章建议结合小城镇发展状况的差异,分区域分条件地提出住宅容积率的建设标准。文章对我国小城镇规划技术标准与政策的建立工作,积累了实践素材
期刊
摘要: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起,生态文明建设愈受重视,生态屏障区一直是管控和开发博弈的焦点。青城山是四川省最核心的生态屏障和珍稀物种栖息地,除包含都江堰水利工程外,還是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面对严格的管控需求,该片区由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区域内网红黄金游线,承载着以人为本的旅游开发需求。城市要发展、熊猫要野放、生态要保护,在多方诉求的驱使下,本文以大熊猫野放中心周边23平
期刊
摘要:鉴于风景名胜区内乡村地区的规划涉及风景资源保护、村庄布局、民生改善、旅游发展等复杂问题,本文提出应转变既有村庄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方法,使村庄与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互补、景观共生,形成村景融合的整体格局。规划设计方法上,应结合风景名胜区的分区情况,扩大村庄规划范围,做到点面结合;采用村景融合、产居复合的全域规划方法;形成建管并重、多层统合的规划成果;同时应完善规划程序让村民全程参与,并建立利益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需要找到新的支撑点。面临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能源产业正处于升级和创新的关键时期。特色小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对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有重要推动力。文章通过总结新能源特色小镇发展特点与困境,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于镇的空间、功能及风貌方面的影响展开叙述,结合江西省新余市水西光伏小镇的规划实践,为解决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从产业布局、空间构筑、特色风
期刊
摘要:风景名胜区作为资源保护区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着自身特别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景乡矛盾逐渐突显,本文以景乡协调为目标,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4条主要路径——从资源价值角度坚定保护大局,加强乡村建设管控与人口调控;从民生角度结合资源利用,促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从人文角度控制好乡村景观,提升风景名胜区吸引力;从管理角度加强规划政策研究,促进规划建设实施落地。最终使得建设美丽乡村与保
期刊
摘要:文章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以“古苗疆走廊”中的报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村落空间格局进行量化分析,以探求空间形态与村民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方法及思路上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句法;空间形态;量化评判;报京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5.012?中图分类号:TU984.2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建成区快速蔓延,自然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远,城市的地域特色快速丧失,城市在发展中逐渐趋于均质化,自然与文化在城市中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大。如何将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融入城乡空间规划建设中从而维护城市的地域特色需要深入探讨。本文以安徽省黄山非遗文化园规划为例,运用麦克哈格的因子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的规划方法,首先提取当地自然特色景观如山、塘、林、田及文化特色景观如“水口园
期刊
20世纪90年代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我国开始推行乡财县管财税制度。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乡镇基层政府组织乡村发展的能力被进一步弱化。在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应该继续弱化还是逐步强化乡镇的统筹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县级政府作为统筹乡村规划建设的主体,要求2020年完成县域村庄布点规划
期刊
摘要:2013年以來,党中央国务院开始逐步推进“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工作。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正式全面展开。空间规划是政府加强空间管控、协调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构建市域层面空间管控体系,切实发挥空间规划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总结我国市域空间管控体系现状主要特征
期刊
摘要:文章以北京市昌平區香堂村、下苑村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京郊宅基地流转的现状、效益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京郊宅基地流转的形式以出租和买卖为主,宅基地出租多沿村庄道路集中分布;宅基地买卖表现为地上房屋的买卖,出售后房屋闲置现象突出;宅基地置换导致老宅基地废弃,置换后的建筑空间对村庄布局产生影响;流转后使用主体以非村民为主,房屋功能以居住、商用为主。宅基地流转带来了一定的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