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师德内涵的解读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它由三个子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有机组合而成。 首先,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其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要覆行教书育人这一特定的职责;再次,教师无论在社会上作为一般人,还是作为专业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三者的有机组合就产生了教师职业道德这一概念: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二、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对我们来说毕竟是新事物,需要一个健全和完善的过程。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体制被冲破了,新的体制尚未健全,徘徊在新旧两个“世界”之间,不仅旧体制的一些弊端有待革除,而且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极易孳生、扩张。在这一背景下,当前高校师德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和不良倾向。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对“打造教育品牌,迎接世纪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方略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来体现,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而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这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三方面缺一不可。有许多教师从参加教育工作起,甚至在参加工作前,就热爱教师职业,因而就没有畏业感。同样有的教师一辈子都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门职业,而没有把它当作一项事业,虽然他也可以达到爱业的层次,但不会有真正的乐业感,更达不到创业的境界。我们认为,从爱业到乐业,是一个教师将自己的工作视为职业到视为事业的飞跃,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由此可知,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
  大学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性质和内容,作为教师应该是追求知识、献身学术的模范,应该用自己的执著与献身精神感染学生,培养起学生对知识与科学的神圣感和崇敬感。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并将师德具体表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爱学生。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有这样的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这句话道出了老师爱学生与普通的家长爱孩子有着巨大的区别。它体现了教师更多的无私的奉献,默默的付出。爱学生不是口号,它需要付诸行动。我们要以赤诚之心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亲人和带路人,既耐心教育又严格要求,虽然古人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我们都知道,要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纯粹的严格要求,像古代教师训诫学生的戒尺已经与法不容,过度的爱又势必发展成溺爱和纵容,这都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因此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实属不易,除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渊博的知识,幽默、热情的性格以及既爱学生,又要把握爱学生的度至关重要。除了爱学生,教师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样,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也是提高教师师德、落实师德的重要渠道。
  作为为普教输送人才的基地——师范学院,要在对未来教师的教育中学会引导。引导就是为教师开辟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途径,这就要有明确的导向机制和适度的激励机制。一所学校,师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历史和现实氛围的影响,而好的传统和氛围又必须有相应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好教师懂得,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依附于一所好的学校,而一所好的学校也必须依靠一批素质优良的教师。应强化教师的整体意识,懂得散漫不是潇洒;娇艳不是美好,粗野不是能耐,强化积极进取意识。懂得洁身自好,淡薄名利,但是不失人品。沉醉物欲,蜗角虚名,蝇头小利,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从理性上让教师知道应该怎样,达到无须规范无须制约的自觉程度。我认为一切规范、引导毕竟都是外在的,必须和教师的内在心理需要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与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有关。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思想认识和境界的高低也是感觉所及的程度,它决定了人的价值观和苦乐观。难怪弥尔顿说:思想运用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思想境界高了就能自然而然地超出低级庸俗的物质私欲,摆脱各种恶习、陋习,去追求人格的完美。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师中提倡“教养、素养、修养”。
  我们还要从源头入手提高后备师资的质量。由于我国的后备师资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因此,提高后备师资的质量,主要就是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质量。为此,首先,要提高师范院校的新生质量。由于教师职业特征的鲜明性、特殊性,需要从教者具有一定的特质,甚至还包括一些先天的素质,从而对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进行适当的面试还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师范院校的新生是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志愿兵”。对师范院校毕业生实行“毕业证书+教师职业技能证书”的所谓“双证书”制度,对于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有积极作用。再次,平时要加强对师范生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使师范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保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一个较高的师德起点。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文明程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是超前发展,其中不可忽视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超前发展。我们要时刻牢记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必先提高师德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一、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    高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相关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及乡土知识等等,完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即从只重纵向思维向纵横交错的立体思维转变。纵向来讲,在本学科之内,不仅要了解学科的过去、现在,还要了解其未来,给学生渗透适量、对路、带有方向性的新知识和成果。不仅要了解应该给学生传授什么样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无一例外都具有高超的讲故事能力。讲故事既是元素融合,也是思想传递。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具备这种能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故事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给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强调,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共产党人是有讲故事
期刊
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勤于实践江苏省淮安市安澜路小学是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校园景色优美,被誉为“花园式小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
目的 探讨在铜摄入量低于正常摄入量的情况下血中铜、锌含量、铜,锌比值及血脂的相关关系,为铜的多途径暴露提供统一的剂量依据.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其中1组作为正常
笔者单位卫生队在门诊中曾发现1例以腿痛为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及时送上级医院就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左大腿疼痛转移至左膝关节1个月余 Unit health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来由及核心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它萌芽于18世纪,形成于20世纪中叶,但它却是在20世纪末“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认为“情
一、高师院校研究型教师自主成长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研究型教师”,目前尚难给以一个完整的准确的界说。但有不少学者将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划分为四种类型:记问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1]记问型教师可简称为“记师”,他们只是机械记忆了一些书本知识,既没有掌握教育教学的原则和规律,也缺乏教育教学的良好方法和技术,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经验型教师可简称为“经师”,他们在教书育人
目的研究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雄性小鼠睾丸及附睾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周龄成年健康清洁级昆明雄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