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开启“自主质疑”之门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自主质疑被“绑架”成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阐述了学生无法感受到自主质疑带来学习兴趣的原因,并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自主质疑;引领;铺垫;磨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自主质疑,就是指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自己独立思考,主动设疑问难,追根问底,从而探索新知。可是听了上百节语文课下来,学生是在进行真正的“自主质疑”吗?当自主质疑被“绑架”成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时,当自主质疑缺少独立思考时,学生怎么可能在探索新知的世界里找到快乐的源泉?学生之所以无法感受到自主质疑带来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原因有几个:一是学生缺少独立思考,主动设疑问难的空间。几乎每堂课总是重复着以不变应万变的自主质疑三部曲:看到课题你的小脑袋里产生哪些疑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发现?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每节课都是如此,那么文本又怎能激起学生内心的那份情感共鸣呢?二是教师不舍得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过低估计小学生的素质,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事事包办,枝枝节节一讲到底,让学生又绕进了接受学习。归根结底,教师是认识不到位,观念没有转变。三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原有的知识体系没能达到理解并接收新事物的程度。新旧知识之间没有构成强烈的好奇、探究和求知的欲望。自主质疑也就无从谈起。要想让学生爱上自主质疑,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主质疑需要引领
  从“三案·六环节”、“三案·六模块”到今天的“生态建构式课堂”实践,学生们在课堂上是敢问了,我们听课时经常能看到课堂上学生竞相举手提问的场景。这都得益于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长时间的探索实践,将提问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可是,回过头看看表面上踊跃提问的场景,我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质疑”的同时,问的有价值吗?他们提的都是有疑而问吗?
  先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苏教版三年级第二单元课文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萨的天空》。在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后,教师在分别执教这三课时,都出示了课题,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学生甲:北大荒在哪里?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以北大荒的秋天为课题?
  学生乙:西湖在哪里?西湖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以西湖为课题?
  学生丙:拉萨在哪里?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以拉萨的天空为课题?……
  学生提的这些问题,应该是预习过课文之后自己就能解决的问题,简单肤浅,缺少思考价值。完全是由于学生揣测教师课堂教学,迎合教师教学过程提出的;如果我们稍加引导后就不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在哪里荡船游玩?游玩时会看到哪些景呢?《做一片美的叶子》谁要做一片美的叶子?为什么不做美丽的花朵,而做一片美的叶子?《北大荒的秋天》北大荒在哪里?为什么不写北大荒其他的季节,而只写北大荒的秋天?等等。引领是一种带有目标性的导向,是为了把学生的敢问真正带到善问的境界。我们要为学生梳理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才能有目标的去初读课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假质疑”的现状。我们应把质疑环节看成是发展学生语文思维的机会,而不是引出课文内容的手段,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解读文本,找准延展学生思维的点。
  二、自主质疑需要铺垫
  很多时候,我们鼓励质疑,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却又感到无从下手,提的问题要么啰嗦零碎,毫无意义;要么无关紧要,缺乏深度;要么不着边际,偏离主题。这种抓不到问题要害,问不到点子上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开动脑筋,运用智慧,设计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一般应采用铺路、搭桥的方式,即在教师的暗示、提示、点拨、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经历自主质疑的过程。没有大胆的放手就没有真正的自主质疑。
  比如苏教版教材第五册《拉萨的天空》一课的第一节有这样一句:“那里的天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以自己的讲解为主,用优美的语言对拉萨的天空进行了一番描述后,就对学生说:“拉萨的天空多美呀,你对这句描写有什么说的吗?”这时学生也只是肤浅地应付 老师,问道“湛蓝有多蓝?”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与进取精神并未被激发,知识可以传授,但思维只可以影响而不可以迁移,更不能强加。质疑是由内而外、疑由心生的。如果换一种教法,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这句话,然后问问:见过蓝宝石吗?见过水洗过的蓝宝石吗?这时出示蓝宝石图片,你会用什么词形容它的蓝?学生此时就会对“拉萨的天空真有这么蓝吗?”“哪有天空蓝的透亮的?”表示怀疑。这样的教学设计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此时再让学生读下文,就很容易通过“明净”、“纯洁”、“蓝晶晶”、“让人神往”和“紧紧吸引”来理解“湛蓝”、“透亮”这一特点。
  三、自主质疑需要磨刀
  由于遗传因素和后天教育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能力需要一个有实践、训练、培养的过程,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始阶段会慢一些,花费时间多一些,这没有关系,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让学生自学质疑是在“磨刀”、练功。教学中,把质疑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如:对能力稍差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时,可采用“你有问题吗?”“你有不同意见吗?”“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等策略,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问题。对他们提问的质量不要过多地评价,绝对不能冷嘲热讽。对他们所提问题要有答复,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决不能作为一种点缀。教给他们提问的技巧,如:抓住课题提问,抓住重点句段提问,抓住矛盾处、重复处等提问等。
  学生一旦学会了自主质疑,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的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就能不导自悟、不教自得,达到“无疑处生疑”,“不待教师教”的理想境界。
  长此以往,学生依靠自己的独立探索不但获得丰富的、印象深刻的知识,更获得了自学能力。这一切贵在坚持。
  (责任编辑:晏文)
其他文献
4月30日,淮安市十大教学模式数字化启动仪式在省清江中学举行。副市长王红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朱亚文,省教研室主任鞠文灿,省电教馆书记陈明,省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赵
如今灯会越来越少,很多人不知道去哪里看灯。没关系,我们在家可以自己做花灯、赏花灯.
期刊
在印度,有一块巨石像练就了神功一样,悬在半山腰长达1200年之久。这块巨石就是位于马哈巴利普兰的克里希纳黄油球。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呢?  一个大的地面接触面对于建筑保持稳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胡夫金字塔,塔底面积达52 900平方米,上尖下宽的结构也有利于稳定。而克里希纳黄油球外形是半球形,重量超过250吨,高度、宽度约6米,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4平方米。  它矗立的地方也非常特别,不是水平面,
【摘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对话情景,在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的阅读。  【关键词】思维碰撞;心灵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沙漠里的绿洲》  [片段一]  师:刚才,同学们默读了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沙漠中的绿洲很美。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师:谁能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是
安仁镇是龙泉市的东大门,距县城30公里,全镇总面积207.7平方公里,人口18386人,年生产黑木耳菌种800多万包,产品销往湖北、江西、安徽等13个省市,被誉为“中国黑木耳菌种之乡”。同时
【摘要】小学诗歌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吟诵,品味,领悟,运用,才能构建诗歌学习的理念,陶冶情操,让他们受益终身,促进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吟诵;诗情;素养;运用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我国丰富多彩的诗歌,这些讴歌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勤劳的人民,抒发爱国、爱家乡的丰富情感的古代诗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摘要】让学生多进行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分析了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正确对待朗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