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靠近,火星航天器需要“蹲下——掩护”

来源 :国际生态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颗高速飞行的彗星即将要与火星来一场近距离接触。赛丁泉彗星预计将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点27分时进入与火星不到八万七千英里的距离,对于一颗低空飞行的彗星来说,这一距离已经非常近。太空陨石的飞行速度约为12万6千英里每小时(56千米每秒)。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认为该颗彗星不会和火星相撞,但彗星会喷射出一道尘埃与气体,这些尘埃与气体可能会对围绕火星运行的航天器造成损害。
  “火星会正好处于一片碎片云的边缘,所以它有可能会与某些颗粒冲撞——也有可能不会,”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喷射推进实验室中火星探险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里奇·楚雷克在媒体发布会中表示。
  “在56公里每秒的速度下,一个0.5毫米大小的颗粒就可以损坏这些航天器中的某一台。”近地天体项目办公室主任唐·约曼斯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录像中说。
  安全起见,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将在彗星靠近时将火星奥德赛号,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和新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移动到星球的另一边。
  “我们会躲在火星后面,”火星项目工作室轨道飞行器研究项目负责人罗波·洛克说,“就像发生地震或者碎玻璃漫天飞舞的时候躲到桌子底下一样。”
  人造卫星会在彗星呼啸而过时拍下照片并记录下数据。一些地基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也会拍照。
  那么火星表面的探测器又如何呢?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表示火星漫游车在火星大气的保护下,非常安全。
  A comet is speeding toward a close-encounter with Mars.Comet Siding Spring is expected to come within 87,000 miles of Mars at about 2:27 p.m. ET on Sunday -- very close for a comet flyby. The space rock is moving at about 126,000 mph (56 kilometers per second).
  NASA thinks the comet will miss the Red Planet, but comets spew out a trail of dust and gas, and that could damage the fleet of spacecraft orbiting Mars.
  "Mars will be right at the edge of the debris cloud, so it might encounter some of the particles -- or it might not," Rich Zurek, chief scientist for the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at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said in a press release.
  "It only takes a half-a-millimeter-sized particle traveling at 56 kilometers per second to injure one of these spacecraft," Don Yeomans, manager of the Near Earth Object Program Office said in a NASA video.
  Just to be safe, NASA will move the Mars Odyssey orbiter,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MRO), and the new 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 (MAVEN)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planet as the comet approaches.
  "We're going to hide behind Mars," said Rob Lock, Orbiter Studies Lead in the Mars Program Office. "Kind of like diving under your desk if there's an earthquake and flying glass around."
  The orbiters will take pictures and collect data on the comet as it zips by. Several Earth-based and space telescopes, including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also will take pictures.
  What about the probes on the surface of Mars? NASA says the rovers are safe and will be protected by Mars' atmosphere.
  http://edition.cnn.com/2014/10/17/tech/innovation/mars-spacecraft-comet-siding-spring/index.html
其他文献
在欧洲,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地区都在流行一种趋势,即尽量使郊区生活远离汽车,这也是所谓“优智计划(Smart Planning)”的一部分。2006年建成的德国沃邦(Vauban)社区正是这种潮流的典范。沃邦是个与传统郊区很不相同的富裕社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沃邦的绝大多数街道都不允许开车,也不允许居民自建车道和车库。骑自行车和步行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即使不是绝对“无车”,这个沃邦社区也的确是个高度少
期刊
A receding body of water leaves behind a ghost town of what it used to be: abandoned fishing vessels, miles of dried seabeds, and an accumulation of thick dust in the air.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at j
期刊
Food is like the Heaven of the people", the household saying now seems to be a gross mockery after the outbreak of a chain of food safety scandals. And as for "Rewarding yourself with gourmet", anothe
期刊
李玉良,笔名黄胤,别号燕山布衣,1949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夏名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东方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社花鸟画研究成员,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黄胤,弱冠学书,数十年研习不辍,师承刘炳森先生,在先生的指导下潜心学画,并得到启功、欧阳中石、贾松阳、王成喜、马泉等诸多书画名家提携和帮助。书法上法秦法近取明清,用笔奔放中见
期刊
水体退却,仅留下一座鬼城:被遗弃的渔船、连绵几英里的干枯河床和空气中厚厚的尘埃。很难想象在几十年前,这一荒凉之地曾经还是熙熙攘攘的景象,捕鱼业盛极一时,到处是忙碌的渔民身影。然而仅仅几十年时间,却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水,或水缺乏是根源所在。用“水是生命之源”这个普世真理来解释这场世界上最为惨痛的生态灾难--咸海的萎缩--无疑恰如其分。咸海位于中亚地区,坐落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虽
期刊
在经历了暴力冲突以及自然灾害的伤痛后,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曾在一次演讲中满怀深情地告诉大家,“我们回望悲伤,但更希冀前方”。他说:“斯里兰卡已决心做出改变。为迎接整个世界,我们愿将苦难留在身后,将目光投向未来。正如伟大的科学家兼作家亚瑟·克拉克所说,他的第二故乡斯里兰卡,是地球上仰望星空的最佳之地。”  2010年11月19日,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凭借50.29%的微弱优势击败其主要竞争对
期刊
马来西亚东海岸城市关丹附近2011年开始建造一座稀土处理厂,当地居民对工厂的建设及其放射性风险极感担忧。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该工厂进行了两次访问后得出结论,这座稀土处理厂的放射性风险较低,该机构同时建议稀土处理厂与政府机构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消除误解。  2011年6月莱纳斯稀土处理厂还在建设之中时,原子能机构就开展了一次实地访问,并且提出了11条建议。此次由国际原子能机构8名专家开展的访问
期刊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周运动三次,可把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16%,而且每周运动的次数越多,患病的风险就越低。伦敦大学学院儿童保健研究所佩雷拉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对11,135个在1958年出生的人进行长年追踪,直到他们50岁为止。  研究人员让参与调查者填写问卷,以评估他们在23岁、33岁、42岁和50岁时的心理压力状况。受调查者也被问到运动的次数。  结果发现,那些增加每
期刊
经过10多年的谈判于四年前在日本名古屋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以及公正和公平地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10月12日正式生效,为全球分享生物遗传资源提供了更多的确定性和透明度。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项目官员费加罗阿(Viviana Figueroa)指出,这一议定书的生效使全球在确保获得和分享利用遗传资源的惠宜以及和相关传统知识方面建立了一个全球机制。  费加罗阿说,
期刊
据英媒10月21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与吸烟者一起生活的非烟民如同生活在“雾霾城市”。他们所处的环境的空气质量等同于那些生活在空气极度污染城市中的非吸烟者。  报道称,爱丁堡大学和阿伯丁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出版的研究报告指出,对不吸烟的人来说,搬进一个无人吸烟的住所对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研究人员共同采集了93个吸烟家庭和17个非吸烟家庭的空气质量数据。结果显示,93个吸烟家庭中的PM2.5平均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