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中国画的特征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画中我最喜欢潘天寿的,我认为潘天寿是在中西比较中,以拉开距离,保持中国画独立的民族性来确立自己艺术位置的。许多方面的观点也是站在传统绘画上来说的。但传统的观点,绘画方式与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精神有很大的冲突。就单以传统中国画的特征来讲,从潘天寿的画论中,传统中国画的特征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向来是用线来表现对象的一切形象的。辗转延续到现在,造成了中国传统绘画高度明确概括的线条美。”线的运用在传统绘画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2.中国传统绘画是文史、诗词、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在画面上的综合表现。
  3.中国绘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尤为注重表现内在的情韵、意境、格趣。
  4.齐白石说:“妙在似于不似之间。”追求神似而不求表面的形似,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就以上几点说一下我对它们的认识。
  一、线的弱化
  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线的运用从原始社会起就一直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加之中国书法用笔与绘画的相似性,对线的关注也备受重视。
  线的弱化,一方面是由于世纪初对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引进,传统的具象、抽象和平面性的“线”与有明暗、有体积感的西方绘画相矛盾。这是东西方两种艺术在矛盾冲突与融合统一的过程中的必然矛盾,也是必须解决的矛盾。
  传统的没骨和用色彩表现的倾向是线弱化的另一个角度。没骨法在清代的花鸟画坛是垄断一时的。这种无勾勒而纯以淡雅的色彩直接作画的画风与西方水彩画有几分相似,其实海派的任伯年、吴昌硕已在大量运用色彩。色彩的提倡是本世纪画坛的又一重要倾向,如林风眠的彩墨画就是兼用线条、明暗、色彩三种造型、表现手段的典型。傅抱石也注意到这点:“中国绘画传统形式和技法的本身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基本上是用线组成的中国绘画,色彩受到一定的约束,色彩若无限制的发展是线所不能容忍的。像‘没骨’形式,虽然它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结果只有消灭线的存在。”
  二、诗、书、画、印的综合与画中的情韵、意境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似乎才表现得更为完整,更有特色。这在西方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又一个特征。
  在传统绘画中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的情韵、意境,四者是不能缺一的。但新的中国画是否一定如此呢?现代的许多画家已作出了答案。由于时代不同,作画的对象、画家的心境也不同,画上要不要作诗、题词已不是那么重要,诗、书、画、印已被作为绘画的一种符号来运用。对“画中有诗”命题的一些看法一位老教授曾说:“作画最好先有诗意,然后发生画意,这样的画才能有意境。”“以诗作画,应抓住诗最突出的特点,并非要罗列字句中所有的东西。”
  三、神似与形似
  齐白石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神似而不求表面的形似,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以形写神”首先是把形作为基础,离开了形,神是不存在的。但是同样是写形,传神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为写形而写形,所描绘的对象是僵化的没有生命的。只有以传神为目的进行写形,并对形的神韵做应有的强调、取舍,甚至进行夸张、变化,才能真正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
  有人主张:“只要形似,神似即在其中。”这是一种“但求形似”的观点。神是什么?神是神态、神韵。画人物,讲究人的神态表情、性格、精神气质,这些都是属于“神”的问题。而花卉、植物、石头、禽鸟、草虫虽然没有人那种灵气和喜怒哀乐,但都应把它们当成人来画,给他们赋予灵魂与精神生命,一定要表现出它们生动的姿态,表现出它们的表情和神韵,这些也都是“神”的问题。形似与神似并不成正比。平平淡淡画一张素描肖像,形较准但不一定传神;画一张漫画像,形不太准,但可能很传神。这是漫画家把对象的特征、神态抓住了,并加以夸张、强调的结果。
  “似与不似之间”又是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所决定的。与西方造型体系不同,中国似乎更重视追求“不似”之美。西方画表现物体并不强调边线,因为客观上物体并不存在边线,那只是面的过渡而已,而物体的外轮廓往往是通过背景与物体之间的明暗互衬及色彩的冷暖对比而表现出来,不是勾出来的。高明的画家在处理边线时往往是朦胧的、不清晰的,这样更能体现面的转折,更有立体感,更有客观物象的真实感。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线,以轮廓线表现物象本身就是一种提炼。这种表现的效果与客观物象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是很写实的工笔画一样存在这些问题。
  我想我们的信息社会尽管很发达,人们不断朝着未来去遐想,但是我们不能背弃历史。我们要非常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从传统中寻找动力,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来思考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参考文献:
  [1]杨成寅,林文霞.中国书画名家话语图解.
  [2]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
  [3]诗、书、画、印的结合.
  [4]莫各伯.中国画的造型观念.
  [5]中国当代美术20年启示录.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工程制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前学后忘,实践教学则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化。教师们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很多尝试,但收效甚微,因为这些教学方法只是解决了如何使理论课程更为形象生动的问题,而本质的问题是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割裂。提出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重构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意义、基本环节和实施时的注意点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工程制图;任务驱动法;重构课程内容
摘 要:数字电路基础是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广大教学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探讨当前数字电路基础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再具体探讨在数字电路基础教学中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四环节法,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数字电路基础;一体化教学;四环节法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在经济、科学、社会等不同方面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培养职业技术过硬的
本文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情感现状及原因分析入手,在阐述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密切结合旅游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关注心理“唤
摘 要: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意识,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其形成最佳的学习心态呢?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教学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思想和意识,使其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所在,使学生从心理上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的自我暗示和要求。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摘 要:调查表明,一些综合性高等学校的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对课程体系的目标不明确、设置不合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鉴于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和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关键词:综合性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一、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
摘 要:在计算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去讲解,要以准确的操作去示范,要以关心、信任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提问;要以热情的态度去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要以微笑的态度对待偶发性事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温暖,得到鼓励,并且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情感激励;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
工作过程是指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是指无论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大小和复杂程度如何,都要按照完整的劳动过程模式进行,更加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把传统的应做什么改变为会做什么,以及道德行为和态度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在困难条件下和实践中解决问题
教学模式即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从理论上讲,适宜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但传统的教育学教学模式,由于受前苏联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向传统教学提出了挑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来访者小支(化名)上大学后感到人际交往的困难,产生痛苦和低落等情绪问题,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
服装缝制工艺课主要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实践性学习,而我们聋校的教学在初中时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的知识性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服装缝制工艺课更有成效呢?我认为可以从围绕强化训练来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基本技能培养  基本技能培养阶段主要包括学生对实践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刚刚接触工艺课的学生采取由简入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