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下胃肠道手术中应激反应与预后的对照情况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下胃肠道手术中应激反应与预后的对照情况。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2021年3月之间,入住医院并接受相关治疗的60例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单纯的全身麻醉方法,实验组之中的患者实施的是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中患者的术中与术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与术后应激反应情况比对照组理想,差异有着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对于胃肠道手术应用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整体的全麻用药的量比较少,患者苏醒的比较快,术中应激反应更轻,值得在临床上做相应的推广。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单纯全麻;应激反应;预后对照情况
  【中图分类号】R7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麻醉方法、手术方法以及患者的病情等[1-2]。术中应激反应是麻醉患者比较常见的现象,对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配合适当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发生应激反应,文章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下胃肠道手术中应激反应与预后应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7年3月-2021年3月之间,入住医院并接受相关治疗的60例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之中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5-80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54.1±4.8)岁,男女比例为19:11,实验组之中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8-76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53.1±3.9)岁,男女比例为18:13,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价值,可以比较。
  入组标准:(1)患者接受了胃肠道手术;(2)本次参与到研究的患者都符合自愿参与的原则;(3)所有参与试验的患者都没有恶性肿瘤疾病既往的历史。排除标准:(1)此次研究将存在意识障碍的疾病方面的患者或者是存在精神疾病历史的疾病进行排除;(2)将生存期在3个月以内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全麻的方法,诱导麻醉使用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0.5ug/kg,罗库溴铵1mg/kg。维持麻醉使用丙泊酚4mg/kg·h,瑞芬太尼0.15ug/kg·min。
  实验组应用的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麻醉使用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0.5ug/kg,罗库溴铵1mg/kg。维持麻醉使用丙泊酚2mg/kg·h,瑞芬太尼0.1ug/kg·min。同時添加0.25%罗哌卡因,麻醉剂量根据BIS进行调整,分次追加。手术部位选择椎间隙。
  1.3 判断指标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中的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与患者苏醒和拔管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统一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运用()表示;护理质量等计数资料行X2检验,运用百分比表示;分析结果中若P值小于0.05,说明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中的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对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中的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请见表1。
  2.2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的应激反应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的应激反应,实验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如表2。
  3 讨论
  胃肠道的手术范围很多。手术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区别。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特征来确定相应的手术方法而且对于手术的方式要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胃肠道的手术,具体情况要根据病变的特征性进行综合性的判断[3]。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更理想,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概率较低,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4-5]。对照组患者的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剂量相对较大,而实验组患者在上述麻醉药物的基础上,增加了0.25%罗哌卡因,因此可将全麻药物进行减半或减少1/3处理,具体根据BIS值决定。采取此种方法麻醉,术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动呛咳等应激反应明显下降,麻醉安全性更高。
  此次试验结果表示:实验组患者术中与术后应激反应情况比对照组理想,差异有着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对于胃肠道手术应用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整体的全麻用药的量比较少,患者苏醒的比较快,术中应激反应更轻,值得在临床上做相应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小虎,杨周平,邱志伟,等. 内脏松动术在加速康复外科中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3):374-377.
  [2] 严俐,梁艺耀,唐宏亮. 胃肠道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对胃肠道功能恢复、切口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6):747-750.
  [3] 周昶,吴荭,张永志,等.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9):1843-1846.
  [4] 叶衍德.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镇痛在胃肠道手术术后快通道恢复中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4):45-47.
  [5] 秦薇,江烂林,张丰,等.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胰岛素抵抗及应激反应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119-212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血压控制过程中,全科医生的重要作用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 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与患者沟通并取得其同意后,对照组(31例)患者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则在接受全科医生治疗;对两组样本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
期刊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炎性细胞及相关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喘病”范畴,临床发作时常见症状为喘促、气急、咳嗽咯痰,或伴胸闷,临床上哮喘的治疗以症状缓解为主,有多种中西医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可缓解哮喘患者发作期临床症状,对哮喘发作期以及稳定期的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哮喘;中西医;治疗概述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细针穿刺BRAF基因检测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所有患者的结节均<1cm。将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参照标准,探讨患者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BRAF单基因检测对于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细针穿刺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BRAF单基因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9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枕部皮肤缺损的手术发放。方法 头枕部肿瘤切除后,依据术前定位标记,自斜方肌深面向近端分离肌皮瓣,经明道将岛状肌皮瓣转移至枕部,覆盖缺损及颅骨外露。术后采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头部尽量抬高,颈部向右后侧弯曲,使肌皮瓣蒂部保持松弛状态。结果 术后10天拆线,切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无明显肩臂功能影响。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以其蒂长及可修复面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腰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比较单纯减压手术、减压并植骨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于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接诊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单双法划入两组,即融合组(n=46)与单纯组(n=46)。单纯组予以单纯减压手术医治,融合组采用减压并植骨融合手术医治。比较两组医治后的JOA评分与手术、住院时间。结果 较之于对照组,融合组医治后的手术、住院时间均明
期刊
摘要:Dieulafoy 病為一种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消化道少见而又致命的病因之一,90%以上的病变位于上消化道[1],其中只有2%位于盲肠[2],而我们发现了一例罕见的盲肠 Dieulafoy 病所致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现将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进行报道。  关键词:盲肠;胃肠出血;Dieulafoy 病  【中图分类号】S9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1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sCD40L、sICAM-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中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苓桂术甘汤加味于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应用疗效比对。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80例,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常规组40(行常规治疗)例,试验组(行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40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具有同质性,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狀积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
期刊
摘要:药物性肝损害相对其他的肝损害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本文报道了1例口服中药黄独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治过程,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黄独;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01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不含贝达喹啉的个体化方案,观察组为含贝达喹啉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末时的痰菌转阴率、痰培养阴转率;6个月末时的影像学改善率、临床症状改善率进行分析;对两组治疗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