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整合,架起语文课与儿童课外阅读的桥梁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il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以语文教材为中心,辐射学习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将课内外阅读巧妙整合衔接,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进一步充实阅读的内容,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架起从语文课内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一、找准整合角度,拓宽学习视野
  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体裁的不同及教学的需要,从课前导读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综合性阅读三个角度来进行阅读整合。巧妙运用读书方法,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在课前的拓展性阅读时,想让学生阅读“聪明豆”系列绘本,就选择其中一本《长大做个好爷爷》,用讲故事的轻柔语气叙述, “每个星期五,小小熊都会去和爷爷一起喝茶,吃点心。一起爬上树屋看远方的风景……直到有一天,小小熊说:‘等我当了爷爷,我一定要做个好爷爷,就像爷爷那么好。’书中的秘密是什么?快跟小小熊一起去看看吧”!这样只讲述故事开头和结局,儿童阅读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提高。
  课后的拓展性阅读,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如:从题目封面入手浏览性泛读、从目录摘要着手探求性速读、从内容书评尝试品味性精读。读书之后还可以参与创作阅读作品,可以是阅读思维导图、阅读小报、读书卡、手创绘本等,让学生在课后的拓展性阅读中体验读书的快乐。
  二、主题整合阅读 ,丰富语言积累
  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有许多的连接点、切入点,将课外阅读与课内课文整合为一体,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获得审美教育、情感熏陶、心智启迪。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的主体整合阅读体验。
  为了实现“读写分流”,让低年级学生积累识字,打下课内海量阅读的基础。生字整合课是也是一种开启型主题课型,将语文教材中的会认字及会写字创编成的《生字整合》校本教材,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开启主题,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集中识字。在之后的语文课堂上进行多个主题单元的阅读学习:动物主题课、自然主题课、生命主题课、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童话主题课……以此方式实现海量阅读。
  诗歌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而且是语言艺术最精华的部分。诗歌教学中用吟诵来传情达意,更有利于体会诗词本身的艺术魅力。在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主题学习中,课堂上引入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 咏梅》,学生自己通过译文的对照阅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句欣赏品味来感受人物、时空、动静、刚柔、景情、声韵的不同。两首词对比学习,透过简洁、凝练的语言,理解词中的隐喻,体会词语的独特使用。这一过程中,学生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敏感,找到进入诗歌的角度。带着情感和经验的投入,进入诗歌,感受诗歌,并通过诗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两首词意境不同但同显爱国之志,也更加明白古人所说的“诗言志”,真是一样梅花的别样情。再带动一系列的梅花诗的学习,陆游的《梅花绝句》,李商隐的《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张谓的《早梅》,在反复的吟咏中,一枝梅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这样的主题整合学习在课堂上打开了历史纵深感的诗词空间。
  三、阅读方式整合,完整阅读过程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阅读活动来整合阅读策略,是对阅读的有效补充。
  亲子共读专题整合,对低学段的孩子采用“故事妈妈进课堂”的形式,开展“小巴掌童话”系列故事的阅读尝试。把家长邀请至课堂上,采用亲子读、表演读、互动读、猜测读、复述巩固、故事新编等多种亲子共读形式阅读。
  《两只獾打架》之类的童话在阅读之后还可以拓展表演,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故事内容也是一种阅读方法。书中有3个角色,两只要打架的獾和熊裁判,可以采用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表演角色,演绎读本的内容,通过角色自居,角色互换等形式,孩子就会沉浸在和父母一起欢乐的表演中而更加喜欢读本的内容。家长在读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嗓音和语调读出不同的人物与场景。童话主题教学让孩子成为童话的一分子,成为童话中的角色,进入童话,融入童话。
  师生共读整本书,也是一种课内常用的阅读方式。在整合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掌握快速阅读的策略。教师在执教国际大奖小说《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时,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借助阅读记录单快速默读重点篇章,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后通过前两次的报复行动猜一猜第三次报复行动的结果,把自己的猜测用词语记录在阅读记录单旁边;再次读文时提出要求:我们知道了,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用给别人讲故事的语气读。如此,通过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信息的处理,阅读字数总量的高效课堂教学,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以达到提升阅读素养的目的。当学生将学习视角由“文内”过渡到“文外”,将儿童课外阅读的体验完全融入课堂的探寻过程中,这才可以被称为“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
  从文本、学法的突破创新入手,打造有生命的课堂环境,用多种阅读整合的方式放大课堂视野,使得整合后的语文教育,通过各种阅读活动、思考、讨论、归纳,提高阅读能力,激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整合,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凸显主体地位,提升语文的素养。
  (编辑:钟园)
其他文献
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由肉桂酸和乙醇合成了肉桂酸乙酯。考察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4h、原料的摩尔配比为肉桂酸:乙醇=1:3.5。
【摘要】语文学习是每个学生开启学习之路的基本能力。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创新教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新课标深入发展多年以来,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新时期,作为教师进修学校,应该立足时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新教育;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学生;时代
本文根据河流的水文特性,充分考虑回流水的转移成本、漏损率、净化处理成本等因子,建立了扩展的“回流”模型,推导出不同取水点的取水权与消费水权的影子价格。在此基础上对采用
【摘要】读书重要吗?很重要。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说明读书不仅可以增长一个人的知识,更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虽然多读书对于整体提升当代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生普遍不愿读书,即使偶尔读书,也是被动的读书。要想让广大中学生达到“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的读书境界,我们必须善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让他们乐于阅读,主动阅读,广泛阅读;真正达到悦读的境
坡地水分转化规律研究对于探讨坡地水土流失以及坡地养分迁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绵土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条件下坡面入渗过程与产流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表坡度15°、土壤容重1 28~1 30g cm3的条件下,坡面平均入渗率(ia)与降雨强度(iR)具有极显著的抛物线函数关系,当iR=1 35mm min时,ia具有最大值(1 01mm min);初始产流时间(tp)
【摘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隐形驱动力。国家的富强与兴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更离不开民族的教育。放眼现在的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更多的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数的提高上,而忽视了高中语文课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所以,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高中语文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提出四大措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块学习其他学科的敲门砖,没有它作为学习的基础,其他学科就好比空中楼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探究性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卓越的贡献。本文将主要论述探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探究性教学成了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
【摘要】新的准新课标围绕德育、创新、减负展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本人结合自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互动学习作初步探讨,并初步研究了小组互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和语文教学中的注意问题,期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关键词】课堂;互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互动学习是指