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期含贝达喹啉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01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不含贝达喹啉的个体化方案,观察组为含贝达喹啉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末时的痰菌转阴率、痰培养阴转率;6个月末时的影像学改善率、临床症状改善率进行分析;对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3个月、6个月末痰菌转阴率,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率、影像学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贝达喹啉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促进病灶吸收、提高痰菌转阴率、改善临床症状及治疗结局,而且未增加明显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 贝达喹啉 痰菌转阴率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耐多药肺结核(MDR-TB)是指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两种一线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的肺结核类型。由于其对两个最强效果的杀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治疗难度大,效果差,致死率高,传染性强,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在强化期联合贝达喹啉治疗MDR-TB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对我院采用不含贝达喹啉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与强化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治、复治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异常,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據患者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阿卡米星、卷曲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氯法齐明、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强化期 24周,总疗程18-24个月。观察组在个体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富马酸贝达喹啉片(厂家:Janssen-CilagInternationalNV;注册证号:H20171366)治疗,口服,初始给药剂量为400mg/次,1次/d,持续2周,再将给药剂量调整为200mg/次,3次/周,持续22周,共强化治疗24周。
  1.3观察指标
  (1)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6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3个月末痰痰培养阴转率、6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2)6个月末临床症状改善率;(3)6个月末影像病灶吸收好转率;(4)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6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3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6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6个月影像学病灶好转率、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
  观察组的痰涂片转阴率、痰培养阴转率及影像病灶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肌肉酸痛情况、肝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情况;神经系统症状,QT间期延长情况。我们发现观察组QT间期延长情况比较常见,但是均未发生因QT间期延长而停药的情况。其余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耐多药肺结核(MDR-TB)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tuberculousmycobacteria,MTB)经体外药敏试验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长期以来MDR-TB诊断率低、费用高、疗程长、不良反应多及疗效差,治疗药物选择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强化期治疗至关重要,多种敏感药联合杀菌,促进痰菌阴转或降低结核杆菌计数,早期实现痰菌阴转,是治愈患者及预防传播最关键的。
  贝达喹啉是近年来应用在抗结核治疗领域中第一个具有全新的抗结核杆菌作用机制的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期含贝达喹啉的方案治疗MDR-TB患者,有助于提高早期痰菌及痰培养阴转率,降低传播性,促进病灶吸收和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总体疗效与预后,其不良反应是可控的、安全的[2]。故含贝达喹啉方案可以作为无禁忌患者治疗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常瑞霞,可春梅.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1,19(3):57-60.
  [2]牛瑞青,于珊珊,付萌萌,等.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2):1595-159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药物联用法于消化性溃疡应用疗效分析。方法:纳入笔者单位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依据住院序号单双数分组,60例设为试验A组,予以抑制胃酸、胃粘膜保护剂治疗,60例设为试验B组,于试验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结果:试验B组有效率高于试验A组,复发率低于试验A组(P<0.05)。結论:消化性溃疡采用抑制胃酸、胃粘膜保护剂、抗菌剂联合治疗,有助于溃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血压控制过程中,全科医生的重要作用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 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与患者沟通并取得其同意后,对照组(31例)患者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则在接受全科医生治疗;对两组样本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
期刊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炎性细胞及相关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喘病”范畴,临床发作时常见症状为喘促、气急、咳嗽咯痰,或伴胸闷,临床上哮喘的治疗以症状缓解为主,有多种中西医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可缓解哮喘患者发作期临床症状,对哮喘发作期以及稳定期的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哮喘;中西医;治疗概述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细针穿刺BRAF基因检测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所有患者的结节均<1cm。将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参照标准,探讨患者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BRAF单基因检测对于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细针穿刺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BRAF单基因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9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枕部皮肤缺损的手术发放。方法 头枕部肿瘤切除后,依据术前定位标记,自斜方肌深面向近端分离肌皮瓣,经明道将岛状肌皮瓣转移至枕部,覆盖缺损及颅骨外露。术后采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头部尽量抬高,颈部向右后侧弯曲,使肌皮瓣蒂部保持松弛状态。结果 术后10天拆线,切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无明显肩臂功能影响。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以其蒂长及可修复面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腰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比较单纯减压手术、减压并植骨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于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接诊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单双法划入两组,即融合组(n=46)与单纯组(n=46)。单纯组予以单纯减压手术医治,融合组采用减压并植骨融合手术医治。比较两组医治后的JOA评分与手术、住院时间。结果 较之于对照组,融合组医治后的手术、住院时间均明
期刊
摘要:Dieulafoy 病為一种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消化道少见而又致命的病因之一,90%以上的病变位于上消化道[1],其中只有2%位于盲肠[2],而我们发现了一例罕见的盲肠 Dieulafoy 病所致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现将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进行报道。  关键词:盲肠;胃肠出血;Dieulafoy 病  【中图分类号】S9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1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sCD40L、sICAM-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中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苓桂术甘汤加味于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应用疗效比对。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探查对象,共计80例,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常规组40(行常规治疗)例,试验组(行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40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具有同质性,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狀积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
期刊
摘要:药物性肝损害相对其他的肝损害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本文报道了1例口服中药黄独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治过程,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黄独;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