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来源 :食品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历史上有长期的互相交流。因此在语言、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民以食为天,两国都非常重视本国的饮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资源丰富,饮食习惯多种多样。日本虽然地狱相对较小,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慢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特点。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地域有大有小,民族有单一有多样,在宗教信仰,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但是,无论身处何地,是何种肤色,“吃饭”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多彩的地球上也有多彩的饮食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文化同源,其饮食习惯同中存异。而饮食文化的差异也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特点。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美食佳肴不胜枚举。日本身处岛国,虽然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但是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美食佳肴众多,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活动就与人的审美理念,礼仪活动,文学艺术,人伦之常,乃至于政治哲学紧密相连。由于中国的饮食活动更重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所以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的特点。第一,风味多样。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差异巨大。所以长期以来在饮食习惯上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风味多样。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在口味上又有“南甜北咸西辣东酸”之分。例如,四川的川菜火遍大江南北,口味以麻辣为主。与此相反,苏杭一带却又喜爱清淡的口味。广袤的国土、不同的地域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也形成了不同的美食。第二,四季有别。我国四季分明,季节变换明显。因时而吃又是我国饮食的一大特点。自古以来,我国的烹饪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配。冬季寒冷,一般味醇浓厚,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热量。夏季炎热干燥,以清淡凉爽为宜。中国有二十四节气,不同的节气也有不同的美食习俗。例如,立春要吃春卷,春饼,嚼萝卜,为“咬春”;清明时节,在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不过“青团”也有分别,江南吃甜的,岭南确实咸的;在立夏要吃面,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日短一线”的说法;“立冬”北方要吃饺子,寓意“交子之时”,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第三,讲究美感。中餐的烹饪,不仅对食材火候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很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中餐非常讲究刀工,经过厨师长时间的时间钻研,创造了各种刀法,可以把食材加工成片、条、丝、块、丁、粒、茸、泥等多种形态,还能将不同食材雕刻成各种美丽的花朵或者刻成“喜”、“寿”、“福”、“禄”字样,增添喜庆的气氛,达到色、味、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情调优雅。中国饮食文化讲究优雅艺术。具体表现在对于食器对于氛围对于菜名的讲究。中餐的食器选择十分讲究。从质地上可以分为: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等。食器还要与菜肴相搭配,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食器,例如碗、碟、罐、杯、盆、瓮、鬲、盒、壶、甑。同时,与美食美器相得益彰的是各式各样雅俗共赏的名称。菜肴命名,多根据食材和烹饪技法命名,也有很多以成语、历史典故命名的。比如“狮子头”“东坡肉”“龙凤呈祥”“蚂蚁上树”等等。第五,医食同源。几千年来,中国的饮食就讲究“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做法。讲究利用食材的药用价值,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餐的礼仪。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是礼仪之邦,自然中餐的礼仪也源远流长。中餐的礼仪有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上菜的顺序,座次以及筷子的使用。中餐上菜一般讲究先凉后热,先清淡后浓烈,最后才是水果点心。有些时候处于季节的考虑,则还有冬重红烧,红焖,红扒和沙锅,火锅等;夏季则会以清蒸,白汁,清炒,凉拌为主。此外还要考虑颜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样化。中国人就餐时候座次是大有讲究的,也是中餐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时间以来,随着餐桌的不断演变,所以座次的排法也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左为贵,东为尊,宴席中面朝大门为尊。所以家宴中辈分最高者应坐首位。如果宴席采用圆桌,则正对大门的座位是主客,右边依次为2,4,6;左边则是3,5,7。
  筷子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从商代开始就有了筷子。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不过最早的筷子是用象牙做的,是富贵的标志。现在筷子的材料也分很多种,比如金筷、银筷、竹筷、塑料筷等等。在使用筷子过程中人们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礼仪:
  首先、忌敲筷。拿著筷子无聊敲敲碗碟都是很忌讳,不礼貌的。
  其次、不要扔筷子。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的能不能随便扔过去。
