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钳工被誉为“万能工种”。它是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操作方法,其特点是:技艺性强、应用范围较广;不受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万能性和灵活性的优势。钳工不仅是机电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之一,而且是对产品的最终质量负有重要责任的工种,技工院校中机电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钳工这一技能。钳工实训课正是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笔者在钳工实训课中找出该课程的问题,并努力寻找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
一、当前钳工实训项目存在的问题
首先,锉削实习所用工具比较简单,如钳台、锉刀、钢尺等,学生对锉削没有好奇心,缺乏求知欲,有的学生还错误地认为锉削技术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及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生产现场相差甚远,即使掌握了,也没有用武之地。另外,锉削效率低、进度慢,学生实习无兴趣,要锉好一个平面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有时一上午也锉不平一个工件,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认识不到锉削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实习时,很多学生应付凑合,满足于“及格”,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
其次,刚刚参加实习的学生,不能认识到钳工专业的特殊性,其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具备。钳工实习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少数学生怕苦怕累,甚至叫苦连天,不愿完成既定的实习训练课件,在实习中偷工减料,影响了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锉削实习时声音大,实习环境差,学生有心烦意乱的感觉。由于条件的限制,几十名学生在一个场地实习,锉削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刺耳,存有心烦意乱的感觉。
第四,個别学生体能素质差,难以完成实习训练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有的学生尽管实习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是由于体能不足,影响了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钳工实训教学策略
1.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训练机械单调,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所以总让学生在钳工实习中望而却步。在科技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中,镶配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但目前的教学还是简单的镶配件的练习。笔者调查过已经毕业分配的学生,他们大多数认为以前在学校所学的钳工根本达不到工厂里的要求。现在的钳工教学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削锉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思想,完全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思路应该与时俱进地着重转变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而且不要让学生只满足于所学,要基于所学引导学生走上创新的路子。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既要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2.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意愿
笔者所在学校为技工类学校,学生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差距较大。对机械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就只想混张技校毕业证,文化课不必说,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学校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中、高级工证书,然后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高职类考试的学生,也要在技能考核合格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工业上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所以,在钳工教学时,笔者并不在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先召开一个动员会,在会上谈谈钳工的待遇,举出很多优秀钳工工作者的贡献例子,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3.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夯实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并在锉削实习教学中,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例如,锉削是钳工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于是采用口诀法教学:“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简短几句话,从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以及操作用力几方面加以形象的概括。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一旦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针对错误有的放矢,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易记易改。
4.认真分析课题,严格检测工件质量
在钳工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对课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是提高训练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训练之前,要对课题内容如图纸、技术要求、材料、工量具等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训练之中,指导教师要加强训练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有共性问题时要立即停止训练,对学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单独进行处理;训练课题结束之后,要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成果通常是产品或工件,通过技术测量可以检测出产品或工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和配合间隙等方面的情况,定量地评定其精度。当前,无论是在钳工职业技能鉴定还是在省、市举行的各类钳工操作技能竞赛中,锉配工件质量已成为衡量操作者和参赛者钳工技能水平高低的主要尺码。由于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这种特殊性,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严格检测工件,采取“三检”互补、“检、讲”结合、以“检”促“改”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检”是指对完成的工件实行学生自检、学生互检和教师检测的办法;“检、讲”结合是指工件检测结束后,指导教师要集中学生进行工件检测讲评,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检”促“改”是指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马上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改正存在的不足。检测工件的过程实际上是操作训练效果信息反馈的过程,充分利用好这种反馈,有利于提高技能训练效率,有利于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
综上所述,尽管钳工技能训练存在很多客观问题,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思想、明确目标、打牢基础、严格检验,以技能的养成为目标,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一、当前钳工实训项目存在的问题
首先,锉削实习所用工具比较简单,如钳台、锉刀、钢尺等,学生对锉削没有好奇心,缺乏求知欲,有的学生还错误地认为锉削技术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及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生产现场相差甚远,即使掌握了,也没有用武之地。另外,锉削效率低、进度慢,学生实习无兴趣,要锉好一个平面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有时一上午也锉不平一个工件,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认识不到锉削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实习时,很多学生应付凑合,满足于“及格”,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
其次,刚刚参加实习的学生,不能认识到钳工专业的特殊性,其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具备。钳工实习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少数学生怕苦怕累,甚至叫苦连天,不愿完成既定的实习训练课件,在实习中偷工减料,影响了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锉削实习时声音大,实习环境差,学生有心烦意乱的感觉。由于条件的限制,几十名学生在一个场地实习,锉削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刺耳,存有心烦意乱的感觉。
第四,個别学生体能素质差,难以完成实习训练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有的学生尽管实习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是由于体能不足,影响了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钳工实训教学策略
1.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训练机械单调,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所以总让学生在钳工实习中望而却步。在科技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中,镶配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但目前的教学还是简单的镶配件的练习。笔者调查过已经毕业分配的学生,他们大多数认为以前在学校所学的钳工根本达不到工厂里的要求。现在的钳工教学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削锉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思想,完全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思路应该与时俱进地着重转变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而且不要让学生只满足于所学,要基于所学引导学生走上创新的路子。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既要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2.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意愿
笔者所在学校为技工类学校,学生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差距较大。对机械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就只想混张技校毕业证,文化课不必说,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学校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中、高级工证书,然后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高职类考试的学生,也要在技能考核合格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工业上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所以,在钳工教学时,笔者并不在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先召开一个动员会,在会上谈谈钳工的待遇,举出很多优秀钳工工作者的贡献例子,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3.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夯实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并在锉削实习教学中,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例如,锉削是钳工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于是采用口诀法教学:“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简短几句话,从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以及操作用力几方面加以形象的概括。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一旦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针对错误有的放矢,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易记易改。
4.认真分析课题,严格检测工件质量
在钳工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对课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是提高训练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训练之前,要对课题内容如图纸、技术要求、材料、工量具等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训练之中,指导教师要加强训练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有共性问题时要立即停止训练,对学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单独进行处理;训练课题结束之后,要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成果通常是产品或工件,通过技术测量可以检测出产品或工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和配合间隙等方面的情况,定量地评定其精度。当前,无论是在钳工职业技能鉴定还是在省、市举行的各类钳工操作技能竞赛中,锉配工件质量已成为衡量操作者和参赛者钳工技能水平高低的主要尺码。由于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这种特殊性,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严格检测工件,采取“三检”互补、“检、讲”结合、以“检”促“改”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检”是指对完成的工件实行学生自检、学生互检和教师检测的办法;“检、讲”结合是指工件检测结束后,指导教师要集中学生进行工件检测讲评,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检”促“改”是指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马上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改正存在的不足。检测工件的过程实际上是操作训练效果信息反馈的过程,充分利用好这种反馈,有利于提高技能训练效率,有利于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
综上所述,尽管钳工技能训练存在很多客观问题,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思想、明确目标、打牢基础、严格检验,以技能的养成为目标,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