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音乐的话

来源 :非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意义!仍寻我意义!
  
  这句话一定是善良的,单纯的,还搀杂了一点理想主义的!我不相信在这个平庸的时代里会产生任何一面旗帜性的,引导思潮的终极意义。其实一种所谓意义是需要受众的理解与眼泪的,所以别指望你身边的人会为崇高的倒塌流下一滴泪水——如果没有利益驱动的话!
  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给予我们自由相对多一点的大罐子,但千万别指望它会大到哪去!因为没有原因!
  《非音乐》同样是只罐子,但是比《我爱摇滚乐》更高智商,比《通俗歌曲》更彻底,比《自由音乐》更思辨,比《轻音乐》更朴实!这样比下去,显然没有什么意义,继续行动吧!因为希望是会越来越刺眼的,光明也是越攒越多的!虽然,我说这话时心里不大有底,可我的眼睛告诉我:是金子,不是石头!这是无需解释的!
  立场是很需要的,别指望墙头草会给你力量!哪怕是绝望的力量!失去立场就等于失去生命,因为这不是一本平庸的垃圾杂志,起码起点是很抢眼的,既然这样,没什么顾虑,需要留下,需要离开!千万别把自己置于一个想要拉拢不同派别的危险境地!我实在不愿看到一本好的音乐刊物要么天折要么变质,但愿也祝愿!
  下面算是篇散文诗吧。没什么意义,但在寻找意义!也算是给贵刊征稿启事的一个响应吧!
  最后希望《非音乐》会站在中国音乐杂志的前沿,目光放得更远!也更明晰!
  ——无名读者2
  
  


  我热爱音乐,这已经不是秘密了,但在《非音乐》之前还没有令我这么亢奋的东西。
  我曾经拼命寻找能打动我的音乐,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有幸碰上了《非》,当时只是惯例的拿起来翻了一下,不知为什么才翻了没几页我那不听使唤的手就开始寻找钱包,五秒后,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非》,在路上我的情绪莫名的激动,也许是因为他给了我无限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桂林终于有一本这样的杂志了……
  管他呢,我不在乎这些,我只知道它给了我无限的力量,让我对音乐又充满了信心。
  我要和音乐永远连在一起,如果神硬要把我们分开,那我会豪不犹豫的投靠撒旦,因为我要和你在一起……
  真正的摇滚是什么?我。爱摇滚!这一点谁都不能否定!我认为摇滚是一种最直接的音乐表现方法!它没有丝毫的修饰!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许是因为现在的人被流行文化里的那些弯理糊绕的爱啊情呀的给搞糊涂了!所以他们总是追求着所谓的浪漫爱情!
  其实呢!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浪漫!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就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爱情把我们带到达个胡周里却没有教我们解决的方法!我们靠什么解脱????答案就是——摇滚!
  在我说完我将永远支特《非》后,我想对你们说一声:感谢,是你们给我们这些平庸的生命画上音符。美妙的音符。但希望你们听好:当你以为自己爬的很高的时后,突然有个人告诉你,离山顶还远着呢!当你认为自己选的就不会后悔时,好象已经开始后悔了。当爱情明明就在眼前你感受了对方眼神的信息后,却因为对爱情已不再信任而装傻充愣婉言拒绝。
  希望你们能把《非》坚持下去,希望我们可以和《非》共同繁衍,共同孵化……
  ——烟灰
  
