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减数分裂》复习课教学实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kui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细胞分裂过程中主要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行为的变化,染色体是核基因的载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孟德尔提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让学生扎实、牢固掌握减数分裂是学好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前提,减数分裂中的基因重组为生物的变异提供重要的来源,同时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关键词: 《减数分裂》 过程图 基因间关系 交叉互换 染色体数目变异
  减数分裂对学生而言是数一数二的难点知识,在以往旧课程下对减数分裂的教学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基本都以教师边画图边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最后再用几道练习题加以巩固。这样的授课使学生当堂对知识掌握扎实,但在以后的学习中极其不利。都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其实就这一节的学习内容而言可以说“眼过千遍加耳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一、在教学内容设计
  1.识记减数分裂过程和图像。
  (1)描述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简述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的分裂前后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并分析原因。
  (3)说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
  (4)识别简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各时期图像并说出理由。
  2.画图、计数—扎实掌握减数分裂过程。
  (1)画出雄果蝇(2N=8,XY型性别决定)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的过程。
  (2)分别指出以上各图中的同源染色体和其中的一个染色体组。
  (3)计数各时期细胞中相关结构的数量,并用曲线图表示(自己绘制坐标)。
  3.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之间的关系——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画出图甲细胞的分裂过程(标明基因的位置)。
  (2)分析以上A与a,B与b,A与A(a与a)、B与B(b与b)分离的时间,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成对基因分离的时间。
  (3)根据以上⑴的过程图分析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数量、种类。
  4.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的意义—增加了生殖细胞的种类,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1)分析染色体组成如图乙的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的类型(基因型)有哪几种?
  (2)若在图乙中含有E和e的染色体片断能交叉互换,画出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分析产生的生殖细胞的类型(基因型),与不交叉互换时产生的生殖细胞类型比较。
  5.与减数分裂有关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分析。
  二、教学过程说明
  以上内容中的第1项和第5项由我在课堂上提出,第2、3、4项由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独立完成,并由我逐一批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在课堂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就对课堂中有针对性的问题做简单说明。
  学生对第一部分的回答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唯一的问题是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在减数分裂Ⅰ前期除了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外还有交叉互换。其实不然,交叉互换只发生在极少数时候,这需要重点强调。在第二部分所有问题全部清楚地解决掉以后,第五部分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都全部正确解决。
  在第二部分“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的作业批阅时,我将画图完全正确且认真的几份作业留待课堂上展示。在课堂上展示的同时请相关学生仔细讲解,其他学生注意聆听,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如此既可以锻炼讲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激起其他学生积极向上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出示几种学生画的错误的图(事先不说明),由学生发现其中问题并加以纠正(这些问题有三种:复制后染色体结构不变但数量加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同一个细胞中有些染色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两条染色单体构成,有一些着丝点已经一分为二)。借此机会强调:这些问题不是知识上的错误,而是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培养得不够好,是很容易可以克服的。
  学生对从分裂图像中找出一个染色体组已经牢固掌握(对染色体组的定义,内涵理解透彻),但是对同源染色体的内涵有待提高。有学生将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着丝点分开产生的两条染色体看做同源染色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请这些学生阐述理由,在他们阐述理由的过程中就有其他学生提出异议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此时教师无需多说,要做的只是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争论,在争论中取得信任,在争论中成长,在争论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认知。
  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图的分析,学生得出“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相同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结论。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提出“当间期DNA复制时出现基因突变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还可以发生在什么时期”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经过画含有基因的细胞分裂图,学生主动总结出一个细胞分裂产生四个生殖细胞,分为两种类型。若是一个生物体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很多,类型则有2■种(N代表染色体对数)。
  分析细胞分裂时没有交叉互换和交叉互换后生成的生殖细胞的种类,学生清楚地得出交叉互换能增加生殖细胞的类型,从而为生物变异提供重要来源,同时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再难的内容只要让学生主动探索,都会变得很简单。常听有教师说学生不会画减数分裂的曲线图。一方面,可能是教师给的条件太笼统,学生不好下手,另一方面,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实质没有掌握,只是死记硬背各时期的特点,所以不会应用。不一定要让学生画出相关曲线,但一定要分析现有曲线代表哪种分裂过程中的什么结构的曲线。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熟悉且牢固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做到这一点的唯一途径是学生多动手画过程图。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多媒体模拟实验则是在真实物理实验基础上的虚拟再现。虽然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克服了器材实验教学的许多弊端,给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能仅依靠多媒体模拟实验,而不亲自做实验。否则,就会给学生不真实的错觉。多媒体模拟技术应该用于弥补物理器材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而不应该盲目模拟。所以,只有实现物理器材实验与多媒体模拟实验的优势互补,才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观察、独立思考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挖掘学生智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简化教学操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多媒体 物理教学 利弊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
摘 要: 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使用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做好课前预习,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做好课后导学,真正发挥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导学案 使用价值  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学习,并且按照《新课程
摘 要: 高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趣味性实验。精讲的前提是教师充分地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当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精讲多练 课后反思 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寄托在“加班加点”的补课上,其主渠道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和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实施情境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这给传统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情境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作用,并分析了情境式教学方法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实效性 化学教学  引言  九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冲刺阶段,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场所,欲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才有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老师采取的措施有很大关系,假如措施得当,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否则,再多努力也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化学教学 优化措施 教学效率  在应试教育时期,老师可以漠视课堂教学效率,即使课堂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也可以采取补课等“补救”措施。然而,新
摘 要: 初中化学具有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内容丰富的特征。这使得初中化学必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并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促进初中化学和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结合。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为核心
摘 要: 前置性作业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指在讲述某一部分内容之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部分入门级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中,作者从原理对前置性作业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帮助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阐述,希望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前置性作业 初中化学教学 实施策略  前置作业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