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诸多原因,改革步履维艰,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在改革的大潮中,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开展,有助于人们传统体育观念的转变和对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关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对民族地区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观念 快乐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育
[作者简介]郭学敏(1960- ),男,河南濮阳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党组织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贵州都匀 558000)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189-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体育意识越来越淡薄。要改变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帮助学生理顺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解决好学校体育教育中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得到快乐,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获取学习与身体的雙丰收,从而结束“学校毕业体育锻炼也毕业”的尴尬现象。
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终身体育,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枯燥无味的技战术学习和死板重复的身体素质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快乐体育,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快乐体育,才能真正解决终身体育。民族地区体育教育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其发展本身就滞后,在奋起追赶的过程中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与思考的。
一、民族地区学校快乐体育开展的措施
民族地区聚居了众多民族,各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信仰、风俗习惯各异,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方式。这些文化娱乐方式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开展快乐体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受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发展至今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其学校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民族地区众多的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步伐依然缓慢。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认识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以及它们对学校体育的作用,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现状。
1.使学生认识快乐体育的内涵和价值。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健康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是快乐生活的源泉。体育是促进健康和获取快乐的重要手段,这种重要手段能否被人们接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多渠道的。现代体育已然形成一种社会文化,学校体育教育是这种社会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因此,应加大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和宣传力度,开放与完善体育场馆设施,让学生了解体育、感受体育。二是体育的娱乐性。竞技体育、大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都源于游戏、劳动、宗教活动。愉悦人的身心是体育的本质,而游戏的实质就是娱乐,体育游戏将身体锻炼与娱乐结合,使其更具魅力。体育能吸引人的关键就在于其娱乐性。三是体育的功效,体育是由生物、心理、社会三大方面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就会在社会上传播与交流,特别是随着体育市场化的日益扩大,它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现代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性的人文精神与行为高度统一的动态过程,尽管人们参与体育的动机很多,追求的目标也不仅限于体育的本源——增强体质,但人们的体育行为,正是其体育观的折射和缩影,也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广延性和多元性整体认识的回归。
快乐能使人精神愉悦,体育给予人身体强壮与健康,两者结合大大提升了体育运动的价值。现代体育就是要为参与者创造身心全面发展的条件。体育中的快乐体现为对参与过程的享受,即参与者在运动中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获取胜利的喜悦,在激烈的竞赛对抗中人与人平等的和谐交往,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满足等。快乐体育不仅娱乐人的身心,它还具有情感导向与传递作用,如体育竞技中的集体荣誉感,为集体争光的自豪感,优美高雅的高难度动作创新,展示与不断向人类极限挑战的成就感等。它不只体现在参与者个人在整个追求过程中的愉悦,同时这种情感也在向队友和观众进行传递,激励着人们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体育运动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有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认识倾向。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驱使的原动力,一旦兴趣得到满足,人才会体验到内心的快乐与愉悦。要想使学生真正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就必须使其对体育运动的某一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参与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从而喜爱体育运动。学生的体育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作为体育运动兴趣培养的主渠道——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中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改变学生存在的“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改革学校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态度是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学校体育教育如何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快乐融入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首要途径。二是学校与社会体育场所设施的开放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也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而后产生兴趣,换言之,快乐源于兴趣,而兴趣促进快乐。三是要加大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储备,提高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增强对体育赛事的观赏能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体育氛围,这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参与人群的基本方略。只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阶层与体育教育专业队伍以及学生家庭之间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才是做好以上工作的保证。
3.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源于各民族的生活,除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外,更多的是娱乐。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娱乐性强、简单易行,是民族地区学校开展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巨大财富。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个项目能风靡世界,关键在于开发。民族地区学校占据了天时、地利,只要能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在不失民族传统体育本色的基础上,增强对抗性与娱乐性,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入学校体育课堂就会成为现实。这不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能解决民族地区因经济落后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的困难。
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都有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它是社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人为适应其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其固有的基本特性。简言之,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结果。从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整体结构框架。对其进行服务的就是终身体育教育,该教育要提供保证每一个人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和才华的机会,每一个人终身都得到体育教育与锻炼等诸方面发展身体的机会,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选择随时都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体育教育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换言之,终身体育也就是将体育锻炼融入人的快乐生活中,融入人的职业劳动个别需求中,使体育锻炼、生产劳动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互补充,合理循环。终身体育的这一变化,拓展了体育服务的范围,扩展了体育服务的形式,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和人类对体育功能、价值认识诸方面的变化。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传统体育观念,进一步推动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终身体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人们思想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体育意识。人的一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方面竞争带来的压力,使自己能快快乐乐地享受生活。这种意识形成的关键在于学校体育教育。因为人的行为习惯与他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的青少时代。学校体育教育能否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能否在此阶段中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对终身体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作为各类知识型劳动人才的手段,逐漸向体育为自身健康服务转化。这也就要求人们对体育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人们的体育观念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彻底改变。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体育观念是其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的需要,而人的体育行为来源于人的体育观念,当然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终身体育也就受制于人们的体育观念。
