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音乐从“听”开始

来源 :音乐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喜欢音乐,并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素养,就要让他们在感知、了解、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培养、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几乎所有的学生,他们同音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都是从“听”开始的,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们的音乐实践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听”,所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听”为中心,围绕“听”来展开。
  一、熟悉理解音乐从“听”开始
  美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科普兰在其著作《怎样欣赏音乐》中写到:“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尽管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需要某些非音乐的因素来辅助,如借助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来辅助,但欣赏音乐最重要、最根本的方式还是要“倾听音乐”。
  音乐对于学生们的美育影响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在初听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时候,他们虽然很难深刻理解它,对于歌曲或乐曲所体现的情趣是乐观还是悲哀,是积极还是沉重等,大多数学生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每听一次歌曲或乐曲就会受到一次感染,增加一次记忆和联想并唤起美感,把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把歌曲或乐曲的背景、内容、思想性、艺术性直接向学生介绍,这种做法容易使学生被教师所讲的范围局限,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展创造性的联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多“听”,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从多侧面、多角度去理解歌曲或乐曲,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听”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从而实现通过音乐欣赏来“完善自我”这一教学目的。
  二、“听”的“四个结合”
  音乐是“听”的艺术,教学生学会“听”是关键,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培养学生学会“听”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不断启发学生学会比较、鉴别,不断提高他们欣赏的兴趣和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四点体会。
  1、听与视结合
  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视觉功能,在听的过程中发挥视觉感官的作用,设置一些视觉情景,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在教学生欣赏歌曲或乐曲时,利用课件制作一些与音乐内容相关的动画,这些五颜六色的图画可大大提高学生们欣赏的兴趣。笔者在指导学生欣赏《下蛋啰》时,结合歌词内容利用课件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既能听又能看,大大提高了学生欣赏的兴趣。
  2、听与动结合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在欣赏歌曲或乐曲时,他们往往喜形于色,其内心体验与体态表情较为一致,他们会随音乐节奏或摇头晃脑、拍手顿足,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翩翩起舞,这些都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教师要引导学生随音乐节奏而律动,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欣赏歌曲或乐曲,并产生审美升华,把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
  3、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音乐欣赏也是这样。在音乐欣赏中,要启发学生“闻乐而思”,如在倾听《动物狂欢节》时,可以启发学生在倾听时注意思考这样三个问题:一是通过倾听各种动物的叫声来感受音乐形象;二是这首歌曲是怎样表现喜悦心情的;三是除了让学生们模仿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外,各自根据歌曲内容和音乐想象出不同的画面来,还启发他们模仿鸭、鹅、牛、羊、狗、猫等其他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邀翔,不仅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歌曲的美,还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诱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了心情。
  4、听与创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欣赏课中安排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从音乐的节奏开始,在欣赏完一首歌曲或乐曲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编一些节奏并随之律动,这看似简单,却是创新的开始;二是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根据所欣赏歌曲或乐曲的内容让学生表演;三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所欣赏的歌曲或乐曲按各自的理解编成故事,然后或讲故事,或根据自编的故事进行表演。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听歌曲或乐曲的兴趣,一方面也激发了他们创新的热情。
  三、研究“听”的四个注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听”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如何使这一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急于求成。重在合理安排
  “听”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是极为有效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化整为零,积少成多,重在积累。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内容,教师不能因强调“听”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必要的讲解和非音乐因素的传授,而是要力求简明扼要,正确引导,尽可能多地把时间留给学生“听”。
  2、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首歌曲或乐曲听完之后,同学之间、同学和小组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小组和班级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开展一些对歌曲或乐曲的感受、体验的交流、创造合作活动等,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教师在这一交流、创造合作的活动中,给学生以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种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中,要注意克服那种“老师说一,学生不二”的倾向,要追求学生个性的展示,而不强求感受、体验的一致性。
  3、努力营造“听”的外部环境
