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当时,红河“开秧门”双美齐聚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尼梯田,他不似长城和金字塔等人工建筑一样被人们所称道赞誉。但是,他所表现出的是哈尼人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既蕴含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深刻认知与把握,也折射出了哈尼人高超的生命智慧,堪称人见十大奇迹之一。
  4月21日上午,云南红河县撒马坝梯田迎来了他“大喜”的日子。这片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撒玛坝梯田流传多年的一句话“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瑪坝,不知梯田大”变成了现实。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为其正式正名——“中国面积最大的哈尼梯田(连片)”。同时,2018年红河县“开秧门”节庆也在撒马坝拉开了序幕。
  壮丽的云上梯田之美
  当天上午,雄鸡刚叫头遍,村寨中便炊烟袅袅,村民们穿上崭新的服装,吃过黄饭、红蛋后便前往寨里最大的一块水田,准备迎接今年最为重要的节日——开秧门。在撒马坝梯田观景长廊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游客早已等候多时。站在观景长廊上远眺撒马坝:4300级首尾相连,从海拔600米至1800米,依山开垦,顺势造田,经纬纵横,蛛丝密布,大的有三、四亩,小的只有水牛大。在陡峭处,田如天梯,美若龙脊,随着云雾的变化,万亩梯田层层叠叠,时而宛如一道道天梯直挂云天,时而又像一叶叶扁舟显现于茫茫云海之上。
  在红河县人民政府县长和涛接受了上海基尼斯世界颁发的证书后,开秧门正式拉开了序幕。梯田中的男子便挥起鞭,赶起牛,耙起田,还有人唱起了栽秧山歌,跳起了哈尼传统的乐作舞、棕扇舞、刀叉舞,之后,妇女们赤脚进入梯田里,把绿油油的秧苗一棵棵地插进了泥中。
  姑娘节上展现健与美
  当天下午,红河县独有的哈尼支系奕车青年男女,还在当地哈尼特色民俗村——龙甲村的山上,举行了“仰阿娜”(姑娘节)祭祀活动及奕车风情展演。日渐中午,成千上万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奕车男女老幼开始从四面八方乘坐汽车、摩托车,风尘仆仆向孟子红都神山集结。一支又一支自行组织的表演队登上这个圆圆的、铺满松叶的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男女老幼一起狂欢,那粗狂而又豪迈奔放的舞姿,既释放奕车人对生活的热情与活力,又表现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身穿“龟式服”,下穿紧身超短裤漏出大白腿的奕车女子更是受到游客与奕车小伙的重点关注,外行的游客们或许只是看个热闹。奕车小伙们可是睁大了眼睛在细细观察么,因为在哀牢山的哈尼人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先不看相貌如何,要看他农活做得好不好;姑娘美不美,也不只看模样,要看她会不会在梯田里做活计,而通常活干得好的姑娘,大腿一定长得十分健美。而奕车姑娘光滑如玉、健康红润的美腿通常都是城里姑娘所羡艳的。
其他文献
在安宁市金方街道新村社区,似乎天天都是好日子。在社区办公楼,平日都有动听的歌声在飘扬,各种群众文艺团队在此练歌排舞,整栋楼充满了朝气。  在新村社区,有困难找志愿者,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和经历时间考验的掷地有声的承诺!10个支部、14支志愿者团队,把新村社区全方位管理服务起来,组成了一张覆盖全区的爱心大网,不让任何一个有困难的居民得到不到帮助。  十年来,新村没有一起治安事件,没有
期刊
拍摄于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对于年长的朋友来说,透过历史的图像可以遥想当年的日常生活;对于年轻的朋友而言,可以与当下的生活形成一种微妙的对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具有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东西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在竭力保护它们的同时,还需要有人去记录濒临消亡的图像。作为一个纪实摄影家,用镜头捕捉相关的人和事,为社会多留下一些值得珍藏的东西,是一种內在的职业责任。
期刊
