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啦啦操项目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啦啦操是一项风靡校园的体育运动。2000年我国从美国引进该项目至今,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开展效果良好。但鲜有队伍能够代表中国在世界顶级赛事中获得成绩,究其原因,理论研究的重复与不同步是很重要的原因。本文对近些年我国研究啦啦操项目的理论文献综合整理,做出分类归纳,发现研究的局限性与滞后性现象较为严重。
  关键词 舞蹈啦啦操 理论研究
  一、关于啦啦操运动的历史及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徐中秋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月增刊中发表的《啦啦队运动的历史沿革》中较详细的阐述了啦啦操起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重点论述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文章在起源及发展演变过程中重点介绍了国际拉拉队联盟的建立,它促使拉拉队运动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李鸿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2卷发表的《我国拉拉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以2001年至2005年间“两操”协会共举办的四届学生动感拉拉队比赛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历年参赛队数量、参赛人员的年龄分布及大赛的项目组别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拉拉队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现状。得出的结论是近年来我国啦啦操运动在中国大学生艺术体操健美操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但地区间缺乏、平衡,除两广地区、四川省以外的其他省市参与人数不多,将影响到该项目的发展。
  孙铁民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22第4期发表的《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以2004年12月“首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为参考,详细的分析了比赛中的参赛队伍、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基本情况,从而了解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动感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适合各类学校开展。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体现青春活力,并且可以增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陶冶情操和调节心理。该项目开展的普及面还有待于拓宽。加强教练员及裁判员的专业培训是啦啦操运动更好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关于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
  黄楚姬在体育科技2003(24)卷第二期发表的《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中主要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啦啦操的发展史,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出现的拉拉队的最初表现形式(即为高校学生为自己的橄榄球队加油助威)一直到我国在2001年举行的首届“统一冰红茶迎九运全国首届高校动感啦啦操挑战赛”,详细叙述了啦啦操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啦啦操成套动作结构的分析和啦啦操的编排原则。她将啦啦操的成套动作分为开始部分、主体部分和尾声部分。关于整套操的编排应符合健身激情性、独特性、实践性、音乐与动作的吻合性。
  赵秋爽在体育科学研究第8卷第1期发表的《啦啦队的音乐和动作的选编初探》中对拉拉队的音乐和动作的选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动作编排首先要了解我国高等学校拉拉队创编的制约因素,其次是音乐选编的主要依据是按照“中国大体协”审定的《中国大学生拉拉队竞赛规则》来进行。
  三、关于国内拉拉队运动竞赛的调查统计的研究
  余艳在高教高职研究2007年第二十期考试周刊中发表的《我国高校舞蹈啦啦操比赛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以中国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在2001年-2005年主办的几届啦啦操比赛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参加比赛的单位所属地区,参赛运动员的所从事的专业,教练员原始专业、带队经验及参加此方面培训的情况和评判员的专业水平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舞蹈拉拉队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存在较大地域差别,西南沿海和东北较发达城市开展较好,其它地区发展滞后。
  杨云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卷第3期发表的《浅析啦啦操比赛对师范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中以比赛前后师范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后认为,师范女大学生在参加比赛之前普遍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她们通常对舞蹈有兴趣的占大多数,而舞蹈的学习时常达不到健身的效果。学校举行了啦啦操大赛后,让学生们对体育运动有了新的了解。啦啦操是健美操、舞蹈表演和音乐三者完美结合的产物。也是让女大学生为之痴迷的主要原因。赛后,主动参加啦啦操运动的学生不占少数,也因为比赛的周期性促使她们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得出的结论是:对啦啦操的兴趣是师范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啦啦操比赛是促进师范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先决条件。啦啦操比赛的成绩是师范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啦啦操的锻炼价值迎合了师范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四、关于拉拉队运动在教学、训练中的相关研究
  田坤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月增刊中发表《浅希拉拉队队员的技术特点》里主要阐述了拉拉队队员(技巧性啦啦操队员)的不同技术特点,即底层队员、保护队员、上层队员分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能力。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底层队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与队友之间高度的信任感和自信心。应具备的能力除了技术上的要求外意识上的配合和身体的协调发力尤为重要。保护队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要有高度的救助意识和责任感。应具备的能力除技术要求外重要的是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引导能力。
