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文阅读的指导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指导,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根据初中生特点指导阅读
  由于初中生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在指导初中生阅读物理教材时,应遵循这一认知原则。
  首先,初中生对客体的感知是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中心的,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所制约,这是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生这一特点,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关课文部分,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形象思维能力建立物理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自身体验,并结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阅读与实验有关的课文,使学生根据实验具体情形及观察到的现象,利用形象思维,来归纳和理解物理规律,培养起由“物”到“理”的物理学习方法。
  其次,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和兴趣有一定自觉性,但不够稳定。在引导阅读时,可通过实验让学生先看现象,带着疑问看书;也可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再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开始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的学生在了解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认识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联系,希望找到一般规律。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萌芽。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因素,有目的指导学生阅读物理教材。
  二、根据教材特点指导阅读
  物理教材与文学作品不同,课文中既有对物理过程和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性的叙述,又有定量的推导、计算,还有实验操作。表达方法既有文字,又有符号、公式,还有图示。初学物理的学生往往由于不懂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故教师应根据物理课文的特点,具体加以引导。
  首先,尽快帮助学牛熟悉物理教材中的特殊“语言”。如对于课本中常见的用语如“定理”、“特性”、“性质”、“状态”、“规律”,还有一些复合单位的出现如“千克/米3”、焦/(千克·℃)”等,学生感到陌生抽象,很难适应,给阅读物理教材造成困难。对此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弄清哪几段是对物理过程和现象的描述:哪些是对现象的分析及结论。对重要的句子,结论和说理分析要让学生用笔勾画出来,认真思考其含义。
  其次,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表述物理规律和概念,它和文字叙述是一致的,学生感到公式难记,关键是不理解其物理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物理教材时,应强调弄清公式中每一个物理量的意义和整个式子的含义。这样才能记住公式,并灵活运用。
  再次,物理课本中的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插图,弄明白插图中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注意图中每一个数字、每条线段的意义。如果有相互关联的插图,还要仔细观察图与图间的关系和变化,弄懂其含义。
  三、根据教学过程指导阅读
  教师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到“课前预读,课堂精读,课后通读”。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和习惯。
  首先,课前预读。上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预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简要的预读提纲,并要求学生做出预读笔记,记下要点和疑难问题,明确听课目的。在坚持每节课预读的同时,还要坚持每节课的预读检查,特别是在学生还未养成习惯时,有必要带点“命令”措施,以便于尽快培养成学生的预读习惯。当学生尝到预读的甜头,形成习惯后,要逐步深化要求,如在预读时应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问题,并尽可能动手去做一些小实验,在预读中复习旧知识等。
  其次,课堂精读。教师在点拨、精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重点段落精读、细读,逐字逐句地分析其含义,并边读边想,读思结合,还要指导学生边读边动手。对课文中的例题,公式推导等要边读边演算、边推证,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经常要求学生看书后立即回答有关问题,然后教师指出关键,以使学生培养起阅读物理课文的良好方法和习惯。
  最后,课后通读。知识的遗忘率最高时间是在知识初步掌握的那一段。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前先把课文中知识复习一遍,做到透彻理解课文中概念、原理、公式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并要求通过课后阅读,系统整理课堂笔记。而在一章或一部分知识学习结束后,必须指导学生系统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列表法或结构图等不同形式,系统处理课文中概念、规律、定理和各知识点,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间的纵横关系,从而达到深化知识、触类旁通的目的。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命题考试作为发展性评价的一部分,是检查学生拼音、字、词以及课内知识、阅读、写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纸笔考试一直是作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但传统的语文命题题型僵化,内容陈旧、机械、刻板、单一、支离破碎,并大多只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是指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本身的目标与教学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经常有朋友问我:“李老师,教中学历史是不是给学生讲讲历史故事,让学生背诵过去的历史知识就行了?”对于这个问
刚才部安办通报了今年部里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大家作了发言和讨论,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充分认清当前形势今年以来,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部安委会各成
为了全面了解果蔬钙肥等几种叶面肥在加工番茄上的增产效果,特对麒巨、果蔬钙肥、渝峰99植保3种叶面肥与常用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在军户农场加工番茄上做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和调
一、教学上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作为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对学习的内容会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学生各自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体验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正如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袁行沛先生也曾说过:“读者在读诗的时候,
鲁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材第五课“合作竞争求发展”中,教材在学习了“生活需要合作”后设计了“竞争不忘合作”这一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既有合作精神,又具备竞争意识,学会在合作中
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教学,通过设计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学时间和训练时间,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教师更有效的教;改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一、创造真实语言环境  1. 动作演示。教师可以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如:Please put on/ take off the hat. Let’s put up this map
加工番茄是昌吉市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出口创汇重要作物。多年来,由于农民只注重施肥数量,忽视肥料的搭配和施肥技术,导致养分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不稳定、品质下
新陆早41号(富全10号)是新疆富全新科种业公司选育的早熟陆地棉品种,于2009年通过审定。该品种纤维品质好,衣分高,丰产性好,抗病性强,2010~2011年且末县引进种植,表现出良好的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