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天荒 山高水长 抚仙湖的山·水·人文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是如何形成的,生命由哪里起源的,人类是由爬行到直立转变的?爬行之前又是以怎么样的形态存在的……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世界观。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约137亿年前,宇宙开始形成,在此之前原本是由微观粒子群组成,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碰撞大爆炸,能量转化为物质,天文学家认为这才形成了天体。
  那时的天体又是什么样的呢,似乎只能猜测。
  后来,又有天文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发现,在距今约5.3亿前,是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在2000多万年间内突然涌现出无数动物,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相同的动物集体出现在地球上,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1984年7月1日,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先生站在澄江帽天山的斜坡上,手举锤落劈开一块石头,一锤下去,竟劈出了一个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生物群大世界。
  寒武纪是一个以孕育、诞生、生长的传大世纪,被视为一个显生宙的开起,地球上,有了看得见的生命。如今地球上生活的多种多样的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开始不久就几乎同时出现。
  宇宙,亿万年,浑沌吗?玄妙吗?
  中国古人说: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日宙,一个表明方位,一个座标时间。
  古往今来。此刻,澄江,帽天山上,以灰姑娘虫为造型的古生物化石展馆内,就藏着寒武纪时代奇特的动物王国。
  遥想当年,海底世界,波光粼粼,水生动物游来爬去,其中一只便是最早落户地球的生物,被称为云南虫,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脊索动物,之后,这批脊索动物就主宰了地球,他们还自由自在的演化了起来,成为走兽,成为飞鸟,成为爬行动物,甚至……成为人!
  什么,人的祖先的祖先的祖先是一只虫?可能还是云南澄江县帽天山上的昆明虫?
  自己来看看呗,帽天山上,澄江动物群首发点的展馆内,记录着人类进化史的初史。
  生命进程细思极赞,会让人不由默默珍惜起自己的生命。
  亿年更迭,水涨潮落,苍海桑田。原本的汪洋,后来,山成了山,水成了水。
  抚仙湖。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似乎,明确的起源,却没有。
  唐时称之为大池,宋以后称过罗伽湖。
  一说到抚仙湖之名,当地人便神之又神,讲出来一段与天上的玉皇大帝相关的神话故事,玉皇大帝本人在天庭之上,拔开云雾向下观望,发现美景一处,便命人下凡来取,这两位被派遣的飞天仙人还有人间的姓:一石,一肖,像很多神话传说一样,仙人爱上了凡尘忘归,不同的是多数的神话故事是爱情,而传说中的石肖两位男神居然抚手搭肩面湖而立变为巨石,湖也因有仙相抚而立就成了抚仙湖。
  暂且信了这个故事。
  身临其境,抚仙湖,眼前所见首先是清寂。
  抚仙湖并没有三百多公里外的大理洱海那么风云变幻,毕竟洱海有海拔四千多米的苍山互动,大开大台风云际会。
  抚仙湖确实是寂静的,这里的山不算太高,不站在岸边,又体会不到水面波浪涌动。一年四季,一日早中晚三时,湖与水色天光,如果不用心去观察,甚至感觉不到它在日夜之间丰富而细腻的悄然变化。
  也正是守着这份看似的平静孤寂,也才守住这汪世间难得的清澈之水,其实也还有深不可测。
  当地人说乘船到湖里去,若天气晴朗,能清楚的看到水下四五米的鱼在波光中游动。
  站在高处俯望,湖边浪花飞涌,向后只六七米,水色一下从微蓝微绿变成深蓝。
  耿卫是在澄江长大的水下考古探险家,据他无数地下潜抚仙湖而得出的结论,抚仙湖大致有三级台阶,第一台队下潜40米,每二台阶再下潜70米,最深处有115米。
  水最深处有115米,在国内比它更深的只有长白山天池。
  湖面积约21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89亿立方米,等于滇池总蓄水量的12倍,洱海的6倍,更以其水质洁净而称雄,这个,早在明末,走遍万水干山的著名行者徐霞客就已经知道了,并且记在他的小本上:“滇山惟多土,故多殒流而成海,而多流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直到如今抚仙湖的水依然保持在一类水质,再放眼望去看看饱受污染侵害的中国水系,面对如此这般洁净之水,顿觉抚仙湖珍贵无比,世间难寻此等仙湖,早忘记了关于风光景致的其他追求。
  然而,其实,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
  数百年间,一代代人依抚仙湖而居,捕渔耕种,生生不息。山不在高,村在不远,只要足够抵挡住外来干扰,就能在缓慢岁月中沉淀出生活本来的本真面貌。
  抚仙湖周边近百公里范围内,是滇中文化区的代表。临近省会昆明,却从地理上从古至今处于封闭状态,600多年的移民文化特征在这一带保存完整。
  20多代之前,从江淮湖广江西远道而来争战部队及从属到此,因各种原因在当地生存下来,又在相对封闭的滇中将原驻地的民俗保存。最为典型的是抚仙湖应用到今的水车捕渔中所用的竹篓,正是《诗经》中所提到的“无逝我梁,无发我笱”的笱,这种在古代中国常见的捕鱼的方式早已消逝。
  汉民族在当地族群中占大约40%,另外的60%是转化的当地土著,这正是历史不断融合的过程与结果。
  历经传说中的古滇国,从大理国到南詔,元代,汉文化的融入与重返。澄江县的旧城就完整的保留着明代以前的城镇格局。
  是什么,在如今的这片山水自然之地,留住了生活的痕迹呢……当然是世代生活在此,随时代变迁的当地人。
  环抚仙湖108公里有一条环湖公路,出于保护的原因,所有的村庄都向后退出一段距离。开着车沿环湖公路顺时针而行,相隔十多公里或者几公里,会有一个村庄。湖东岸的海境、居乐、海口,村庄里的房子高矮新旧参差,多数的村庄体量很大。
  只有走进村子里,才见巷陌纵横,新旧交替,老房子住着的多是老人,每户院子的正中,几乎都摆着几盆被精心培植的花草,门窗屋檐也曾雕梁画栋,二楼正中间,供着神龛也供着祖宗的牌位,过年过节,一家人虔诚的点上一柱香,供上人间美味。
  抚仙湖东岸修出十公里的一条栈道,沿湖而行,有人间百态,也有阳光斜照射出的温暖。
  抚仙湖西岸有几个小景区,禄充、孤山、明星鱼洞,可以漫步湖边也可以泛舟湖上,还能见到曾经捕渔的篓子,几年前这些在诗经时代被称为“笱”当地人称为“笼子”的物件,和水车一起,真的是用来捕渔的。
  没有什么是不值得失去的,只要在还在的时候,好好珍惜,山水自然,和人。