  《非肯乐》
  你好!或许是因为消息太闭塞了,出到了第4期,才知道原来这么好的摇滚杂志就在我身边。自从《自由音乐》消失了之后,好得已经有2年多没看到达么好的东西了!他不像《通俗歌曲》那么有压迫感,也不像《自由音乐》那样咄咄逼人,他优雅而充满内涵,好象梵高绚烂的星夜,又似莫奈沉静的睡眠。而且,美术设计和纸张也堪称一流。
  这本杂志的怀旧气质让我想到了我的高中时代,那时候,和朋友们一起掏打口。在满是灰尘的地下室“演出”,在学校门口的小街上喝酒,踏瓶子直到坐在地上再也起不来。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把自己的青春挥霍掉。直到最后我进了这个自称是中国NO.3的高等学府,我的朋友们继续在街上混。我在大学“挥汗如雨”地学习,就像是干什么体力活似地卖命。我拿到了很高的名次和讲学金,我知道这是在为我荒芜的高中时代做补偿,我毫无怨言。我每日疲于奔命,可骨子里却充满了饥饿和空虚!
  直到看到了眼前这本《非音乐》,我猛然醒悟:这样没有音乐,没有信仰的生活是没有出路的,像一架白痴的复读机似地读书令我的心灵杂草从生!而我的朋友们,我那些现在还在上混的朋友们,我一度耻与他们来往的朋友们,他们正青春实践着他们的理想。这也许是残酷的,但对当事而言,却是真诚而美好的。远胜于我这单薄青春。
  回到《非音乐》本身,我很欣赏他的定化,让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人文关怀,这很好。但是,我觉得,作为一本摇滚杂志,也不妨激烈一点,可以考虑在同一主题下安排几篇观点对立的文章。记得以前的《自由音乐》有“礼伤往来”和“以读攻读”的栏目,值得借鉴,但也不要搞得那么偏激。激情是好的,也是我们所普遍缺乏的,但也没必要一幅立马要冲锋献阵的架势,对吧。父键是客观和真诚的态度。
  希望能看到篇幅更长,思想更尖锐的文章。
  希望有记传体的文章。
  希望有更多碟评。
  我很喜欢你们的海报,写着“YOU KNOW YOU ARERIGHT” (你知道你是对)的那张。
  无论如何,在这样的年代,有这样的杂志是读者的幸福。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无论如何,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曹非
  
  我在穿梭于图书馆与教室的间隙中见到你。首先是被你独特的外表吸引,然后把你拿近在我眼前,“音乐”两字马上使我兴奋了起来——我当然可以激动,因为埋藏在心底的爱和理想,正印刷在你的每一页之间。然后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价钱:16.8元(这个时期我不得不吝啬口袋里的每一零饯),我犹豫了,但又不想马上转身就走回教室。我在那个小书店里磨蹭了大半天,最后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把你拿在手上,带着兴奋的表情返回了教室。
  我再也进入不了功课里去,除非把你读完,听遍。
  你他我想起“五四”时期鲁迅。站在高山顶由怜悯痛心地看国人的愚昧麻木,拿起笔来战斗,唤起民众。我似乎也觉得我们生活的现代也需要鲁迅,也需要唤醒迷失的灵魂。但这是一件艰难的事。这就比装满人们的钱袋要困难得多。我很高兴地看到你的“非音乐”,有什么能比音乐更能打动人心呢?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不正是这些吗?激情、真实、理性……
  然而我自观地(未经调查研究)发现,这样的你,也许只能做少部分人接受,特别在桂林这样一个狭小地方。我这样狭窄的生活圈子中。也许,你、你们、我,都在孤芳自赏,甚至因为只有自己懂得真理,而大多数别人不懂,而骄做。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文化,才是大众的,真正有力量的呢?她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可以激动人们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我说的是大众,几乎所有的人。而你,到目前为止,只唤起了少数人,不是吗?也许我想的不对,但这是 我的真实想法。原谅我的直率和浅薄。
  ——某读者
  