体育作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普遍被人们认识与接受。但真正有其行动的,在我国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学校中所占比例还是很低。究其原因,一是客观现实原因,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数学生家庭仍处于为过上小康生活而日益奔劳之中,加之提供给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有限,从而限制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二是体育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简单地把体育与人体生物科学和个人职业需求相联系,把体育看成教学规则的汇集或一堆按疾索药的运动处方,这造成了学生体育观念中的一些误区。要扭转学生的这种认识,必须将体育作为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来看待。体育不仅仅只是强壮身体,更重要的是使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体育要实现这一目的,终身体育观的树立不容忽视,终身体育的实现离不开快乐体育。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对它的追求贯穿于人的一生。体育锻炼只有让人充分享受到快乐,人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体育锻炼中,只有真正从体育锻炼中体验与享受到快乐,终身体育观的树立才能有基础。因此,把握好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也就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向,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成为人们让子女摆脱贫困,走向富足的希望。可以想象民族地区学生在校学习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加之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因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开展并不理想。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不要说享受体育,就是原有的一点体育兴趣也会慢慢磨灭。因此,要想让民族地区学校的学生重新燃起参与体育的愿望,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结合学校与当地实际,重点是参考学生人数、学生基础、现有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与学生体质的实际,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二是选择多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发挥民族地区学校现有场地和器材的作用,如何将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精挑细选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对抗性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根本。三是让学生有参与活动的时间,并提供参与活动的工具,从而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四是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并保证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使学生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事体育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才会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其目标,改革是必由之路。只有大胆地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学校自身的优势,使快乐进入学生心中,使体育成为学生快乐之源,终身体育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姚仲惠.快乐体育论[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3(1).
[2]于长镇.试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学,1993(5).
[关键词]体育观念 快乐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育
[作者简介]郭学敏(1960- ),男,河南濮阳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党组织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贵州都匀 558000)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189-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体育意识越来越淡薄。要改变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帮助学生理顺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解决好学校体育教育中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得到快乐,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获取学习与身体的雙丰收,从而结束“学校毕业体育锻炼也毕业”的尴尬现象。
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终身体育,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枯燥无味的技战术学习和死板重复的身体素质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快乐体育,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快乐体育,才能真正解决终身体育。民族地区体育教育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其发展本身就滞后,在奋起追赶的过程中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与思考的。
一、民族地区学校快乐体育开展的措施
民族地区聚居了众多民族,各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信仰、风俗习惯各异,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方式。这些文化娱乐方式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开展快乐体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受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发展至今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其学校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民族地区众多的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步伐依然缓慢。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认识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以及它们对学校体育的作用,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现状。
1.使学生认识快乐体育的内涵和价值。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健康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是快乐生活的源泉。体育是促进健康和获取快乐的重要手段,这种重要手段能否被人们接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多渠道的。现代体育已然形成一种社会文化,学校体育教育是这种社会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因此,应加大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和宣传力度,开放与完善体育场馆设施,让学生了解体育、感受体育。二是体育的娱乐性。竞技体育、大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都源于游戏、劳动、宗教活动。愉悦人的身心是体育的本质,而游戏的实质就是娱乐,体育游戏将身体锻炼与娱乐结合,使其更具魅力。体育能吸引人的关键就在于其娱乐性。三是体育的功效,体育是由生物、心理、社会三大方面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就会在社会上传播与交流,特别是随着体育市场化的日益扩大,它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现代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性的人文精神与行为高度统一的动态过程,尽管人们参与体育的动机很多,追求的目标也不仅限于体育的本源——增强体质,但人们的体育行为,正是其体育观的折射和缩影,也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广延性和多元性整体认识的回归。