  罗英梅在科技信息2007年第22期发表的《动作示范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中从啦啦操运动的性质、特点着手详细阐述了动作示范在啦啦操运动中的重要。他认为教师的示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示范教学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得出的结论是在啦啦操教学中,动作示范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构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由以前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同时动作示范教学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动作美、姿态美、力度美和健康活力美的快乐,真正实现“健康与快乐”,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李许生在内江科技2007年第八期发表的《啦啦操与体育舞蹈的比较研究》中主要就啦啦操与体育舞蹈的相同点(主要包括基本姿态、协调能力、音乐与动作的结合性以及健身性)和不同点(包括了产生的原因、内涵与范畴、动作的性质和音乐的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应正确把握啦啦操与体育舞蹈的关系,认识他们之间的差异,相互借鉴,促使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健康有序的发展。得出的结论是啦啦操与体育舞蹈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但双方的内在联系也很密切。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识,促进啦啦操更好的发展。
  五、关于拉拉队运动中难度完成的研究
  目前,我国关于舞蹈拉拉队难度的研究还只局限在技巧拉拉队的难度动作上,但已有学者对舞蹈化技巧及竞技健美操的难度动作进行了初探。
  李久克在《谈舞蹈训练旋转与节奏的技巧》一文中,认为要想训练出集规范、数量于一体,让人看起来兴奋、激动的“旋转”,除要求舞蹈教师讲清楚技术要点外,还要以敏锐的目光、节奏合理的分配使学生们掌握要领。“旋转”成功的诀窍,就是依靠掌握“节奏”。而要掌握好舞蹈训练中“旋转与节奏”的技巧,首先要弄清楚节奏与重心、节奏与速度的相互联系。
  柳倩在《超越极限,追求极致——论舞蹈技巧及舞蹈技巧训练》中指出舞蹈技巧以基本素质训练为基础,在解决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各种基本能力前提下,强化体能和运动技能,形成可以直接运用于舞蹈形象创造的技术、技巧,为实现艺术形体的表现力最大化,发挥其它训练无法替代的作用。
  周利和杨玉茹在《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成套动作难度分析》中提出各国健美操在难度动作的类别及分值的选择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高级别、高分值的难度动作选择很少。各国难度的选择存在不均衡性,难度的完成率不高。
  参考文献:
  [1] 徐中秋,邱建钢.国际全明星拉拉队竞赛评分规则(2006-2009版)[S].国际全明星拉拉队协会审定.2006.
  [2] 严爱平.日本啦啦操全国锦标赛观后[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4):36.
  [3] 王丽娟.论我国开展竞技拉拉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7-118.
  [4] 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85-87.
  [5] 王景连.一种新兴的美国体育运动——全美大学生拉拉队比赛赏析[J].文史大观.59.
  [6] 王雁北,仝敬平.2005年河南省大学生动感拉拉队比赛情况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6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高节奏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需要在学校内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尽早实现“中国梦”而夯实基础。休闲体育属于一种颇受大学生们青睐的体育活动,在强身健体之余也能锻炼人的意志。本文首先阐述了休闲体育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休闲体育活动对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体育运动中难免会发生很多损伤,而对损伤的处理也十分的关键。推拿治疗的使用使病态的形变得到缓解甚至恢复原来的结构,其效果是极为明显的。本文运用文献法查阅了大量资料,证明推拿手法是治疗运动损伤比较好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有利于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扩张,改善微循环中的血液流速,能有效地起到疏通经络,解除痉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小群体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组群合作、互帮互助,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将小群体教学模式融入排舞教学,通过实验测试,对比数据,得出该教学模式是否适应排舞教学,以及分析该模式与排舞课融合的优势与不足,以寻求更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期待能对广大体育教师有所启发。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一个人的运动能力对于他之后的运动是有影响的,同时运动能力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一种身份转换下产生的不同的运动要求,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在现在的新兵训练中,训练伤是不可避免的,而基本的身体素质对于训练伤的产生与恢复都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本文中,对于基本身体素质中的初始运
会议
分析了中国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必要性,阐述了实行总量控制的宏观战略,结合实例介绍了区域总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通过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了解,进一步明确总量控制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极大推动作用。从而也乍到当前铁路企业在实施总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使我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