  昏暗的灯光下,同样昏暗的一本叫做《非音乐》的书散发着一种像是久违的叫做思想的色彩。于是瞳孔和书页之间的空气就有了光泽。
  一场久违的暴雨正在冲刷着这个仍然怀着绝望在炎热中生长的城市,但是所幸没有中断整个一天的希望。我还是从一个朋友手上拿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和那些比较严肃的思想类读物差不多,也是走文化批评的路线,只是立足点是音乐,好听的,有力的摇滚乐!书的封面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牛皮纸的(早先的《自由音乐》,《天涯》,还有一个什么的,4个月一期,25块),因此有了一种厚实和似曾相识的感觉。
  最后还是想说可能令人不快的东西:书,还是有一些娇柔的地方,这个还是需要考虑市场的。彻底的自由可能换来破碎的一击。希望以后会好一点。
  在欲望的城市,这本杂志,让我每个月遥生活都多了一种期待。期待声音,期待更多的观点和视觉的刺激。也许他浮躁,也许偏激,也许无法得到更多人的满意,也许没有更好的广告投放。
  但就是这样的杂志,在我们荒凉的文化苦海中,也可以普度众生。
  聊胜于无,支持这样的杂志,还有这样的精神。
  2006-08-14 10:34
  回应
  一切以音乐的名义
  2006-08-15 19:35:52
  来自:Jane
  非音乐的评论
  现在看的是《非音乐》,很喜欢它的名字,非即否,否即非,无为有处有还无,它的主题怎么做都可以了。果然很是另类,没有了通篇的音乐介绍,反而都是关于音乐的感觉和情绪,以及那下面的生活和信仰,有时候我望着它的某些文字出神,我看到关于音乐的事情了么,我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我看到了虫黄色和米白色的纸,那上面甚至还有纤维的淡淡凹凸,手感亲切,质地优良,图片的颜色和风格统一,简单没有混乱,甚至会有大片大片的空白延伸阅读的回味,里面弥漫了太多的安静欣赏和内在坚持,舒展和内敛交织合并。在这里,音乐永远都不会是量贩版,永远可以慢慢看,慢慢想,唯一担心的就是,慢慢的最后,记住的是音乐么?
  作者:小明
  主题:喝水都在思念从前
  时间:2006-8-19 22:56:36
  不知道算不算是非的忠诚分子,我没有第2期的《非》,原因是在我的城市,2期没有CD版的,所以到现在为止缺这么一本,很是遗憾.由于前几期出的很不规律,所以我就经常的去书城问,挺远的路,但是现在想起来确实很怀念,这也是我人生中少有的几次执着时刻,感觉执着的为一个事情奋斗很舒服,《非》也让我从一个连流行音乐都很少听的小屁孩混到现在也能说点东西的小青年,很感谢《非》和彭大哥.但自从出版变的规律以来,感觉总是不如以前,也许足比以前懂的多了没有新鲜感,也许是长大了没有以前的激情,但至少,选歌从16到了11~~~~但愿我有一直坚持下去购买的心力,毕竟很少有能陪伴我5个春秋的东西,我不想失去。
  
  笨猪 颓废
  等级 精灵
  积分 0
  帖子 13
  经验 16
  金币 28
  状态 离线
  注册 2006年8月17日
  非音乐给了我什么?
  非音乐。从最初的一本破旧的书,渐渐到我认为最好的一本杂志。
  认识非音乐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了,我却记得见到第一本时的那份兴奋之情。偶然问的从朋友处得到一本第一期的非音乐。这本书在我的这个城市没有找剑卖的地方。所以在看到那一本的时候就迅速的借了出来。从那以后被其深深吸引了。在整个城市中来回的找寻这本书,甚至动用一切在外地的朋友帮我来买。渐渐的,非音乐的书已经一本本的放在我的床边。她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成为了一个朋友。许许多多的东西在那之后被我遗弃。只因为我看到了厌倦。看到的厌恶。
  从一个无所事事,没有思想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满怀理想却不得不面对现实残忍的行人。我不得不前进,我也必须如此。看着现实一点点的残酷,看着世界一点点的悲哀。我才知道没有准可以征服什么,有的只是失望。
  每天抱着一本非音乐翻看。寻找心的目标。又见非音乐。希望越来越好。
  2006-9-6 19:32:40
  作者:访客581919
  http://lyzy1983.yculblog.com/
  去年冬天的时候,买过许多期《非音乐》。
  理想中的杂志,拿在手里,心就无端的暖和起来。
  一摞书整齐的摆放在枕边,随手就可以拿过来翻看。
  现在想来,去年的冬天竟然已经感觉有那么的遥远。
  夜里睡不着的时候,就会穿了衣服到楼道里翻看它们。
  文字,音乐和画面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牛皮纸的内页,色彩浓烈的图片。
  在深夜里大放异彩。
  并不是很明亮的灯光.周围是一片难得的静。
  一个人穿着暖和的棉衣和拖鞋,背靠着旧旧的暖气片,一页翻过去,心里渐渐生起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许多生活中的空隙仿佛一下被填补的密不透风。
  每一篇字都会带来不可名状的小快乐。
  是理想中的声音,文字和画面同时碰撞在心的一种感觉。
  相当的奇妙。
  2006-9-6 19:29:55
  作者:访客574378
  http://lyzy1983.yculblog.com/
  疾步的走。
  没想到的是在杂志店里能买到《非音乐》下的《WIND》,拿起书的一刹那心里有惊喜。
  自今年春天就开始苦苦找寻它,在天津时不止一次跑到那家书店去看都没有.本来以为再也买不到了,翻开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WIND》还是济南发行的。
  和原来杂志的设计装帧还是同一风格,摸上去很舒服的胶版纸彩印。
  暗黄的,鲜红的;
  颓败的,热烈的。
  视觉方面是“池磊时代”的设计。
  入潮,国际化,有特质。
  唯一不同的是乐评方面夹杂了许多原来杂志排斥的大众流行音乐的采访评论。
  执行主编彭洪武,一早就幻想过他应该是怎样的年纪与模样。
  想象中应该是个神情凝重样貌洁净的大龄理想主义青年放在杂志里的总有他的文字。
  没有一般所谓音乐青年的颓丧与抱怨。
  他的字里行间多出的是对音乐杂志市场的睿智分析和对声音的独特见解。
  这才是对待热爱的东西最应该采取的聪明态度。
  对于一心要做一本纯音乐杂志的梦来说,实现到达一步已经非常不易。
  既要守住纯粹,又要顾及市场,有时候的妥协是必须要做的。
  至少,不在拥挤和黑暗中夭折就已经相当棒了。
  这是能够让我沉迷的音乐杂志之一,从去年遇到它就已经知道。
  整整两天的黄昏到深夜,关上门坐在地板上看的着迷。
  电脑里播放的是曾经杂志CD里的音乐。
  窗外天色渐渐暗下去,不知不觉。
  阅读中巨大充实的快乐是不可名状的,非要真正喜爱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对某些人来讲,精神的引领永远是最重要的。   靠着某一本书,某一条资讯,某一段音乐,终于可以窥见到原来庞大的人群里也有和你一样的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不为人知的村庄。
  望见同一种光芒靠过来取暖,冷嗳都明了。
  只是他们都藏匿在隐秘的角落中,一路相伴而行。
  却不需要过多的热络。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信奉,只要知道,就已经足够。
  