家庭情怀  寸光伟自幼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金属器工艺,在寸光伟的记忆中爷爷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学艺先学人”这是爷爷在寸光伟初学艺的时候告诉他的第一句话,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做出好东西,这也成为寸光伟一直以来的座右铭。  寸光伟的爷爷早年是读书人,青年时家道中落,为了撑起家业,爷爷开始学习制作银器。秉承读书人的风骨,爷爷很快熟悉银器制作,从此以后寸光伟家世代相传制作银器。寸光伟仍记得当时需求量最大
期刊
最无法理解的时尚界又让一件曾经被嫌弃到不行的单品火了,这就是冲锋衣,这可以说是直男最爱,中老年出行必备的功能型服装,现在已然翻身变成潮流单品,明星们都抢着穿它!可以说,冲锋衣的春天来临了!同时,冲锋衣在时尚T台上,也迎来了它备受瞩目的“旺季”。世界顶级品牌从Balencaiqa、DKNY到混搭拼色户外夹克的AIexancler Wang、Louis Vuitton,都开始出品各式各样的冲锋衣穿法,
期刊
澜沧县拉祜族葫芦节  4月7日-4月11日  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是澜沧县拉祜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拉祜族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并把葫芦作为图腾加以崇拜,象征拉祜族从葫芦中走出,向太阳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  4月7日至11日,普洱澜沧县2018年阿朋阿龙尼(葫芦节)举行,尽享民族文化盛宴,道道大餐料足味醇。  4月7日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澜
期刊
昆明和大理,是云南最主要的两座城市,两地相距400公里。我自己都很难想象,第一次去大理,居然是骑自行车去的。30年前,和两个朋友,沿着320国道骑行3天,翻过了杨老哨、天子庙和红岩三个大坡,来到洱海之畔。虽然现在乘着动车两个小时就来到大理,但回顾起这条路来,总难以忘记老公路的艰难。之后的30年里,我去过很多次大理,汽车、火车、飞机,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使用过,也经历了从老320国道到高铁的交通变迁
期刊
在中国的江湖文化中,腰挎酒葫芦,大口吃肉,快意恩仇,常常是大侠的标配:80后、90后熟悉的葫芦娃,则是从葫芦中蹦出一个个娃娃,或喷火或吐水或隐身,个个神通广大。徐孝国既有“葫芦大侠”的纯粹与大气,又有“葫芦娃”的神通本事,将葫芦工艺和文化做到了极致。  艺术家必须有性格,作品才能有生气。徐孝国首先是纯粹的。他本是一位田径运动员,后从事商业,在各项事业里都曾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因从小受到家中长辈葫芦工
期刊
地处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红河谷,堪称云南所有江河谷地里离昆明最近的“热区”,直线距离仅约200公里。在海拔不足400米的红河谷底,常年温暖,热量充足,芒果、荔枝、香蕉、菠萝、木瓜、甘蔗等数不胜数的热带水果常年不断;茉莉花、鳳凰花、木棉花、杜鹃花等各种鲜花追逐着季节次第绽放,从不间断的哀牢山清泉灌溉着一年两熟的水稻,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难免让人联想起“膏腴之地”迦南。而生活在此地的傣族、彝族、哈尼族依
期刊
在滇西北大理鹤庆县东部六合彝族乡,居住着一个自称是“夸萼氏”的神秘部落,他们因常年身穿自己从山上采集而来的火草编织成的白色火草衣而被称之为“白衣子”“白衣人”,现被称为“彝族白依人”,属于彝族支系。他们所居住的地区,也被称作“夸萼山”。白依人有子、绞、罗、字、龚五个姓氏,人口不到5000,分别居住在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的五星、南坡、上萼坪、河东等4个村委会。  二胡拉得好,姑娘才开门  作为“夸萼山”
期刊
从“老山精神”到“西畴精神”  40年前,当全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却不得不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完整和边疆和平安宁,积极响应“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付出了沉重代价,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山”自卫还击战创造了“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老山精神”。对于文山人民来说,文山改革开放的进程被耽误了14年,直到1992年,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