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姿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rmh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的姿势无论如何变换,都令人感觉美好。无论是河畔、公园,还是灯下,无论闲散在家还是乘车外出,只要徜徉在让你痴迷的书中,你就会忽略眼前怡然自得的风景,会充耳不闻那婉转动听的鸟鸣,会无视周围的喧嚣和嘈杂,更会忘记时间正在你身边悄悄地溜走。
  我年轻时读书没有目的性,完全是凭兴趣。觉得这个世界无限大,有无穷无尽有意思的事情吸引着我无边无际的好奇心。那时候,精神食粮比物质还要缺乏,寻找到一本好书并不比吃到一顿美味容易。能借到一本自己认为好的书,你得想方设法挤时间去读完。
  那时借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能借得太久,如果一星期过去,你还没还,书的主人便会上门来讨要。所以当书一借到手,你就得像被人催着似的争分夺秒地去读。于是,每日的晚饭后,我会拒绝任何有诱惑力的事情,躲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和书中的人物交流,品味书中世界的新奇。
  有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能够使人获得从烂泥塘中爬起来的信心。许多人都从书籍中吸取了精神的力量,使自己逐渐变得内心强大。对此,我也有同感。由于喜歡上了读书,从书中汲取了知识的营养,在此后人生中面对不期而遇的坎坷和失败没有垂头丧气和一蹶不振;也正因为养成读书的习惯,我的业余生活才变得充实、幸福和惬意。
  其实,无论你喜欢到哪儿去读书,习惯于何种姿势读书,都无关紧要,只要你读进去了,哪怕是书中某个人物、某个情节,甚至某一句话影响了你,使你难以忘却,你就做到了开卷有益。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其他文献
史上最强帝王唐太宗曾经缔造了史上最强帝国,这与他知人善用有很大的关系。出身贫寒的马周,从一个四处碰壁的打工青年,一步步成长为大唐的宰相,与唐太宗的赏识完全分不开。当然为了感念知遇之恩,马周也亲手烧掉了自己的奏章,要给后人留一个没有过错的唐太宗。打杂的马周,在唐太宗眼里是难得的天才贞观年间有一位官至宰相的良臣,名叫马周,出身贫寒,父母双亡。但是这个苦命的孩子并没有因此沉沦,反而刻苦读书,把儒家经典熟
黄昏把太阳最后的光亮倾倒在大地,城市一片红火,我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出发,避开喧嚣,去寻找沉寂。在一个城市寻找沉寂,类似在风暴之下,寻找一面湖泊的平静———这有多难,但我已经习惯了。我习惯站到一个路口,等待红绿灯的默许,形同在岸边,等待一只渡船。一直相信,沉寂是神的声音。任何嘈杂,最终都融入无限浩瀚的沉寂。我常常怀疑我们现代人的听觉,受到了致命的损伤。一滴水落入大海,种子拱出土地,花蕾绽放,蝉与蛇脱
涧水很瘦,一匹水从崖上或石隙中滑了过去,跌落成凼成潭。崖壁上,水珠此起彼滴,苔藓,石菖蒲,绿盈盈的,一叠一叠地泛着清新。有的石菖蒲,根部一节节地隆起,一如趴在石壁上的蜈蚣,叶间已经长出了白色束状的花穗。涧水冲刷过的石壁,抑或碎石,光洁平整,大块的平面有几米见方,而拦住去路的却是一截一根的朽木,还有险峻的岩石。倘若到了山里丰水的季节,谷中涧水奔腾的场面一定非常壮观。耸峙的山,婉转的鸟语,以及满山的乔
老屋,五十余年前爷爷奶奶造的泥草房。三间主屋,两边是卧室,中间谓之“堂屋”,多待客和就餐用。主屋两边有厢房四间。老屋以麦秸为顶,层层苫上去,雨水顺麦秸秆下流,少有渗漏;屋顶每年修缮,经不得过多风吹雨打。墙体泥土掺了细碎麦秸而成,天长日久,外层历经打磨,坑坑点点无数。偶有蛇洞穿墙而过,洞口若鸡蛋大小。夏天一人在家,抬眼望去,一根粗布花腰带“簌簌”往墙里钻,定睛细看,原是条花蛇。老屋周庭垣墙,大半人高
有智者告誡:“想不开是苦,想得开是福。”“想不开是地狱,想得开是天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挫折接踵而至,人际失和、感情破裂、家庭冲突、事业受挫……很多人、很多事“一想就生气”,常常看到某个艺人想不开抑郁了,某个明星想不开跳楼自杀。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想不开呢?因为他们消极悲观,思维偏执,喜欢认死理,钻牛角尖,世间最苦的事就是想不开。老百姓劝人常说一句话:“要想得开。”季羡林活了100多岁,他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驮东西,它兴奋不已。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然后牵着它返回寺院。没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一开始,驴大惑不解,不知道人们为何要对自己叩头跪拜,慌忙躲闪。可一路上都是如此,
画面里,那些女孩安静地看着观众,明澈的瞳孔中没有哀伤,也没有欢乐;沉静的神情搭配着内敛的肢体造型,整个画廊都因为她们的存在而变得精致幽静。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她们心中吟唱的空灵歌声,因为她们的眼眸,人们驻足于此。那眼神,仿佛能洞穿一切,看透路人心中的无限怅怀。入夏,一个身着芭蕾舞裙的女孩形象悄然出现在里昂市的街头巷尾。她侧身背对观众,露出半个侧脸,眼眉低垂,亭亭如玉。随着她的出现,法国画家路易·特
只要在场的人中有一位还没有听过那个故事,母亲就会再讲一遍。家里有客人或家庭聚会时总是这样。我很乐意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一支蜡烛的故事。她总是这样说,希望大家安静下来好让她开始讲。故事发生在她和我父亲婚后第二年的夏天,他们去科西嘉岛度假。一个熟人借给他们一所海边的房子。在那里的第一天清晨,阴云密布,狂风呼啸,从卧室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地中海少见的回头浪正冲刷着砾石滩。母亲不但没有泄气,反而一路
我母亲维吉尼亚·拉芙兰·里基是一个特别聪明和有吸引力的女人。从她二十岁出头时拍摄的家庭录像带里可以看出,她个子娇小,长得很漂亮,温婉动人,颇具女人味。她有一张孩子般的小嘴,很像伊丽莎白·泰勒,鼻子平平常常,一双深灰色的眼睛里闪烁着不知所措的眼神。很多年后,我快三十岁时,看到我收集的第一张原版乔治亚·欧姬芙的画,我所能想到的就是我母亲的双手。我的母亲并非一个特别可爱的女人。她自视高人一等,认为大多数
——陈纳德与陈香梅的爱情传奇。“时光一去不复还,命运对每一个人的安排都有说不出的奥妙。”在美国华盛顿“第30街1049号陈纳德楼”,90岁高龄的陈香梅身穿有蕾丝花边的桃红色便装,眉弯唇红,尽管早已是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尽管陈纳德已经去世58年,然而往事无法忘怀,在她心里,她是永远的“陈纳德夫人”。一同吃杯茶好吗?1943年,昆明的初冬温暖而清朗,那年陈香梅只有19岁,凭借出色的英语才能和良好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