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zhan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多进行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分析了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正确对待朗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相当重要,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法之一。让学生多进行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朗读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并不多,因而在朗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太多的朗读时间
  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很短,一节课才40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既要讲解,又要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要通过做习题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验学习成果,看学生对知识点有没有完全消化,因此,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大多数小学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迫不及待地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和分析,生怕哪个地方没有讲解到位,导致学生听不明白,所以,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教师用于进行讲解的时间就占了35分钟,剩下的几分钟时间里,既要进行总结,又要让学生进行习题操练,因此学生用在朗读上的时间就微乎其微了。由于课堂上对朗读训练得太少,因此,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文章中所蕴藏的丰富情感就很难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这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朗读时目的不明确,“滥读”十分严重
  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朗读时目的不明确,都抱着好玩的态度,有些学生还像南郭先生一样,混在其中,使得“滥读”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讲授《落花生》这一节课时,教师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哥哥、姐姐、爸爸、妈妈还有文章中的“我”,在朗读时都把角色表演得特别到位,但是由于在朗读前,教师并没有明确朗读目标,朗读中也没有给出特别的指导,读完后由于时间比较紧,也没有及时对朗读效果作出评价,所以学生朗读时就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很难让朗读教学收到预想的效果。
  (三)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
  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常表现在指导的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教师在分析完某句或某段后就对同学们说,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或这段,记得读的时候一定要把什么语气读出来。而且教师的指导也不得当,只注重读时的声音,看学生读的声音大不大,读的声音大就表示学生完全了解课文了,只看重表面上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心的体验和语言所存在的内蕴。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还经常听到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哪个字或词要读重一些或轻一些,哪个句子要读得快些或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本质意义。因此,很多学生只要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习惯性地认为要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所表达的效果会更强烈一些。
  二、如何正确对待朗读教学
  (一)保证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间
  语文朗读教学中,一堂课中教师务必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在15分钟以上,只有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才能让学生在朗读过程去体会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先进行试读、练读,而后慢慢过渡到有品味性地去读,最后能从朗读中读出感情来,读出层次来,读出韵味来。因此,保证充分的朗读训练时间,为后来进行课文讲解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目的地进行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教师都要按照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进行朗读训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正如教学目标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朗读训练时, 要从以下三个阶段着手,第一阶段让学生重点读准生字词的音;第二阶段要让学生逐步读流利,不断读、不能读出破句;第三阶段就要让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去进行朗读训练,文章中的小女孩一共划着了几次火柴?她每划着一次火柴又看到了什么?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现实生活中的小女孩又是怎样的呢?在进行全文朗读时,学生就会在问题的提示下,很快找到与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关的段落或句子,也会很认真地紧紧围绕问题去细细品读和思考,一层一层地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明白小女孩过着孤单寂寞、饥寒交迫的生活,从中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向往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学生一旦理解了文章内涵,并有目的地去进行朗读,对文中的感情就会会于心而发于声,读起来也就声情并茂了。
  (三)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并做好朗读训练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进行时,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先钻研好教材,把课文的情感脉络把握清楚,把文章中字里行间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领略好。例如,在叫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要采用哪种教学手段或教学形式,确定好文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有如何安排教学时间,文章中哪些词语或段落是要有感情地去朗读,所采用的语气、速度或语调有什么要求,并有感情地通读全文,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就会得心应手,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很快就能入情入境,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和朗读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朗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多进行朗读训练,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整体水平,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其他文献
周末,妈妈带二虎去吃他最爱的烤肉。好不容易捱到菜上桌,二虎拿起筷子就准备吃,却被妈妈阻止了。"等等,碗筷还没消毒呢。"说完,妈妈拿起桌上的热水壶,用热水把餐具都烫了一遍
现在小偷非常猖獗,常偷钱和手机,人们防不胜防。学习了蜜蜂的本领,了解到蜜蜂会“记仇”,我想利用它这个特性发明一种防盗钱包。  这种防盗钱包里装有一只“记仇”的机器小蜜蜂,它会记住主人的气息。如果小偷偷走了钱包或者只拿走了里面的东西,机器小蜜蜂会提醒主人并一直跟踪小偷,同时把小偷的位置信息发送到主人的手机上,让小偷无处遁形。  指導老师 邢怀燕
4月30日,淮安市十大教学模式数字化启动仪式在省清江中学举行。副市长王红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朱亚文,省教研室主任鞠文灿,省电教馆书记陈明,省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赵
如今灯会越来越少,很多人不知道去哪里看灯。没关系,我们在家可以自己做花灯、赏花灯.
期刊
在印度,有一块巨石像练就了神功一样,悬在半山腰长达1200年之久。这块巨石就是位于马哈巴利普兰的克里希纳黄油球。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呢?  一个大的地面接触面对于建筑保持稳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胡夫金字塔,塔底面积达52 900平方米,上尖下宽的结构也有利于稳定。而克里希纳黄油球外形是半球形,重量超过250吨,高度、宽度约6米,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4平方米。  它矗立的地方也非常特别,不是水平面,
【摘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对话情景,在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的阅读。  【关键词】思维碰撞;心灵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沙漠里的绿洲》  [片段一]  师:刚才,同学们默读了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沙漠中的绿洲很美。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师:谁能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是
安仁镇是龙泉市的东大门,距县城30公里,全镇总面积207.7平方公里,人口18386人,年生产黑木耳菌种800多万包,产品销往湖北、江西、安徽等13个省市,被誉为“中国黑木耳菌种之乡”。同时
【摘要】小学诗歌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吟诵,品味,领悟,运用,才能构建诗歌学习的理念,陶冶情操,让他们受益终身,促进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吟诵;诗情;素养;运用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我国丰富多彩的诗歌,这些讴歌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勤劳的人民,抒发爱国、爱家乡的丰富情感的古代诗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