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
解决问题时,人们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用处理过类似问题的知识、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这是思维定势的积极意义。
但思维定势会阻碍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使人们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新的情境、新的角度下灵活地解决问题。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胜,我们必须一方面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积极意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这里不讨论思维定势的积极意义,仅以2010年部分高考地理试题为例,讨论思维定势在解答这些题目时的消极影响过程,目的是使大家在考试中有意识地避免思维定势的不利影响,考出最佳成绩。
例1,(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8,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③④
思维定势:(1)课本和平时练习中的人口金字塔图的横坐标都是各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因此不少同学没有认真看图,忽视这一重大变化,依据平时经验选取了错误的答案。
(2)四幅图的横坐标单位不完全一致:第①幅图横坐标的单位是百万,其他三幅图横坐标的单位都是千。其中第②幅图横坐标的单位長度为50千(即50000),第③、④两幅图横坐标的单位长度为100千(即100000)。不少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而选了错误的答案。
解题方略:四幅图的横坐标表示的都是人口数量,只要先分别将每幅图30-39岁人口数量累加起来,然后将四幅图按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排序,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B。
例3 (2010年高考海南地理卷)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第11、13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 5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思维定势:第9题,背景材料强调“右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因此不少学生据此判定,甲地的降水量应在200ram到500mm之间,从而得到了错误的答案D。
第10题,课本和各种资料一直在强调,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的作用,故不少考生认为④项是正确的。故选了错误的答案c或D。
解题方略: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可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第9题的关键词是“夏季”,因此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下面是以色列某地的气候资料,情况确实如此。故本题选A。
A 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 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 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思维定势:有不少学生认为,建立湿地保护区不属于开发利用方式,因而没有选择正确答案B。
解题方略:解答此题时可用排除法。由题图可知,该河口人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故选项A错误。在河流人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 的: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不宜设置海滨浴场。同时图示为黄河人海口,黄河水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河口附近河水很浑,不适宜开辟海水浴场,故选项C错误。河流人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故选项D错误。
例6,(2010年高考文综上海卷)14,今年4月中旬,受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本该是春暖花开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出现“倒春寒”,暴雪降温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反映这次强冷空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思维定势:根据火山灰的运行途径,火山灰来自岩石圈,进入大气圈,再到水圈、生物圈,从而得到错误的答案B。
解题方略:看清题目问的是“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蔓延的火山灰目前正位于大气圈中。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进人岩石圈。因此正确的答案是A。
例8,(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10,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
A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思维定势:中学课本上强调,城市的中心主要是商业区,城市的功能分区如右下图所示。在商业区,商业用地占的比例应是最大的,而此例题图示中城市中心的商业区面积不到10%。故学生很容易误选c以外的其他选项。
解题方略: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即使是在商业区,住宅用地所占的比例也是很高的。本题要求我们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决不能死啃课本上的知识。此题选c。
例10,(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29,(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
思维定势:7、8月份,江淮地区应是伏旱天气,怎么多降水,导致洪涝呢?
解题方略: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淮河流域位于南北方的过渡地带,有的年份7、8月淮河流域为伏旱天气,有的年份7、8月淮河流域多降水。
答题时,如果只是盲目遵从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脱离实际,或是只从自己已有的解题经验出发去观察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误入试题设计的陷阱。所以我们在答题时,要从试题的新的情境、新的设问方式出发,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灵活运用基本原理,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解决问题时,人们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用处理过类似问题的知识、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这是思维定势的积极意义。
但思维定势会阻碍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使人们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新的情境、新的角度下灵活地解决问题。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胜,我们必须一方面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积极意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这里不讨论思维定势的积极意义,仅以2010年部分高考地理试题为例,讨论思维定势在解答这些题目时的消极影响过程,目的是使大家在考试中有意识地避免思维定势的不利影响,考出最佳成绩。
例1,(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8,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③④
思维定势:(1)课本和平时练习中的人口金字塔图的横坐标都是各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因此不少同学没有认真看图,忽视这一重大变化,依据平时经验选取了错误的答案。
(2)四幅图的横坐标单位不完全一致:第①幅图横坐标的单位是百万,其他三幅图横坐标的单位都是千。其中第②幅图横坐标的单位長度为50千(即50000),第③、④两幅图横坐标的单位长度为100千(即100000)。不少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而选了错误的答案。
解题方略:四幅图的横坐标表示的都是人口数量,只要先分别将每幅图30-39岁人口数量累加起来,然后将四幅图按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排序,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B。
例3 (2010年高考海南地理卷)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第11、13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 50mm
B 150mm
C 200mm
D 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思维定势:第9题,背景材料强调“右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因此不少学生据此判定,甲地的降水量应在200ram到500mm之间,从而得到了错误的答案D。
第10题,课本和各种资料一直在强调,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的作用,故不少考生认为④项是正确的。故选了错误的答案c或D。
解题方略: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可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第9题的关键词是“夏季”,因此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下面是以色列某地的气候资料,情况确实如此。故本题选A。

A 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 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 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思维定势:有不少学生认为,建立湿地保护区不属于开发利用方式,因而没有选择正确答案B。
解题方略:解答此题时可用排除法。由题图可知,该河口人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故选项A错误。在河流人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 的: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不宜设置海滨浴场。同时图示为黄河人海口,黄河水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河口附近河水很浑,不适宜开辟海水浴场,故选项C错误。河流人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故选项D错误。
例6,(2010年高考文综上海卷)14,今年4月中旬,受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本该是春暖花开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出现“倒春寒”,暴雪降温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反映这次强冷空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思维定势:根据火山灰的运行途径,火山灰来自岩石圈,进入大气圈,再到水圈、生物圈,从而得到错误的答案B。
解题方略:看清题目问的是“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蔓延的火山灰目前正位于大气圈中。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进人岩石圈。因此正确的答案是A。
例8,(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10,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

A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思维定势:中学课本上强调,城市的中心主要是商业区,城市的功能分区如右下图所示。在商业区,商业用地占的比例应是最大的,而此例题图示中城市中心的商业区面积不到10%。故学生很容易误选c以外的其他选项。
解题方略: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即使是在商业区,住宅用地所占的比例也是很高的。本题要求我们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决不能死啃课本上的知识。此题选c。
例10,(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29,(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
思维定势:7、8月份,江淮地区应是伏旱天气,怎么多降水,导致洪涝呢?
解题方略: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淮河流域位于南北方的过渡地带,有的年份7、8月淮河流域为伏旱天气,有的年份7、8月淮河流域多降水。
答题时,如果只是盲目遵从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脱离实际,或是只从自己已有的解题经验出发去观察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误入试题设计的陷阱。所以我们在答题时,要从试题的新的情境、新的设问方式出发,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灵活运用基本原理,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