  在欣赏课中“听”是重要的,但往往时间有限,为了能让学生多“听”,培养“听”音乐的意识,笔者认为,开拓“听”的课外空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在课间会前播放歌曲或乐曲,一星期一首,反复播放,以使学生们熟悉它并能哼唱它的主题;二是在校园的墙报板报上,安排有关音乐的内容,如介绍某歌曲或乐曲的背景、作者、主题或音乐故事,学生欣赏歌曲或乐曲的体会文章等,以提高学生自觉听音乐的意识;三是把听音乐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组织一些音乐会和音乐知识竞答活动,活动的形式要简单,重在实效,发挥好素质教育和“听”音乐相辅相成的作用。
  4、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音乐教育,这是做好音乐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这一前提,做好音乐教育工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音乐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综合运用传统手段和现代设备组织教学,以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听”音乐的兴趣。再次,音乐教师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要了解不同国家民族、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具悉,高雅音乐和通俗歌曲兼备,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吸收;同时,学校领导要鼓励和支持音乐教师积极参加音乐业务的进修和学习,参加音乐的演出和竞赛活动等。最后,音乐教师还要注意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还要有政治、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上好音乐课,引导学生“听”好音乐。
  音乐是“听”的艺术。通过以音乐欣赏课为主要途径来提高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审美能力和对音乐有更深的体验和理解,使学生感到轻松、自信、乐观和聪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音乐教师应尽的职责。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是基督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20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回顾了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地区教会音乐的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对不同仪式中音乐活动的考察与分析,为我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文化;仪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省内外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总能听到崔炳元的音乐作品。《轩辕黄帝颂》被陕西省政府制定为每年祭祀大典的指定音乐,有网友评价其为“东方的圣咏”:《大唐》作为西安标志性音乐,在大雁塔广场配合音乐喷泉已播放3000余次;为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所写的《秦腔吼起来》作为“暖场”音乐,将陕西独具特色的人文气质展现于世人面前……  崔炳元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从1984年至今已创作各种体
期刊
2014年金秋十月,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一台原创民族交响音乐会上,有幸聆听程大兆新作《秦腔》首演。以秦腔为题材的纯器乐作品在民族管弦乐创作中并不罕见,然此《秦腔》不一样的的音乐诠释还是让我久难释怀。翻开节目单,作品之下有这样一段文字:“秦腔似土、深沉豪放悲凉;秦腔似水、如诉如泣如歌。”很明显,新作中蕴含着这位秦地音乐家内心对这一古老剧种深厚的故园情怀,正是这样一种情怀,使我想对作品。尤其是作品背后这
期刊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及时、灵活、巧妙的处理。教学机智,关键在于教师平时要注重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思维活跃度,抓住教学瞬间,果断采取手段。教学机智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  教学机智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作用。笔者就教学机智的特点,结合工作中遇到的经典案
期刊
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理论的介入,国内开始出现了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上的从“重视其(民族音乐)艺术科学和音乐形态研究的方面”转向“更强调这门学科的人文科学的性质”。(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22.)那么,当中、西研究理论、方法、侧重点发生碰撞且暂时无法调和时,国内便出现了“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学科并存的研究局面。至此,国内众多音乐学者逐渐将
期刊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中会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感受与欣赏”既是初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青少年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音乐各个领域学习的基础。歌唱、演奏和创造等都离不开听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对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唱歌时课堂上传来嘹亮的歌声,学生开心,老
期刊
关中民间歌舞是关中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民间歌舞种类很多,关中地区具备了原生戏曲、舞蹈的有利条件,欢快明亮的小曲、激越高亢的锣鼓戏曲,热闹欢腾的秧歌、腰鼓舞蹈应运而生,关中人听听小曲、看看戏曲、扭扭秧歌,悠哉乐哉。关中民间歌舞创作、传播人才济济,也是关中地区民间歌舞艺术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  关中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包括了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
期刊
“音乐party”,亦称“音乐聚会”,它是学生在音乐教师的领导和组织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音乐盛会。《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音乐party”是班级音乐会的一种形式,学生们在“音乐party”中可以用任何属于自己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自己
期刊
【设计思路】  《打字机》是由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描绘性非常强的管弦乐小品。乐曲共一分四十三秒,虽然短小却诙谐有趣。全曲分为ABA三部分。快速平稳的第一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主题以上行、下行的反复波动配以鲜明的节奏构成了形象而具有动感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借助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配以快速灵巧的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打字机美妙的声音。打字机的打字声
期刊
当前,国家的文化政策高度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商洛花鼓业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认为在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文化管理部门以及承担这项工作的各基层单位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对于此问题,笔者有如下认识和建议:  一、保护新传统,重建花鼓戏生存空间  傅谨在谈到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遴选工作时,曾强调一个重要标准:该剧种要能够保护。所谓能够保护就是指它还存在,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