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步曲 领略意境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意境,即诗中所描绘的自然图景与诗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只有进入意境,诗歌中的文字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情感。才能渐渐与诗人心灵相通相融。但是,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变迁,小学生年龄和情感的客观障碍,导致学生即使能说出诗句的解释,也依然游荡在诗歌之外,难以入情,难以入境。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一、创设情境,走进诗词,把握意境
  
  教学古诗词时,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创设情境,善于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情感的信息畅通无阻。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宋词时,我先设计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由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表现恬静的田园风光的著名词作。下面让我们一起到古时候的乡村去感受一番美丽静谧的田园生活。”学生读题过后,我让他们用组词的方式来理解“村居”的意思,为学生进入情境做铺垫。紧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时我适时引导:“眼前的生活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纷纷回答:“我觉得这里的环境非常优雅、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里的人们生活非常闲适。”“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学生的回答说明他们把握住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了。
  
  二、诵读联想,走进语言。进入意境
  
  语文教材收入了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文。它们有着深邃的意境,精美的语言,铿锵的音调、和谐的声韵,因而具有很强的美感,很适合诵读。宋代诗人苏东坡就说过“三分诗、七分读”。读得好,静止不动的诗就会活起来,就会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意境中去体会诗文内在的气势与神韵。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反复的咏诵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我在引导学生诵读《清平乐·村居》时,初读,出示字音,让学生读出句子的韵脚āo韵,感受词的音韵美;再读,划分节奏。让学生读出句子的停顿,感受词的节奏美;三读,品味语言。让学生读出诗意,感受词的意境美。我在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诗句的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美感。如学生在知道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意思后,先让学生读一读,试着读出情,读出意境美,然后我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用心感受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在读到“醉里吴音相媚好”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想象:老两口喝着小酒,不知不觉有些醉意,话也多了,这时老爷爷与老奶奶之间会怎样夸赞对方呢?一石激起三层浪,学生们立即充分发挥想象,人情入境,有的说:“老爷爷会夸老奶奶:‘老伴呀,你虽然老了,但在我心中还是那么美呀!”’有的说:“老爷爷还会夸:‘老伴呀,我喝过这么多酒,你亲手酿的酒最好喝呀!”’有的说:“老奶奶会夸:‘老头子呀,我们的日子虽然苦,但只要和你在一起,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样一想象。“相媚好”表现老两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的场面就浮现在了学生的眼前,学生很自然地便读出了他们的绵缔情意。在读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时,抓住一个“卧”字,我让学生充分想象,想象小儿“卧”的姿态不一,有侧卧,俯卧,仰卧等等,这不同的姿态表现了小儿的无忧无虑,顽皮可爱,学生再读,也就读出了小儿子的天真活泼。就这样,我抓住“相媚好”,让学生品味翁媪之间白头偕老、安享晚年的天伦之乐;又引出重点词“卧”。并点出“无赖”这个词的古今不同意思,品出小儿自由自在、天真无邪的童年乐趣。这个诵读联想的过程让学生走进了词的字里行间,让学生在不断品味、不断想象中进入了词的意境。
  
  三、查找资料,走进时代,领略意境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读诗读词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停住自己的脚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时代的节奏,去感悟时代,去理解时代,与时代产生共鸣,这样古诗词的意境才能很好地把握。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顺南宋,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是他的抗金主张不仅没有得到南宋政权的认可,而且遭到了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这首词就创作于这段时间。对于一个终身主张抗击外敌入侵的将领来说。百姓的幸福安定就是他毕生的追求,同时这也是他对生活的向往。在理解词的意思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了解词人辛弃疾的生平,当时写作的背景等,由此,学生自然就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感受词人那种醉心于恬静闲适的乡村景色,醉心于安乐和美的农家生活的情感,进而深入领略了这首词内在的意韵。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悠远,诗词中有画,画中有情。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不妨谱好这意境的“三步曲”——创设情境,诵读联想,交流资料,让学生走进诗词,走进语言,走进时代,从而让学生领略到其中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只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话者。课堂如果失去情境,就会失去感染力;学生如果失去兴趣,学生就会不愿表达与交流。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以下的教学片断中活用教材,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口语思维训练,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教学片断实录]
主动学习是新课程学习的首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作文,让学生扬起主动作文的风帆呢?    一、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让学生自主表达,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1.鼓励写自由表达文  自由表达文,是指让学生习作不受文体束缚,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写片断,也可以
长期以来,苏教版教材中编排的单元练习似乎有种被冷落的感觉,该如何上,如何教,更是少人问津。  结合第二册《练习7——学用字词句》的教学设计,谈一谈我对于练习教学的点滴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都画些什么?  生:卡通人物、花鸟……  师:这么多小朋友爱画画呀,真好!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很特别的画。睁大眼睛仔细看喽。(师
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如乐章的序曲,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信息设备、音像、网络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尤其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沉闷、枯燥的面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
镜头一:在初读课文之前,教师让学生把生字及生词读一读,把几个难写的生字讲解一下,又让学生对照手边的教辅资料,把一些生词的意思抄写到语文书上。  镜头二:教学生字词时,请学生说一说字的间架结构,找一找形近的字,然后进行组词,接着带领学生把生词读一读,写一写,然后开始读课文。  这样的词语教学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屡见不鲜,很多的语文教师认为词语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认认字,读读词,然后把课文读通顺就可以了。笔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教师面对生成的课堂,能否沉着应对、巧妙引导,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的导学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巧妙进行引导,体现“导”的艺术呢?  一、掌握“时间艺术”  “时间艺术”指的是引导的时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诱导的契机,该诱导时及时诱导,不失时机地伸出援手,为学生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引领学生从
“生活作文个性化”课题原是我校一项省级立项课题,2003年8月,经过专家论证,成为国家级课题“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的子课题。2003年9月开始,我校积极地以“生活作文个性化”研究为载体,以开放的心态、崭新的理念,大胆实施作文教学创新,恪守以生活为本、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写作的内在规律,引领学生走进大千世界、多维时空,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鼓励学生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捕捉情感的浪花,找寻习作的素材,展示
每个小学生都思考,但思考的品质却有区别。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思维决定其一生。”因此,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高品质的思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成功思考力”,从而由日本教育学意义上的“勉强”跨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阶段?在笔者看来,“问题就是答案”。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实质上就是一种问题意识。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培养他们的成功思考力,要结合阅读文本蕴含的问题元素,激发各
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喜欢听故事,就像喜欢吃糖一样,故事对孩子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一些经典的故事,他们可以百听不厌,而故事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是深刻而长远的。课堂上适当地运用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来点拨课堂,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运用故事既符合儿童年龄认知水平,又符合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色。故事内容包罗万象、用之不竭,传承着人类集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