  再次、忌插筷。在用餐中途有事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搁在筷架上或者餐盘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最后、不要拿着筷子挥舞。就餐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不要拿着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或者拿着筷子挥舞着高谈阔论。
  日本饮食文化
  提起日本的美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寿司。其实日本的美食很多,不仅仅限于我们熟知的寿司,拉面,天妇罗,生鱼片等。日本的饮食已经从只追求吃饱到了追求美食和精神愉悦的阶段。日本的饮食文化也多姿多彩。
  日本饮食的特点。首先、日本是一个国土狭长,四面环海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所以不适合牛羊等大型牲畜的饲养,因此饮食中牛羊类较少。毗邻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海产丰富。很多人认为日本的饮食就是“稻米加鱼类”。稻米是日本的主食,鱼类蔬菜是副食。日本的稻米主产区有关东和东北地区。每年的10月份,当年的“新米”就会走上人们的餐桌。其次、与中餐的浓油赤酱不同,日本的饮食讲究生鲜清淡。日本人追求食材的新鲜,也讲究加工方式的简单,以期最大限度的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同时也极大程度上保留了食物的营养。和中餐的烈火烹油,煎炸卤炖不同,日本饮食“少盐,少油”更加健康。这也是日本是长寿大国的原因。据统计,日本百岁以上老人超过两万,男女平均寿命均为世界第一。再次、日本饮食讲究“雅致”。这一点体现在日本餐饮的就餐环境和摆盘艺术。讲究料理的刀工和摆盘是日本饮食的重要特点。所以很多人说日本的饭菜好看多过好吃。味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过于寡淡,但是视觉效果却很好。中餐也注重事物器皿对食欲的影响,但还是以食物的烹饪为主。日本人则不同,对于餐具会以节日、季节、菜色不同而选择。所以日本料理不仅用嘴吃,还要用眼睛吃。日本人常说:“菜肴是盆子的装饰,美丽的盆子里盛放的菜肴就是那样被提炼出了美味。”美味的品尝不仅仅是味觉的刺激,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日本饮食礼仪。首先、餐具。世界各国的餐具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刀叉类、筷子类和手指类。用手指进餐的一半分布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约占44%。使用刀叉的一般是欧美和俄罗斯;使用筷子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和越南。中日两国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是两国的筷子却也不尽相同。中国的筷子是平头细长,而日本的筷子尖头并且较短,拿在手里会觉得特别短小。中国使用筷子是在商代,而日本的筷子大约是在弥生时期,最初是把竹子削的很细,弯成与现在镊子似的形状,顶部相连,被称为“折箸”。后来在圣德太子时期,遣隋使将筷子使用的方法带回了日本。不过最初是贵族才使用,到了八世纪筷子才在普通百姓中间广泛使用。
  日本大多是定食,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份饭菜,不需要去夹距离较远的饭菜。而且,日本的寿司,生鱼片等比较湿滑,筷子长了不好夹起。而中国人是共餐制,筷子长了能够夹到较远的食物。中国家庭里筷子不分彼此,没有专人专属。但是日本家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筷子,不会混用。一般女人的筷子稍短一些,孩子的筷子比女人的更短一些。日本人一般不会互相夹菜,即使要夹也会使用公筷。而共餐制的中国人,互相劝酒夹菜是热情的象征,是对客人表示亲切友好。中国人一般将筷子竖着摆在碗或者盘子的右边,而日本人一般将筷子横向摆放在碗的前方。但是中日两国都忌讳把筷子插在碗里,视为不吉。
  其次、坐姿。日本人在吃饭前都会双手合十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在就餐完毕时要说:“ご馳走様でした”,表达对主人款待自己的谢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就餐时的坐姿。如果是常见的桌椅,那么正常得体的入席就好。如果餐厅是提供的榻榻米房间时,就要求我们在进入房间之后脱掉帽子、手套和鞋子,穿着袜子。日本人在坐榻榻米是会坐在“布団”上,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腿上,这种做法很正式,被称为“正座”。而较轻松的坐法是盘腿坐和横坐。一般男性都是将脚交叉在前面,臀部着地的盘腿坐;女性将双腿稍稍横向一侧,采取横坐。
  再次、怀纸。日本就餐礼仪中“怀纸”是很重要的。怀纸需要客人自己准备,但是也有餐厅会提供。怀纸是折叠起来放在和服懷中的两折的和纸,一般用来擦茶碗的口印时使用。怀纸可以代替餐巾纸,用它来擦嘴角或者桌子上的菜汁;也可以在取用小点心等有碎渣的食物时代替小碟子;在吃鱼类食物时,可以用怀纸包着鱼骨头鱼刺等杂物,看起来干净美观。在吃日本料理时,总会害怕食物的汤汁滴下来用手托在下面,这在日本人看来是很不礼貌的,这个时候可以用怀纸代替盘子,就不失礼了。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性特点,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开发多种多样的食材,创造不同的烹调方法,也从营养保健等方面创造积累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它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宝藏,也深深影响了周边国家的饮食发展。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汲取中华饮食文化精华的同时,依据自身的地理气候特点,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不同的饮食文化也是反映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性。小小的餐桌,不仅仅能品尝美食,还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改善。可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所在,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就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析,希望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我国民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和认可度急剧下降,也影响到
期刊
陈梓萱现任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旗下杂志《家用汽车》出版人兼总编辑,从事汽车传媒行业10年,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近千篇。曾发表过《简单张房有》、《本色曾庆洪》、《竺延风和第一汽车奖》、 《看不见红灯,这车让我怎么开》、《航盛中标,风神炒了松下》、《百强县汽车消费调查系列》、《应对供给侧结构改革 中国汽车企业没准备好》、《结构优化、兼并重组将成为“十三五”中国汽车主题》等多篇业内著名文章。曾参与“百强县
期刊
