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学困生”的呼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19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通常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往往在课堂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班级角色和兴趣发展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很多的学者研究认为懒惰厌学消极心态畏难思想紧张情绪自卑心理等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因素。我在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困生”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谈心,倾听他们心中的想法和困惑。我现在就作为“学困生”的代言人把这些学生的心声倾诉给各位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热心人,希望能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普遍关注。
   一、我是“养”大的,不是“教”大的
   “我的父母每天都忙于自己的事物,根本无暇顾及我,只要我吃饱穿暖就行了。学习方面,小学的时候还问过几次,因为我的自制能力贪玩的时间太多,后来就……”。
   贪玩是少年人的天性,实不必对此过多指责。倒是很多家长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根本无暇管教自己的孩子,更谈不上家庭教育。这样的学生需要家庭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理想抱负,有恒心毅力,能刻苦钻研,又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还要让孩子们有一个紧张而又快乐的少年生活。当然,这不仅仅是家长,而且也是我们教师应当重视的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有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份关爱的行动,都会对“学困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一生。
   二、我遇到困难,求助无援,只好作罢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的时候父母还能勉强给我一些帮助。现在,父母帮不了,由于害怕、害羞等因素我又不愿意求助于老师和周围的同学。久而久之,我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只好作罢”。
     这些学生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无援,需要又正确的方法指导时却无人问津。有这样多的学生自认为学习不得法,一方面反映了老师指导学习方法的不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们对改善学法、提高效率的思考和焦虑。老师在弥补学生知识缺漏的工作做的不够,个别辅导做的不好。对优生和颜悦色地辅导和开小灶,而对部分学困生的知识点缺陷却不闻不问。这造成了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上有困难和厌学情绪高。
   三、我被鄙视或歧视,丧失信心,只好放弃
   “遇到一些难题问问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老师会投来不屑一顾或鄙视的眼光,同学也有不耐烦的时候,还有不会的时候不好意思问别人,久而久之我也就放弃的学习”。
   这些学生的心理本身就较为脆弱,遇到问题可能会满怀希望得到帮助,而一旦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讥笑和鄙视,学生的心理就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即宁肯憋着不会,也不愿表现不足与落后。因此,不论在班级管理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多鼓励,少责备,促进民主、平等、和谐和奋发向上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对待“学困生”切记狂轰滥炸——批评、指责、贬斥,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十足的耐心,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多提点,多指导,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同时,适时的家访也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利于争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困境。
   四、我面对试卷,无从下手,只好不写或瞎写
   “初中的英语数学我更是不想学,上课不听甚至捣乱,到考试的时候,拿到试卷就好比天书一样,只是把选择题的答案瞎填就可以了,我连题目都没看呢”。
   这些学生的心声是目前不少学校的现状,这与我们的选拔考试制度有关。由于学困生的基础薄弱,而且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容易题和难题交织在一起,这些学生难以分辨,只好就选择题填填而已。笔者认为,目前的考试是否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降低试卷的难度,加大试卷的容量,改变试卷的结构,这样使每位学生都能做,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做好且能做完,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做大部分题目。另外学生试卷的分数是否应为学生保留一点隐私权,教育部三令五申不许排名次,也就是这个目的。
   五、我曾鼓足勇气,但没多久就偃旗息鼓了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和周围的人都夸我比较聪明。但我已经很长时间不看书了,不是我听不懂,有时我认真听老师讲课,如数学老师讲的内容,只要我听就会做,而且还比有些同学快,但我还是经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我就……”。
