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课堂,爱上诗词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230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传承民族文化。”诗词不仅是我们古代中华民族历史、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学习诗词也就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传承。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呢?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爆发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做法。
  一、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诗词离学生所处的时代比较久远,有的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才能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导语可以这样设计: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得到挑动、感染和熏陶,就会精神抖擞得来学习这篇文章,来对课文进行阅读、探讨和推究,去感受杜甫跳出个人的圈子,为天下贫寒的读书人疾呼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时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激发,得到了训练。
  二、用心品读,激发学生表达欲
  众所周知,品读在诗词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打开诗词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读诗词,能了解基本内容,以致能顺畅地背诵一些基本篇目。学习一篇诗词前老师可先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了解背景后,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用文化的思维来学习。如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这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把学生情不自禁带入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的风波,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但仍然坚信自己有理想实现的一天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这样学生会自然体会出作者的心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畅所欲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集中、条理、准确、通顺的语言能力和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的有效设置,引爆学生思维火花
  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时,我指导学生诵读后,在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契机顺势向学生提出精心准备的如下问题:1、怎样理解学生的“心远地自偏”?2、“悠然”两个字用的很好,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境?3、诗的结尾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悟到此中的真意是什么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即可得出作者的心已经远离了世俗名利、内心非常平静,所以觉得自己的住处很僻静了。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花十分钟去静心畅想,学生能在短暂的十分钟内大胆地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形象而生动的对话描写,很多学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争先恐后想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不仅激励了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而且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得以迸发。
  四、故事、课本剧,激发学生表演欲
  当然,“教无定法”,诗词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有的是优美的写景抒情的,还有的是故事性很强的。对故事性很强的诗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编写故事,讲故事,有的还可根据情节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如进行《木兰诗》的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进行完《木兰诗》中的一、二节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并表演出木兰下决心替父从军的情景,或用书上语言进行表演;或可以增加难度,用白话文进行表演,或让其他的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进行背诵的配合。这样一来,既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也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更使课堂充满了创造的喜悦和青春的活力。像《木兰诗》这类的长篇叙事诗都可以这样来教学。
  五、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合作热情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丰富多彩。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从教学方式或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首先,它的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探究欲、合作热情。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如进行《蒹葭》教学时,屏幕上反复出现秋水边,芦苇茂密,伊人独立追寻的情景,如诗如画,如泣如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景,并伴以悦耳动听的解说,悠扬的古筝独奏曲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
  当然,以上这几种做法,要能做的更有实效,老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从而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同时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促进教学相长。以下为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以来的几点思考,期待同行共勉。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是平等的,是互助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是主体,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
通过对传统模具CAD系统的分析及目前并行工程等先进制造理论对新型模具CAD系统的要求,基于一般模具设计过程及EXPRESS-G的研究,提出了面向并行设计的模具装配描述模型,同时讨论了已有装配模型的
【摘 要】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是让学生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只是接受一些科学的结论。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初中生的物理探究兴趣呢?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兴趣;激发;生活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这就提醒物理教师,应当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式
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凸显和谐与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人的权利的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多价值理念的核心之一,是最为基础性的保障,人权的形式保障和现实保
人乳头瘤病毒(HPV)易于感染人类鳞-柱交界区周围黏膜组织,其致癌作用与p53、Rb蛋白、p16以及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成员等多种细胞因子有关,涉及人体多个系统。HPV感染与鼻腔
大学语文以其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通过渗透和潜移默化,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有作为。如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确定合理的生活目标,进行受挫时的心理调适,还可
本文针对近年来教育收费过高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教育公益事业的属性不容改变,并论证了教育少收费和不收费的可行性.
叙述了DF—5自润滑轴承的特点、性能及适用条件,指出DF—5自润滑轴承可减小启闭力和启闭设备的起重量,使滑动支承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本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词汇记忆和教师词汇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从视觉音块、构词规律、创设情景教学几方面探索词汇有效教学途径,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达到活学活用
通过阐述XML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优势,指出XML是数字图书馆未来存储内容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