  抚仙湖,地老天荒山高水长。注意每粒微尘的移动,注意每个刚抵达的旅人,拥抱似水流年,此时此刻。
其他文献
最无法理解的时尚界又让一件曾经被嫌弃到不行的单品火了,这就是冲锋衣,这可以说是直男最爱,中老年出行必备的功能型服装,现在已然翻身变成潮流单品,明星们都抢着穿它!可以说,冲锋衣的春天来临了!同时,冲锋衣在时尚T台上,也迎来了它备受瞩目的“旺季”。世界顶级品牌从Balencaiqa、DKNY到混搭拼色户外夹克的AIexancler Wang、Louis Vuitton,都开始出品各式各样的冲锋衣穿法,
期刊
澜沧县拉祜族葫芦节  4月7日-4月11日  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是澜沧县拉祜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拉祜族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并把葫芦作为图腾加以崇拜,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  4月7日至11日,普洱澜沧县2018年阿朋阿龙尼(葫芦节)举行,尽享民族文化盛宴,道道大餐料足味醇。  4月7日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澜
期刊
昆明和大理,是云南最主要的两座城市,两地相距400公里。我自己都很难想象,第一次去大理,居然是骑自行车去的。30年前,和两个朋友,沿着320国道骑行3天,翻过了杨老哨、天子庙和红岩三个大坡,来到洱海之畔。虽然现在乘着动车两个小时就来到大理,但回顾起这条路来,总难以忘记老公路的艰难。之后的30年里,我去过很多次大理,汽车、火车、飞机,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使用过,也经历了从老320国道到高铁的交通变迁
期刊
在中国的江湖文化中,腰挎酒葫芦,大口吃肉,快意恩仇,常常是大侠的标配:80后、90后熟悉的葫芦娃,则是从葫芦中蹦出一个个娃娃,或喷火或吐水或隐身,个个神通广大。徐孝国既有“葫芦大侠”的纯粹与大气,又有“葫芦娃”的神通本事,将葫芦工艺和文化做到了极致。  艺术家必须有性格,作品才能有生气。徐孝国首先是纯粹的。他本是一位田径运动员,后从事商业,在各项事业里都曾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因从小受到家中长辈葫芦工
期刊
地处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红河谷,堪称云南所有江河谷地里离昆明最近的“热区”,直线距离仅约200公里。在海拔不足400米的红河谷底,常年温暖,热量充足,芒果、荔枝、香蕉、菠萝、木瓜、甘蔗等数不胜数的热带水果常年不断;茉莉花、鳳凰花、木棉花、杜鹃花等各种鲜花追逐着季节次第绽放,从不间断的哀牢山清泉灌溉着一年两熟的水稻,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难免让人联想起“膏腴之地”迦南。而生活在此地的傣族、彝族、哈尼族依
期刊
在滇西北大理鹤庆县东部六合彝族乡,居住着一个自称是“夸萼氏”的神秘部落,他们因常年身穿自己从山上采集而来的火草编织成的白色火草衣而被称之为“白衣子”“白衣人”,现被称为“彝族白依人”,属于彝族支系。他们所居住的地区,也被称作“夸萼山”。白依人有子、绞、罗、字、龚五个姓氏,人口不到5000,分别居住在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的五星、南坡、上萼坪、河东等4个村委会。  二胡拉得好,姑娘才开门  作为“夸萼山”
期刊
从“老山精神”到“西畴精神”  40年前,当全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却不得不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完整和边疆和平安宁,积极响应“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付出了沉重代价,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山”自卫还击战创造了“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老山精神”。对于文山人民来说,文山改革开放的进程被耽误了14年,直到1992年,文
期刊
哈尼梯田,他不似长城和金字塔等人工建筑一样被人们所称道赞誉。但是,他所表现出的是哈尼人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既蕴含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深刻认知与把握,也折射出了哈尼人高超的生命智慧,堪称人见十大奇迹之一。  4月21日上午,云南红河县撒马坝梯田迎来了他“大喜”的日子。这片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撒玛坝梯田流传多年的一句话“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瑪坝,不知梯田大”变成了现实。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为其正式
期刊
3月1日,“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试运行,云南旅游全面跨入智慧时代。3月2日,上线试运行产品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云南省政府和深圳腾讯计算机有限公司向全球推介说明“一部手机游云南”。  国家旅游局杜江副局长、云南省人民政府陈舜副省长、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先生、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张西龙副司长、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余繁主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丽贵副秘书长、云南省委宣传部李茜副部长、
期刊
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8年4月15日,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全州辖9县1市103个乡镇,国土面积2.84万平方公里,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是滇西南地区和川滇两省互联互通的陆路要冲、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  这里是“世界恐龙之乡”,一亿八千万年前的禄丰恐龙,让世界古生物历史在彝州留下一段亘古之谜;  这里是“东方人类故乡”,从800万年前的腊玛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