   这样的学生一般有着较为聪明的头脑,但他们自控能力较差、贪玩;面对这些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和教师的要多加留心,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坚持,学会对抗外界诱惑,一直把他们的学习热度保持下去。让他们在这种健康的环境中渐渐成长,慢慢成熟。
   “学困生”的呼吁须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关注。我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本质的是善良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强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其道德实践能力明显低于道德认识能力,但这是中学生品质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俯下身子去倾听“学困生”的心声,多关注他们的实际需要与想法,就一定会使他们走上积极的、健康的发展道路。?笸(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中学)
其他文献
因倡导人文阅读同时其学生高考成绩突出,王泽钊曾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他认为,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而要更新观念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更新知识结构的具体做法就是更新教材。   流行的不一定全是好的   当请王泽钊就语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曾跟朋友去北京望京一家颇有口碑的浙江菜馆吃饭,点了店里的招牌菜西湖醋鱼,服务员说,抱歉,西湖醋鱼今天不能做。服务员解释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特级教师肖家芸曾说过:“学生教育管理中,重盯轻导、重管轻育、重分数轻育人,偏离了教育的真谛,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肖家芸教授的“看管盯”道出了目前教育界的现状,教学工作还是停留在表层,教学工作者还在为如何应对学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而忙得焦头烂额,而真正作为育人重要载体的班级文化建设却停滞不前。   既然常规管理是一种粗放的、低效的管理方式,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转变
期刊
阳春三月,走进河南省新野县城区团结小学,主教学楼上的楼顶对联立即映入眼帘:高云抚劲羽,长蓝读远鹰。   校长归永顺说,这副对联有三层含义:基本含义、比喻含义和文化含义。深度解读下去:团结小学学校文化的物象是“蓝色”,有两点理由——一是“蓝色”的美学意义:宁静而神秘,纯净又广远;二是“蓝色”的象征意义:无限的包容和吸纳,境界的深邃。所以,团结小学的学校文化命名为“蓝色文化”。而“蓝色文化”的本质是团
期刊
李密的《陈情表》历来被人评为“以至情感人”的文章。在授课的过程中,我觉得作者的思维十分严谨,是成就这个评价的根本。   在数学不等式中常常用到一条递推规律,即:若A>B,B>C,则A>C。   而生活中也常常有以下类型的思维规律,如:   1.占领一个山头叫土匪,占领一片山头叫军阀,占领上万个山头叫皇帝。   2.占领一个摊位叫小贩,占领一溜儿摊位叫老板,占领整个市场叫企业家。 
期刊
江西省宁都县课改工作经过“示范学校”的先行探索,“动员大会”的全面部署,“实施方案”的规范引导,“流动现场会”的阶段总结与进一步推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空前规模的大培训,四届“校长论坛”的深入研讨,特别是各学校从校长到行政层到教师层的不断学习,反复论证,精心设计,全力实践,锐意创新,不断修正、完善,呈现出蓬勃发展景象,取得了相当成效,已基本完成课堂形式与结构的变革,初步建立起了与各校实际相适
期刊
纵观江西省近10年的中考作文题,2008、2010、2011、2013年均是半命题作文。司见,半命题作文出现在中考的概率很大。   顾名思义,半命题作文,就是题目只给出了一半,另一半需要我们来补充、填写的一种作文形式,如2010年的江西省中考作文题:以“我读——”为题,写一篇文章。在横线上填上一本书的书名,将题目补充完整。这是一道典型的半命题作文,具体读什么书为什么读,怎样读,读后有什么收获,要求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13年度研究项目《大学生“非生态”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YSKYB13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项目《系统科学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MKS1336)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笔者以江西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做了以下四方面的探索:   一、宽松课堂和谐氛围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
期刊
一、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的了解和控制。自从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后,元认知很快成为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将其定义为“认知主体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控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而后,在元认知的基础上,O’
期刊
“真想不到,这个班的学生朗读课文,朗读得这么好,一点儿也不比城里的学生差。”,这是吉安市村小校长优质课比赛活动时,吉安市语文教研员听了我班三堂语文课后对我班学生发出的赞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都是土生生长的本地人,出了课堂,学生说的都是本地方言。学生的朗读水平都不高,方言重,唱读现象普遍,很难谈得上读得有感情。我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我的语文课堂“读”占鳌头密不可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