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99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和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应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相结合、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这样实验课教学才能既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 策略 实践与创新
  我国的中等教学课程体系规定,物理学是从初中二年级才开始的一门实验研究学科,它的理论形成及论证的基础大多源自于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实验。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加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众所周知,初次接触物理课程的初中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不十分完善,物理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及处理数据,然后分析结果,形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1.为了预定的结果,学生会主动弱化自己的实践能力。物理实验一般是2人组成的小组协作进行的,对于物理实验的好奇心驱使着学生们抢着去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实验出现了很多状况,用错仪器,称量不规范,打碎实验器材等等最后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时间久了学生会默契地推举组内一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实现整个实验,直至得到教师预定的结果。
  2.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甚至不知道从何思考。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操作过的成熟实验,实验环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过先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往往他们会很被动地问教师,问实验指导员他们该怎么办,甚至还会慌张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知思考,联系曾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而且对该实验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如果只靠教师的帮忙,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就不深刻,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物理实验抱有消极态度。初中生的知识比较不完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会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但是现如今的物理实验教学却是教师在讲实验、做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这在学生看来教师迟早都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述实验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个实验现象,每一个实验结果,只要考试前记住了就足矣,不用重视自己动手实验。
  4.教师对物理实验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实验的能力和素质。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探究
  针对前面所述的实验教学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实验教学策略,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1.对实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实验方法
  教材中有些实验控制的条件很严格,在通常的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这样的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演示给学生看,而不是让学生动手去做。对于像是阿基米德原理这样的实操性非常强的实验是可以让学生去做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量教材每一页纸的厚度,头发的直径等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带着教具,与学生一起做实验。还有像是小孔成像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理解在家里自制成像工具,带到课堂里供同学们分享。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误差
  物理实验是一项非常严谨而又充满什么的实践。许多实验即使是对实验步骤,实验用品,实验工具控制的非常精准也是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对这种误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导,给学生多些建议和鼓励,少一些责备和轻视,甚至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或者教师自己做的实验也出现了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寻找误差出现的原因,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待误差的正确心态。
  3.让学生担任临时教师,体验教师的角色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微格教学。这种方法在大学里被普遍应用和看好。如果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做适当调整。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做哪个实验,然后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个10分钟的讲演,在讲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对他的演讲进行质疑,或者提供建议。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剩下的时间就直接开始实验,这样做实验学生既减少了学生出现的问题,又很好地丰富了实验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信心,真正体会到实验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和影响。
  4.实践与创新结合
  许多实验不见得一定要严格遵守教材上提供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根据疑问设计或改变实验的步骤或者是实验工具。以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通常的实验是用弹簧测量沟码的质量,沟码的两端都有跟弹簧秤可以直接连接的吊钩,但是对于学生日常见到的书本、水杯等却是无法用弹簧秤可以测量出其质量的,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其他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如天平、公平秤、磅秤等。这些小小的改变与创新说明了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在家里或是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有合适的工具一样可以进行实验。
  三、对实验教学策略的总结
  实验教学和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对实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实验方法,是对实验进行差异性教学和管理的补充,不能盲目地遵照教材的安排,对实验的设计进行思考和分析,就已经是一种“实验”,与学生一起做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进行对实验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实验误差的态度,并帮助学生对误差进行分析,降低实验误差,是强化学生心里素质的手段之一。利用微格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锻炼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培养新型人才的体现。实验教学的好处还在于将实践与创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建构学生对实验的自信心,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相结合、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实验课教学既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波.探初中物理新课的引入.保山师专学报,2000,(12).
  [2]肖蓉.初中物理“实验发现法”初探.教研视窗,2007,(7).
  [3]梁志泷.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理化教学,2007,(5).
  [4]黄海滠.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基础教育研究,2007,(2).
其他文献
【摘要】2014年我省大部分地市的地理参加了江西省中考统一考试,地理逐渐成为各地市中考的必考科目(其实,宜春地区自2005年起每年中考都考地理),初中地理学科不仅对高中地理起到衔接的作用,而且地理知识本身就是每个人生活中必备的基本常识,这里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把地理的一些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理题型;解题技巧;读图分析题;连线题;突破口  一、读图题的解题技
可是,正值夏日,由雨水和蓝浴巾组成的“大海”很快就干涸了,小青蛙们不由得放声大哭.他们的哭声那么大,草地上和森林里的居民们就一下子知道:小青蛙们的大海不见了!rn大树爷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探究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生物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生物新课程理念明确倡导探究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知识和人才是推动当代社会向前发展的两大动力,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就是生物,它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指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充分的应用思维导图很有必要。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它是现阶段生物教学创新的最重要表现。本文就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
从90年代开始,在我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改制学校,这些改制学校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并逐渐成为所在地区的“龙头”学校。虽然改制学校的出现对缓解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