  以前某天关于《非音乐》的记忆在南京的先锋书店看完第三期的《非音乐》,我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威廉·福克纳,另一个是蒙田。他们和音乐无关,但是他们说过的两句话却让我在看完书的时候想了起来。前者说“精神性的东西已经不复存在,人们所写的失败是一无所失的失败,人们所写的胜利没有希望,你活着,但你实际上并不存在”。后者说“尽管书能给人带来愉快,但这是一种伤感的快乐”。先锋书店的专用书签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先锋书店——大地上的异乡者”。同样在进入书店的大门处,很久以来,就一直挂着耶稣受难的大幅画面像。任“异乡者”这里看到《非音乐》,是一件很合拍的事情,就像螺丝钉找到了螺丝帽。
  在《非音乐》里面,我看到人们试图恢复一点精神性的东西,那是一种异常真实的感受。但是真实其实也只是一种叙述方式,越是真实的东西,藏在真实背后的叙述者暴露地就越明朗。这也许就是伤感的快乐的根源。我们存在着,我们喜欢着音乐,我们无所谓别人怎么生活和怎么看待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是在描述我们喜欢的音乐的时候暴露了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就像写作不过是自我诊疗的一种手段,音乐也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出口或者是入口。她不能带我们到达母体,但是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和未来。
  《非音乐》背后的叙述者们总会让我想起《性的人》中的那个要写出暴风骤雨般的流氓诗的少年。这个少年为了写诗,经常和地铁上进行流氓活动,直到遇到同样欣赏此事的J和老头。后米,J和老头充当了保卫,在少年作案时,如果被人抓住,他们就冒充正直的人,要把少年带到警察局。自然到了人少的地方,三人如同亲兄弟。有一天,少年突然对J和老头说:“在毫无危险的地方进行毫无危险的流氓活动,根本兴备不起来。你们不觉得安全型流氓没有出息吗?如果被捕的危险是决定流氓内心世界的因素之一,那么排除这种因素的流氓绝非真正的流氓,而是假流氓。这样的流氓最终一钱不值。我诗中的流氓英雄当然绝对不是这种卑微寒碜的小孱头。”
  这是一年前记录在一个本子上的几段话,今天才把它们在电脑上打了出来。一年前的时候总是担心这个新生的杂志会在不久后的将来突然不告而别,我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每当我喜欢一本杂志的时候,它就会因为喜欢的人太少而在不久后悄无声息的消失,但其实它们都是很好的东西。我一直相信所有人都适用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只有特定对象的东西才有可能是真正的好东西。不过一年以后的现在,我看到《非音乐》还活着,仅有这一点就足够
  ——许敏
  