如今O2O模式的发展壮大促进了餐饮行业的发展,外卖平台是餐饮行业的衍生之一。在线外卖不断发展壮大,带来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通过调研,分析问卷,发现外卖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原因,并寻求解决途径。  研究背景  O2O模式帶来的网络订餐同时带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通过探寻在线外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所在,进而提出建立网络监督管理平台、提高消费者思想意识、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政府监督等建议。
期刊
食品是社会人类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基本物质,是人们说生活中的必备物品,是维持人们赖以生存的依据和基础。现如今,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以及相关消费者之间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近几年来公共健康所面对的巨大问题。因此,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是提高我国社会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面对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时有发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期刊
依照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2016年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工作方案》,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承担了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任务,青云谱区疾控中心立足工作实际,加强科学监测,圆满完成了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任务。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工作总体完成情况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2016年江西省监测方案,制定了2016年青云谱区疾控中心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质量方案,2016年江西省监测方案中青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随着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日益增长,近年来国家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标准化食堂的建设,以及九年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至此,农村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都有了更好的保障,不仅能不花一分钱就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更能通过国家对贫困地区学生提供的生活补助费摄入合理均衡的营养。但由于学校是利用补助集体供餐
期刊
近年来,随着食品追溯体系的不断完善,食品召回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食品召回进程不断推进,尽管如此,要实现有效的食品召回,与此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还需不断深入。因此,从食品召回过程、参与者和保障条件三个层面构建食品召回体系框架,结合目前我国食品召回中的问题,对该体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食品召回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  食品召回概述  食品召回是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经过一定的程序、按照相关要求,对不安全食品进行回
期刊
一直以来,由于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我国存在着非常复杂且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所涵盖的问题主要涉及了监管机构、治理主体以及信息整体性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在食品安全的整体性治理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而整体性治理理论是一种可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成果,将其应用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可以为监管机构强化其整体性,可以使安全治理的主体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可以使食品安全信息更加完整,其应用价值和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影响下,人们对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近年来,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苏丹红事件”、“铬大米”、“地沟油”、“三聚氰胺事件”等,致使人们对国内食品市场的可信度直线下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即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以及治理方法,对我国
期刊
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是基础性管理,也是根本性的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所有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十几亿中国人都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加钱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安全管理,不但是食品相关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做好民生工程的根本。  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建设与管理  加强生产设备建设。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食品加工小作坊,都应该完全符合生产要求所必须具备的生产设备,对于生产设备的精度以及性能也一定要完全符合食品生产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