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依据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出现的相关症状,总结整理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实行相关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方法:优先评估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基础病情状况,详细了解相关手术的特点,给予患者一定的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同时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需特别注意的相关事项,并提前制定具体化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接受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后,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就GOS评分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后期恢复效果较佳,术后也不容易出现脑积水、术后感染并发症,且术后死亡率较低。结论:对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时,需保持细致化的操作标准,最大程度减小手术创伤,以便于可积极改善预后。
  【关键词】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200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病变,且以剧烈性疼痛感、肢体坏死等症状为主,若不采取及时性的治疗便很容易造成主动脉瘤破裂致使出现大出血等情况,进而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倘若脑血管患者的局部颅内动脉管壁出现异常,致使颅内压持续升高,则很容易引起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破裂出血后便会严重损害患者脑内部的神经组织,使之出现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的状况。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非常紧急和危险的情况,出现破裂出血后却得不到及时性治疗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而且也会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治疗效果[1-2]。伴随医疗技术的持续性发展和进步,针对动脉瘤破裂出血已经开始应用显微手术予以治疗,其中以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为主,此种治疗方法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最佳的治疗时机还需进一步探讨,一般以早期治疗为优。本次研究决定对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9岁,患者因持续性的喷嚏而诱发头痛、头晕等症状,加上还伴有肢体乏力、意识模糊等足有一小时而入院接受相应治疗,从发病位置送至医院的途中还出现过一次呕吐情况,呕吐物呈非咖啡样,且依旧处理乏力状态,情绪不高,同时还存有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入院后优先实行体格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温度低于正常温度且仅有36.5℃,其血压、呼吸、脉搏分别为148/87 mmHg、20次/分、66次/分,其脉搏严重偏低。经初步诊断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神志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即呈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目光无焦点,且呈现放空状态;经细致化比较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左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由此可知,患者两侧对光的感知度各有差异性。其他体格检查显示患者的四肢张力正常,且左侧下肢肌力为Ⅲ级,右侧肢体肌力則为Ⅴ级。辅助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外院CT检查显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本院CTA检查显示为:(1)左侧大脑中动脉M1-M2交界区动脉瘤。(2)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入院后实行诊断后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属于:(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颅内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入院实行诊断后则于入院当日在全麻状态下实行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并在间隔两天后在局麻状态下实行腰椎穿刺术,留置终池引流管。
  2  治疗
  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行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在开展治疗前先行保守治疗--镇痛、安定剂、卧床休息等,控制患者的情绪状态后再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处理前,提早控制住血压。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需在发病的24 h内开展治疗。手术入路在于患侧翼点,完全暴露出患者的瘤体和瘤颈,为暴露脑底动脉环术中充分磨除蝶骨峪,于显微镜下操作,先解剖终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组成的脑池;将瘤体和瘤颈暴露出来,将瘤颈夹闭,待显示载瘤动脉完全通畅,瘤体动脉夹闭后,清除血块,放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3-4]。
  3  体会
  脑动脉瘤属于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其诱发病因包括有动脉粥样硬化、常见损伤、感染等等,且好发于中年群体,但近几年有偏向于年轻化的趋势。脑动脉瘤患者具有起病突然、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且在中年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早期的脑动脉瘤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出汗、呕吐等症状,但随着脑动脉瘤病程的持续延长,患者一旦出现刺激性行为时便会引发意识障碍,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昏迷,危害身心健康。倘若脑动脉瘤患者在早期症状出现时未及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再出现情绪过于激动或过度劳累等情况便很容易引发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目前,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决定采用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技术对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开展治疗,此类治疗方法体现了微创原则,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实行早期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二次出血,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预后[5]。相对于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而言,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技术治疗兼具微创性和精细化操作,是通过降低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颅内压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和脑组织出血等情况的,并借助于精细化的操作和低创伤性降低死亡率,最后还需由常规治疗方法予以配合治疗,其目的在于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二次出血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磊,周游.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0):96-97,100.
  [2]于洪泉,邓生玉,王桂权,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6):32-33.
  [3]陈振,张松,晋亚洲,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疗效的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36(01):38-43.
  [4]刘蕾,牛珮,王哲,等.三维CTA评价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复发预测[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45(05):448-452.
  [5]杜国然,胡秀玉,张秀和,等.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3):73-7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药房中药处方调配时常见的差错及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开具的3000份中药处方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中药处方开具存在的调配问题进行统计,同时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结合这些原因提出处理措施。结果:在3000份中药处方中存在58份调配差错,差错率为1.93%;造成中药处方存在的调配差错主要有药物多配、划价错误、规格选择错误以及药物错配等等。而造成差错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方法:本院从2018年开始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管理干预,将管理前后开具的西药处方各取100例进行本次研究,实施管理前设为对照组,实施管理后设为观察组,对比管理前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用药不当、抗生素滥用、重复用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  1.2方法  1.2.1成立药物管理小组  开展药物管理前,首先成立用药评估小组,小组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5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肛肠术后便秘患者,依照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48例。研究组患者运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艾灸进行单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排便疼痛评分,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便秘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研究后发现,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莱菔子当归大黄汤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挑选本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进行诊治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般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运用莱菔子当归大黄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出现率等。结果:就治疗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一般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发现差异明显,有显著影响(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PICC 导致的置管口周围皮肤湿疹进行两种方法治疗,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接受PICC置管后出现PICC置管口周围湿疹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局部皮肤处使用地塞米松局部涂抹后使用敷贴固定导管;后组使用藻酸盐辅料覆盖后使用敷贴固定导管,观察其湿疹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3.3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藏红花红景天联合中药组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抽签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藏红花红景天联合中药组方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改善情况和整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比组相比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获得的临床
期刊
【摘要】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畸形,从解剖学的角度进行分类,包括叶内型肺隔离症和叶外型肺隔离症。影像学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X线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而CT检查是目前最为常见且首选的诊断方式。手术仍然是肺隔离症的首选治疗方案。本文主要针对断肺段隔离症放射CT诊断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概述,进而探讨其临床诊疗进展。  【关键词】放射CT诊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的价值对比。方法:抽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40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后者接受志愿者现身说法+小组讨论+专人人员咨询的健康教育方法,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两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结果实验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肢体并发症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我科2020年6月-2021年3月时段内收治的偏瘫患者共122例,依据抽签法纳入对照组(61例)、实验组(6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施行早期良肢位摆放,比较患者肢体并发症发生率、运动功能。结果:实验组肢体并发症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17.68%)、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诊治DVT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6月 ~ 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有DVT的患者为观察组(n=69),不伴有DVT的患者为对照组(n=69)。对2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类型、合并疾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小板计数(PLT)、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