  对于《非音乐》杂志的出现,是令人惊喜的,它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敏感与深刻是其他音乐杂志所不能企及的,如此一求总是会给平淡的音乐生活带来些许的安慰,也许这是我本人的意识吧。
  《非音乐》中的声音以及文字重又勾起了我寻找另外一种存在的可能。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我已经记不得了,反正觉得那段记忆是如此的漫长,犹如一段漫长的历史,其中的回味总是深刻的,存留在心底深处。波澜不惊中倾听过往的声音,那些如流水般动听的声音久久徘徊在耳际,现在又从《非音乐》这本杂志的文字间流淌出来,滋养着同样敏感脆弱的灵魂,我想说那是我需要的声音,真实的文字。
  透过牛皮纸的质感,封面的精心绘制,其中文字的厚度直让人想一口气读完,相对其他的杂志这是很难有的感受。我想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它的真实与犀利,并不显得生硬,都是真情实感,所以表达出来的东西都是耐看而且能再次细细品味的。
  我所理解的《非音乐》,它更能全面的表达现代青年的一些独立思想,所谓的“非音乐”可能就突出的表现作它的全面上,更容易让人关注的多种表达形式上,比如它对社会现实有所关注的一面,以及音乐风格的介绍上更是多样化,其他的还有一些电影方面的介绍。但问题仍然存在,有几期的文字方面存在很多空缺或者错别字之类的,这个不知道是不是编辑上的错误还是印刷的问题,我想读者想要更清楚的来阅读杂志的话,首先起码文字方而必须清晰。
  以上算是对《非音乐》杂志我的一点点想要表达出来的话,也许不多,但这是我亲身的感受,我希望杂志会越来越好,让读者读到更多的更好的文字,以及聆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
  对于《非音乐》杂志,我想它比我想象中的要坚定,要持久,它就像一场永远用鲜血继续上路的精神养料,供给着脑部的思想。思考在继续,声音也将长久的存留在脑际。
  希望它就像光明的使者,给予我们方向,指引我们走向前方。
  ——吕明
其他文献
美国杜鲁门大学教授令狐萍博士的英文史学新著《芝加哥的华人——种族、跨国移民与社区》(Chinese Chicago:Race,Transnational Migration,and Community since 1870,Stanfor
通过对释意理论的分析,结合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试图找到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来推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不断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清乾隆年间,青州府有一富户张容钟,家大业大,在邻近州府都有他的买卖铺户,生意十分兴隆。这位张容钟生意场上事事如意,回到家中却有无尽的烦恼。原来,他的妻子李氏只生了一个
目的 探讨超排卵周期卵泡发育数与颗粒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IGF ⅠR)表达的关系。方法 根据取卵时卵泡发育数不同 ,将卵巢对超排卵药物的反应分为低反应型 (卵泡数
摘 要: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存在偏差,加之实验课难组织、教学设备不足等因素影响,本应自己探究的知识生成过程变成被动接受。教师若采取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大大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农村 初中物理 实验课教学  物理知识属于自然科学,对初中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多抽象性,现阶段农村初中物理教学
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进田靠农机。随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施,农民种地越来越省事。5月2日,陕西省渭南县临渭区吝店镇华莲村村民任荣生看着自家的10亩麦苗已经
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支持下,我国税收体制改革日渐深入,营业税改增值税便是这一改革现状的最好体现,基于此,本文就营改增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分析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营改增
期刊
不知何时,我们悄然进入了“姿”本主义时代。顾名思义,“姿”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姿色”,普通意义上说,就是外表靓丽。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在乎自己的“姿”本,“姿”本比在
张仁驹是我妻子班上的一名学生,一年前他到南方打工时有个心愿:在一年之内挣足5000元欠交的学费,到学校拿回自己的毕业证。现在,他的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前天他回学校拿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