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的多模态海外传播研究

来源 :中国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anluy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受到热捧,其走出去模式凸显新趋势。在主体层面,在传统单模态文本基础上,衍生出漫画、视频等多模态资源,给予读者全方位立体式体验;在载体方面,中国海外本土化平台成立,打通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直接向读者输出网络类型文学作品,实现内外双向驱动;在翻译方面,AI翻译及众包译者审校模式为网络文学规模化走出去赋能。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应充分整合多模态资源的表意潜势,发挥不同模态的互动和协同叙事,注重作品大众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促进网络文学的海外规模化传播,助力中国文学有效走出去。
其他文献
《农学报》作为晚清的专业科技期刊,在农学体系传入和期刊编辑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主办者罗振玉在《农学报》的编辑实践活动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从私办期刊向
胡继风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太爷爷的心愿》(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塑造了老党员“太爷爷”胡守信这一艺术形象,演绎了其用70年时间寻找、证明自己党员身份的故事,读来催人泪下、振奋人心。《太爷爷的心愿》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胡守信的原型张道干是江苏宿迁泗洪人,1942年秋参加抗日武装,年底经时任区委书记的马振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为保护地下党组织,他的党员名册被销毁。1950年,他退伍回乡,开始寻找自己的党员身份。由于他当初是秘密入党,能证明他是党员的只有入党介绍人马振藻,而在茫
将出版学放置在历史与科技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从本体论、价值论、学科发展规律层面探讨出版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学理性支撑。学界应围绕“知识”演进、“知识”生成机制和发展“知识”方式的变化来锚定学科支点和价值基点。新兴传播技术正深度介入知识的收集、生产、把关、筛选与传播,知识获得了永不竭尽的生产动能,成为更广泛的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基于此,出版学应成为社会文化的“元研究”,学科价值更应体现在知识价值的挖掘这一高级阶段。同时,学科独立分化、更新升级、交叉融合的一般性发展规律指引着出版学学科发展;出版学框架明晰、坚实丰硕
“仍”的构形及其实词意义来源,学界一直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结合清华简中的“■”,及相关资料中的“袭”写作“■”,认为“■”“■”均属同字复写的构字方式,是为重复、沿袭意义而造的表意字。后世文字中的“仍”,是“■”左边所从之“乃”讹变为“亻”的结果。同时,我们结合学界有关“乃”的研究成果,对“仍”的实词意义来源进行了梳理。
应急法治类图书的出版,是全面依法治国、应对现实突发事件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理念和政府应急能力的根本核心。文章从我国应急法治类图书20年来出版状况入手,通过应急法治类图书的出版功能的说明,对出版业界承担应急法治类图书出版的社会责任,以及通过应急法治类图书出版承担支持国家应急法治学科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历史使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现行《著作权法》调整了媒体职务作品的权利配置方式,作者只享有署名权,其他著作权归媒体单位享有,可以给予作者奖励.该制度变革顺应了时代要求,也符合国际社会的立法趋势,为
本文所指的同形字是指那些分别为不同词造的、字形偶然同形的字,两字均无音义上的联系。文章以传抄古文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古文内部同形”“古文与战国文字同形”“古文与小篆同形”“古文与简体字同形”等入手分析其演变过程,廓清其发展源流,并探究同形原因及其研究意义。
《二介山房藏秦陶文五十品》是孔祥宇先生珍藏的一批秦陶文,多为精品,不少陶文是首次著录。因该书未附释文,本文对其中的8方陶文略作考释,有“咸渊里耎”“咸沙里差”等。
《文物鉴定工作中发现的三件西周青铜器》一文公布一件新见西周即盘,本文根据目前所披露的材料,结合即盘与即簋的器形和纹饰,在对即簋铭文拓本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者的铭文字形与书体的差异讨论即盘真伪问题。推断即盘为西周中期器物应可信,即盘铭文则是以采拓不精的即簋《集成》拓本为底本,掺杂■簋的铭文伪造而成。
瞄准古文字“强基”助学的特定需求,构建具有不同层次支撑属性的系列数据库平台:“古文字释读工具书检索数据库”,初学者最需要的入门工具;“集释专题数据库”,帮助学习者把握古文字释读史的信息,从而形成古文字学基本积累;“义类专题数据库”,提升一手文献释读的效率;“通假专题数据库”“偏旁专题数据库”,则在深层助学的基础上,具有更多专题研究的导向。“古文字智能图像识别”,打通古文字学习者与古文字数据库之间的人机障碍,并营造古文字智能化研究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