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全球知识管理协作(GKMC)项目探究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时任世界银行的行长James D.Wolfensohn正式提出将世行转变为一个知识型组织——"知识银行"的战略。1999年,世界银行将知识分享和提供金融资源一样被纳入世行的使命宣言中;2000年,世界银行将分享知识写入了组织结构、人事系统、预算之中,知识管理在世行得以全面实施。然而,尽管世界银行知识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现实工作中,寻找特定领域的专家、各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潜在的相互支持以及相关的实践社区是非常复杂的。大家往往依赖于个人的人际关系、个人工作网络、个人主页、
其他文献
<正>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以往,注《论语》的各家几乎都把“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解释为孔子要复兴西周之道。例如何晏《论语集解》注:“兴周道于东方,故曰东周也”;韩昌黎《论语笔解》释:“能复修西周之政,志在周公典礼”;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译:“假若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哩!”“四人帮”更把这句话奉为至宝,解释为“孔子要让周朝的奴隶制度在东方复兴”。我认为,这是对孔子本意的严重曲解。首先,从字面上来看,把孔子
<正> 最近国內学术界,因討論《海瑞罢官》問題涉及到我国历史上关于清官的地位与作用問題。爭論方在开始,尚有待于深入展开。这里想就另一方面,即在西方历史中如何看待近似清官的問題,提出来供大家討論。首先遇到的难題是什么叫做清官?其次
英语儿歌一般都有优美动听的旋律、轻松欢快的节奏,它们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唱英语儿歌对扩
摘 要:教育孩子,需要教师和家长根据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式,时时关注他们的变化,刻刻引导他们的行为。  关键词:教育方式;变化;优点;缺点  偶遇一班主任和学生的姥姥谈论学生在校的表现。该学生平时见到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很礼貌地打招呼,不了解详情的当然会认为他很懂事、很爱说话。但是这个爱说话表现在课堂上,特别是教师正在讲课时就不是懂事、懂礼貌了。据了解,该生除在数学课(任课教师是教导处副主任)、思想
摘 要: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在此就《将心比心》一文对能力培养做几点尝试。  关键词:训练;阅读教学;尝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凭借教材,借助课堂扎实训练学生的诸多能力呢?下面就《将心比心》一文的课堂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营造听的氛围  一位
<正>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道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是右翼,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已经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成为争取中国统治权的第三个战士。这里,我们就上海资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中的经济原因、组织形式和行动中的表现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上海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进行斗争的经济原因。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矛盾、特别是和日本资本的矛盾是上海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进行斗争
<正> 长期以来,竞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重要特征,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水火不相容。这种观点好象是无庸置疑的常识。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向这个传统观念挑战了,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难道绝对排斥竞争吗?竞争的本源和它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力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这段话虽是在谈协作时讲的,然而,它无疑揭示了竞争的一般性和最重要的本源,这就是生产劳动中
摘 要: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教师的教育创新,是学生消除创新神秘感,激发创新意识的最好范例。教师以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以创新实践去带动学生,以创新精神去鼓舞学生,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途径;回归教育;本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成本核算在工业企业的管理内容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我国是全球生产大国之一,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核算对我国工业企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
<正> 一速度和比例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三十年来,我们对速度和比例关系的认识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一九五七年之前,我们比较重视按比例,重视综合平衡,把正确安排比例关系,搞好综合平衡当作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中也有过缺点,就是一九五六年基建投资陡升,使财力、物力失去平衡,引起了一些问题。但是,很快就纠正了。并且,我们还从中认识到:国家建设规模必须同财力、物力相适应;基本建设大小不取决于钞票多少,而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