快乐能使人精神愉悦,体育给予人身体强壮与健康,两者结合大大提升了体育运动的价值。现代体育就是要为参与者创造身心全面发展的条件。体育中的快乐体现为对参与过程的享受,即参与者在运动中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获取胜利的喜悦,在激烈的竞赛对抗中人与人平等的和谐交往,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满足等。快乐体育不仅娱乐人的身心,它还具有情感导向与传递作用,如体育竞技中的集体荣誉感,为集体争光的自豪感,优美高雅的高难度动作创新,展示与不断向人类极限挑战的成就感等。它不只体现在参与者个人在整个追求过程中的愉悦,同时这种情感也在向队友和观众进行传递,激励着人们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体育运动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有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认识倾向。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驱使的原动力,一旦兴趣得到满足,人才会体验到内心的快乐与愉悦。要想使学生真正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就必须使其对体育运动的某一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参与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从而喜爱体育运动。学生的体育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作为体育运动兴趣培养的主渠道——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中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改变学生存在的“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改革学校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态度是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学校体育教育如何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快乐融入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首要途径。二是学校与社会体育场所设施的开放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也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而后产生兴趣,换言之,快乐源于兴趣,而兴趣促进快乐。三是要加大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储备,提高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增强对体育赛事的观赏能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体育氛围,这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参与人群的基本方略。只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阶层与体育教育专业队伍以及学生家庭之间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才是做好以上工作的保证。
3.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源于各民族的生活,除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外,更多的是娱乐。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娱乐性强、简单易行,是民族地区学校开展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巨大财富。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个项目能风靡世界,关键在于开发。民族地区学校占据了天时、地利,只要能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在不失民族传统体育本色的基础上,增强对抗性与娱乐性,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入学校体育课堂就会成为现实。这不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能解决民族地区因经济落后给学校体育教育带来的困难。
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都有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它是社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人为适应其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其固有的基本特性。简言之,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结果。从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整体结构框架。对其进行服务的就是终身体育教育,该教育要提供保证每一个人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和才华的机会,每一个人终身都得到体育教育与锻炼等诸方面发展身体的机会,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选择随时都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体育教育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换言之,终身体育也就是将体育锻炼融入人的快乐生活中,融入人的职业劳动个别需求中,使体育锻炼、生产劳动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互补充,合理循环。终身体育的这一变化,拓展了体育服务的范围,扩展了体育服务的形式,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和人类对体育功能、价值认识诸方面的变化。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传统体育观念,进一步推动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终身体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人们思想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体育意识。人的一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方面竞争带来的压力,使自己能快快乐乐地享受生活。这种意识形成的关键在于学校体育教育。因为人的行为习惯与他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的青少时代。学校体育教育能否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能否在此阶段中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对终身体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作为各类知识型劳动人才的手段,逐漸向体育为自身健康服务转化。这也就要求人们对体育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人们的体育观念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彻底改变。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体育观念是其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的需要,而人的体育行为来源于人的体育观念,当然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终身体育也就受制于人们的体育观念。
体育作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普遍被人们认识与接受。但真正有其行动的,在我国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学校中所占比例还是很低。究其原因,一是客观现实原因,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数学生家庭仍处于为过上小康生活而日益奔劳之中,加之提供给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有限,从而限制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二是体育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简单地把体育与人体生物科学和个人职业需求相联系,把体育看成教学规则的汇集或一堆按疾索药的运动处方,这造成了学生体育观念中的一些误区。要扭转学生的这种认识,必须将体育作为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来看待。体育不仅仅只是强壮身体,更重要的是使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体育要实现这一目的,终身体育观的树立不容忽视,终身体育的实现离不开快乐体育。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对它的追求贯穿于人的一生。体育锻炼只有让人充分享受到快乐,人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体育锻炼中,只有真正从体育锻炼中体验与享受到快乐,终身体育观的树立才能有基础。因此,把握好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也就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向,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成为人们让子女摆脱贫困,走向富足的希望。可以想象民族地区学生在校学习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加之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因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开展并不理想。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不要说享受体育,就是原有的一点体育兴趣也会慢慢磨灭。因此,要想让民族地区学校的学生重新燃起参与体育的愿望,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结合学校与当地实际,重点是参考学生人数、学生基础、现有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与学生体质的实际,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二是选择多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发挥民族地区学校现有场地和器材的作用,如何将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精挑细选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对抗性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根本。三是让学生有参与活动的时间,并提供参与活动的工具,从而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四是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并保证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使学生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事体育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才会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其目标,改革是必由之路。只有大胆地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学校自身的优势,使快乐进入学生心中,使体育成为学生快乐之源,终身体育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姚仲惠.快乐体育论[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3(1).
[2]于长镇.试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学,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